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1-08方晓静
方晓静
[摘 要] 在以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其实用性,所以应用文教学往往沦为格式化的写作教学,弱化了应用文写作本身的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如何更为有效、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文化积淀和文化育人地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值得思考。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需掌握的当代应用文书进行梳理、剖析和溯源,对经典古文中的古代应用文书进行研究、分析和借鉴,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总结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可行的教学策略,进而使高职院校教师能更加规范、有依据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开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达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关 键 词] 经典古文;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129-04
在以往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应用文的格式、组织结构和写作技巧等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写作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只关注应用文的实用性和应试需求,只是机械地套用模板,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思考和理解,写作的兴趣难以调动。应用文写作课程不应只是一门“写作训练”课,仅仅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还应承担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多重使命。如何更为有效、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文化积淀和文化育人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值得思考。笔者认为,以经典古文为抓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中国知网搜索主题词“应用文写作教学”得到的期刊论文,绝大多数是在讨论应用文的写作技法、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论文的篇幅比较短小,多是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探讨,较少涉及当代应用文与经典古文的关系。极少数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到我们当代应用文中含有的传统文化因子,针对个别应用文种做出了教学尝试,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剖析、溯源,理清当代应用文书与经典古文的关系,挖掘经典古文中的写作教学资源,以至于经典古文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仅仅是碎片化、浅表化的。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许多经典古文作品都是应用文,它们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具备很高的借鉴价值。而在现代的应用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作用。经典古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古文作为范文,通过分析和学习其中的写作技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和解读经典古文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挖掘经典古文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文学、文章、文化三个层面挖掘经典古文作为学习要素,贯通古今、古为今用,这既是对经典作品的多元拓展,也能激活现有的应用文写作教学。
二、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引入古代应用文,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古文是我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珍贵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通过学习和传承经典的古代应用文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历史血脉和文化认同。经典古文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研读古代应用文书,可以传承并弘扬这些优秀的思想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经典古文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融入古代应用文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激发个人的创新活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比较古今应用文,强化应用文写作的规范和要领
古代应用文文体多样,如信函、奏折、表状等,每种文体都有严格的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现代应用文同样需要根据具体的文体选择合适的结构和格式,并按照规范的顺序组织内容。古人对于称谓和格式的重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规范的高度重视。在古今应用文书的比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现代应用文写作中,虽然形式和称谓的表达方式有所变化,但仍然需要注意适当的称呼和表达方式,以体现尊重、礼貌和专业性,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古今应用文书的对照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写作规范意识。
(三)融入古代应用文,学习锤炼词句,品鉴祖国语言美
古代应用文中使用了大量丰富而精准的词汇,通过学习借鉴,可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写作更加生动、准确和富有感染力。古代应用文中经常使用富有韵律和美感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提升对词句的敏感度和审美意识,使写作更具美感。研读古代应用文,有利于学生深入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充实自己的语言修养,并通过借鉴古人的表达方式和风格,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和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必要性及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对当代应用文书进行剖析、溯源,从文学、文章、文化三个层面挖掘经典古文用于当代应用文教学的要素。文学层面,借助古代作品中对言语的品读品悟,帮助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修辞策略;文章层面,帮助高职学生学习经典古文写作的结构格式、写作方法、写作原则等,提升学生对应用文文本写作内容和层次的挖掘;文化层面,通过品读包含古人优秀且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特点的经典古文,丰富高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表达。
(一)剖析今文,追溯古文,把握应用文书的文体特征
中国古代讲求辨体,即辨别文章的体裁,许多著名的文论中都有关于“辨体论”的相关阐述。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最早的辨体论,他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里,他不仅将文体分为四大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而且指出了各类问题的文体特征。他认为,奏议作为上呈的报告建议应该雅致,即在表达思想和观点时要雅正庄重,不可轻浮鄙俗;书论指的是论辩式的文章,应该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以理性和严密的方式行文;铭和诔指铭文或祭文,应该追求实际和真实,避免虚假和浮夸的修饰,使铭诔能够客观品评逝者的功勋成就;诗赋创作应追求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运用富有韵律和意象的语言,追求更高的审美目标。曹丕关于古代文体特征的表述,对于现代文体辨析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前人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后世有关“辨体论”的文论著作层出不穷,例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肖统的《文选》以及姚鼐编著的《古文辞类纂》,文体的分类越来越细,对各类文体的定义、演变、特征、写作要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论述和分析。清代学者姚鼐编著的《古文辞类篡》,把古文划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文体,至此有了为多数人认可的文体分类法。这些研究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体研究资料,成为现代应用文文体分类的坚实基础。
现代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政党、人民政协、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为办理事务、传播信息、沟通关系、表达意愿等所形成并使用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直接的实用价值、惯用格式或规定程式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应用文有不同的分类,按应用文的性质和内容来分,基本可分为公务文书、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传播文书等。
如何剖析现代应用文书,追溯古代相对应或相近的应用文种,结合自身的教學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若干步骤开展研究。首先根据现代应用文书的形式、内容和用途,确定现代应用文书的具体文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民航行业内常见的文种包括公务文书(通告、通知、报告、请示、函等)、事务文书(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日常文书(申请书、求职信、简历等)、礼仪文书(邀请函、感谢信等)、经济文书(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合同等)、传播文书(消息、通讯、专题活动策划书等)。然后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梳理,了解现代应用文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包括其起源、发展背景、适用范围,找到与现代文种形式和功能相近的对应文种。最后通过对比现代和古代文种的特点、形式和用途,分析它们的共性和差异。
基于以上思路,我国古代的公文主要分为上行公文和下行公文两大类,也有少数平行公文。诏令敕诰属于下行公文,檄移露布属于下(平)行公文,相当于今天的命令、法规、通知、函等文种。章表奏疏则是古代公文中的上行公文,从用途和性质来讲,和请示、报告等现代公文相近;古代书牍启笺相当于今天交流思想感情、互通信息的各类书信,如求职信、申请书、感谢信等。通过对古代应用文书的溯源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应用文的文体特征,提高写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此外,从古代应用文中汲取的经验和智慧也可以为现代应用文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二)精选古文,鉴赏经典,体会应用文书的文学价值
经典古文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认可、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的古代文学作品。它们是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文学瑰宝、艺术精品的作品,具有持久的价值和影响力。经典古文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才华,不仅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世的文学、思想、艺术等也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化背景的思想观念、审美标准和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典古文浩如烟海,选择哪些经典古文进入写作课堂?笔者认为,从统编高中语文的必修选修教材、统编中职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代应用文篇目,以及权威的文学鉴赏读本中挑选脍炙人口的应用文名篇佳作是较为可取的路径。特别是选入教材的古文,一方面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经过评估,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教育意义的古文作品,兼顾文学价值、教育意义、代表性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考量,作品的品质和价值是可以保障的;另一方面在高中或中职阶段接触过的经典古文对高职学段的学生而言,是较易实现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学习材料。学生从原有单一的文学鉴赏层面学习向多元的文章、文学、文化多层面学习转变,符合更高学段的学情需求。
长期以来,学界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文”(文学作品)轻“笔”(应用文)的现象,认为研究应用文不如研究文学作品,应用文呆板枯燥,不如文学作品生动有趣。的确与文学作品相比,应用文更注重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的,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核心特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关注实用性而排斥其文学性,作为一篇优质的应用文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统编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统编中职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古代应用文书,如李密的《陈情表》、李斯的《谏逐客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等都是文质兼美的应用文书。
将经典古文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作为教师可以从言语品读、修辞表达、交际策略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文学价值。例如在言语品读方面,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和品味经典作品,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和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敏感性和审美鉴赏力,真切地感受文字的魅力;在修辞表达方面,教师讲解文章最具特色的几处修辞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其中的修辞表达方式,加强文字写作的感染力;在交际策略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和交际场景,迁移转换到现实的工作和交际场景中去。通过分析和模仿经典作品中的交际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三)古今对照,比较分析,强化应用文书的文章作法
古代应用文作为现代应用文的前身,与现代应用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尝试从主题呈现、结构格式、写作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在于分出二者的优劣,重在总结古今应用文书在文章作法上的可取之处。
许多古代应用文往往在开篇即明确主题,通过准确的语言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开门见山”明确主题的方式可以帮助现代应用文写作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确保文章的诉求明确。此外,古代应用文在论述主题时,常常通过引经据典等方式进行主题的拓展,运用层层递进的论述和说理展现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现代应用文写作需要借鉴这样的方法,让主题更加具有说服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对于文章的结构,刘勰概括得最为形象和全面:“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刘勰所说的“总文理”即统帅命意,围绕一个纲领并使文章有条理。“统首尾”,即联系首尾,首尾呼应。“定与夺”即决定内容材料的取舍。“合涯际,弥纶一篇”即组合、衔接各个部分,连缀成篇。“使杂而不越者”,形容文辞博赡而不松散。最后一句意思为构思就像建筑需要打好基础竖立起框架,裁衣需要细针密缝一样。现代应用文写作承袭了这一点,重在搭建整体框架,保证各部分衔接紧密,使文章条理清晰。
相比于古代应用文,现代应用文在结构格式方面更加规范严谨。首先,现代应用文在结构格式上要求更加统一和明确。常见的现代应用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并设定文章的目标和意义。正文部分是论述和解释文章主题的核心部分,包括展开论述、提供支持论据、分析说明等。结尾部分是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和观点重申。其次,在段落的使用上,现代应用文更加注重段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层次递进上,现代应用文还会使用一二三四级标题等标识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在引用和参考文献的使用上,现代应用文也更加注重准确和规范。
古代应用文常常会运用丰富多样的写作方法,如举例、引经据典或描述具体事实等支持论点和丰富主题内容。现代应用文写作者可以借鉴这些写作方法,通过提供相关的陈述和实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古代应用文讲求简明扼要、言之有物,现代应用文也应避免冗长啰唆,用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传递所需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信息过载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古代应用文注重情感抒发和感染力,这一特点对于现代应用文同样具有启发作用。通过真实而诚挚的情感表达,现代应用文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同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古代应用文强调“文以载道”的写作原则,注重思想性和道德性,追求通过文章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现代应用文应重视这一根本性的写作原则,将文章视为传递正面信息和价值观的媒介,引导读者思考和思索。
(四)古今融通,传承发扬,丰富应用文书的文化内涵
当前高职院校常因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教育引导,语文课程安排十分有限。在开设语文类课程时,往往青睐应用文写作而非其他文学类课程,也是看重应用文写作的实用价值。这种现象不仅忽视了应用文本身的文学价值,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如何探索更有成效、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文化积淀和文化育人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在不占用其他专业课时的原则下,发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最大功效,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基于此,笔者认为经典古文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案。
经典古文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和智慧,许多作品中常常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思考古文中的观点和主题,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经典古文中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学生通过学习古文,可以接触到这些传统价值观,并在实践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需要承认的是,经典古文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存在不小挑战,当代应用文由古代应用文发展而来,而古代应用文中涵盖了许多传统文化的成分,若要建立古今应用文的联系,研究起来就得涉及多个学科,诸如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对授课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此外,还需注意古今情境迁移的合理性,将经典古文赏读与基于现实情境的写作结合起来,最终仍需要落实在写作上。
在开展经典古文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承认经典古文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当时社会认知水平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和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陈旧过时的一面。因此,我们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首要问题是明确立场和采取正确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揭示了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则。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一准则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用以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坚持面向未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将经典古文中的有益思想与理念应用到当代社会和现实问题中,按照新时代的需求对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在现代语境中进行创新与转化,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使之真正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娟.传承与创新:当代应用文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名作欣赏,2018(33):166-168.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范文瀾.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