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的养成路径研究

2023-11-08张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8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意识

张慧

[摘           要]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对于高职大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法治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高职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职时期是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及规则意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法治观念淡薄、规则意识不强等问题。旨在探讨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的养成路径。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为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参考,为我国依法治国进程贡献力量。

[关    键   词]  依法治国;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规则意识;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093-04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践行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程度和守法水平不仅关系到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和质量,还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高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目前,高职大学生存在法治观念淡薄、规则意识不强等问题。同时也映射出当前我国青少年在法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和法治修养,贯彻法律制度,推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保证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项目聚焦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与培育路径探究,充分利用问卷调查的手段,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思维现状,揭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和可行性,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关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问题,国内外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代军垒(2018)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大学生情绪自控能力较弱,遇事冲动不计后果,不懂得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使懂得一部分法律常识,在现实情况中也不懂得实际运用或者选择忽略。郑岚(2019)认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学生因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较为零碎,对法治的认知较为不足,难以形成系统的法律知识,导致犯罪事件不断发生。除此之外,大学生更多的是以沉默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李易遥(2018)认为,大学生的宪法法律权威意识淡薄,这跟我国步入法治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权利,也不了解自己作为大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王真真(2023)认为,目前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高校对于法治重视程度不够,法治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法治网络监管力度较弱、校园法治教育环境欠佳等方面出现了系列问题。张端(2017)认为,对大学生法治态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认识并不清晰,当代大学生只会在侵权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采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们的法治态度模糊不清,只有当侵权程度和维权成本达到一定的承受能力,他们才会选择采取维权行动。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与问题成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法治思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与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成因探析。高嫦卿(2023)認为,造成大学生法治思维水平不高的原因是高校相关课程和专门教师不足,大学生对于法治相关课程学习重视不够,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更容易被社会信息舆论影响。李易遥(2018)认为,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不长,社会普法教育效果有待提升。虽然我国普法教育工作开展时间长,工作内容多,但是整体来看,普法教育工作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显然与普法教育内容的偏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法治理念不足,就会对法律缺乏认识,同时也缺乏对犯罪行为危害的认识,这就引发了大学生的高犯罪率。很多大学生只是将法律作为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却意识不到自己也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张端(2017)认为,在我国,法律运行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权代法、情大于法”等问题让司法逐渐丧失了公信力,给社会公平正义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给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对权力与法律关系的正确判断,降低了大学生对法治意识教育等活动的认同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德主刑辅”,以德治国、重德轻法等思想较为突出,全民的法治意识总体水平不高。这种传统文化放大了道德的作用,高校法治教育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不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法治教育在现实中附属于道德教育,法治权威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使大学生摈弃法律手段,转而寻求道德手段和舆论的力量来处理问题,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当代大学生整体法治意识的培养进程产生一定影响。郑岚(2109)认为,网络很受大学生的青睐。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难以抵制其诱惑。在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下,容易以身试法,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大学生意识到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尺度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功利性主义”思想严重。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介绍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在温州市高职院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共设计了23道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情况。同时,为了保证调研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本调查研究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和大三不同专业的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回收了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本次调查问卷男女比例大体相当;在年级上,以大三学生居多,大二次之,大一最少;在生源地上,以浙江省的学生居多;在专业类别上,以非法学类的学生居多。

(二)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

1.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非常了解、了解一点和不了解三种程度。从图1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了解一点(81.69%)占比最高,其次为不了解(14.08%),最后为非常了解(4.23%)。

2.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运用程度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程度分为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运用、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意识、缺乏法律知识四种程度。从图2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意识(54.92%)占比最高,其次为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运用(20.66%),再次为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12.68%),最后为缺乏法律知识(11.74%)。

3.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的成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呈现出法治思维不强的现状。从图3可以看出造成这一现状的部分原因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平时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较少(80.28%),社会的风气等影响(45.54%),高校教育的体制不合适(40.85%),教师、家人和同学的影响(28.17%),最后是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0.94%)。

4.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了解途径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途径分为电视节目、网络传媒、相关书籍、报纸报道、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在校学习、学校法治专业课程的学习、亲友和同学的相互交流以及其他。从图4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以网络传媒(85.45%)居多,其次为电视节目(79.34%),接下来依次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在校学习(64.79%)、相关书籍(47.42%)、报纸报道(46.95%)、学校法治专业课程的学习(41.31%)、亲友和同学的相互交流(35.68%)和其他(3.29%)。

从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程度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表现出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是很深入以及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这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有很多,它与社会风气,高校教育的体制,教师、家人和同学的影响以及一些其他因素都息息相关。同时,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有网络传媒、电视节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在校学习等途径。整体而言,还亟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四、大学生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

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于个体的法治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德主刑辅”,以德治国、重德轻法等思想。整体表现出道德的约束程度较高,相较道德而言,对于法律的重视程度稍弱。正因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放大了道德的作用,使法治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高等院校中的地位长期处于弱势,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道德的约束力和舆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当代大学生整体法治意识的培养进程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此外,社会环境也对高职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在我国,法律运行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权代法、情大于法”等问题让司法逐渐丧失了公信力,给社会公平正义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给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对权力与法律关系的正确判断,降低了大学生对法治意识教育等活动认同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效果。

(二)高职教育和学校环境因素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大学生的重要平台,对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关注职业教育。例如,高职院校都会设立很多专业,努力让每个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成为相关方面的精英和人才。因此,对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因此,这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法律思维培养力度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应该强化法治教育,将法治理念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另外,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对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学校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个人内在因素和自我意识培养

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个人内在因素和自我意识培养也是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关键。个人的意识和态度对法治思维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职大学生应该明确自身的法治追求,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提升法治意识。同时,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意识培养也是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自我审视、自我约束的过程,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由于高职院校对法治教育的态度,自然而然也就影响了大学生对法治课程的想法。大学生更倾向于以社会的需求为尺度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功利性主义”思想严重,对法治课程持有“只要不挂科即可”的态度。

五、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及规则意识的养成路径

(一)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路径

1.教育培训的角色和方法

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适当的教育培训。学校可以通过法治教育课程、培训班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此外,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

针对高职大学生,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对培养法治思维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课程、讲座,并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专业课中。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法治思维课程或将法治元素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中。此外,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

3.社会实践和参与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和参与是培养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法律社团、实习法律机构和参观法庭等实践活动,接触到真实的法治环境,增强对法律和法治的理解。此外,组织法律辩论赛、法治主题讲座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参与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4.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的机制

学校和家庭作为培养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社会化因素,应当建立起共同培养机制。学校可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并提供家庭法治教育的指导和资源。家长则应关注孩子的法治学习和参与,为孩子树立法治意识的榜样。学校和家庭的紧密配合,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思维培养氛围。

(二)高职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路径

1.校园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设立

校园规章制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规章制度对高职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了引导和约束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秩序。其次,规章制度能够提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规则和准则,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长。最后,规章制度还强化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约定和契约关系,建立了权责清晰的关系,有助于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顺利进行。

2.管理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方式和机制

为了保证校园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高职学校需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执行机制。这包括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规章的宣传与执行。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例如设置监察专员或设立监督委员会,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同时,学校还需加强与學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3.激励和奖惩措施的运用

除了通过管理和执行机制来推动规章制度的执行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激励和奖惩措施来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激励措施包括对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例如荣誉称号、奖学金等。而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例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尊重和认同。

4.规则意识培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规则意识培养不仅仅是制度和法律的约束,还要结合道德教育来进行。道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在高职学校中,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规章制度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增强他们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的理解和遵守,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真真.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7):43-45.

[2]高嫦卿,郭永良.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问题及培养对策[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3,39(5):78-83.

[3]蒲鸿志.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3):112.

[4]郭娜,王中迪,牛余凤.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困境与出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12):72-78.

[5]李富家,尤昊越.依法治国视域下新校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养成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117-118.

[6]蒋传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7(2):5-20.

[7]代军垒.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1):82-84.

[8]郑岚.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39):15-17.

[9]李易遥.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下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8.

[10]张端.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现状、成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7(13):195-196,20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