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3-11-08葛攀文王丽芳程永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素养

葛攀文 王丽芳 程永山

[摘           要]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对学生体育素养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在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偏低、缺少体育锻炼自主意识、体育道德水平有待提高等。基于此,指出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其体育锻炼自我意识,打造扎实的体育教学团队,以为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作出借鉴。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体育素养;现状调查;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089-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都指出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体育素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传授学生科学的体育习惯以及正确的体育认知,为学生良好精神意志和优秀道德素养形成夯实基础。新时期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强调教师应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传授给学生,熏陶学生的体育精神,这对学生成才有积极意义。

一、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现状调查

(一)学生体质水平调查

学生体质水平是体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其包括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近年来,职院学生身体素质形势堪忧,有整体身体素质水平下滑的趋势。学生体质水平直接影响其运动能力,并决定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应用情况,有优秀体质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上接受新事物较快,适应能力强,是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必备品质。职业院校通常都会在体育教育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体质测试,利用学生在各个测试项目上的数据监测学生的身体水平,而学生自我的健康感觉则可以对身体基本情况作出直观反应。以某职业院校体育课堂上学生在身高体重标准、肺活量、立定跳远、男1000米女800米、一分钟跳绳等项目上的测试成绩为数据,将所有项目成绩在标准以上的学生定义为合格,部分项目表现优异的学生定义为优异,其余为不合格。对380名学生的体质水平数据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将近七成的学生在体质水平测试上均合格,但测试优秀的学生占比相对较低,10%的优秀学生表明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缺少拓展训练,没有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对一些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没有针对性训练,缺少体育拔高教学。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成了不争事实,其中耐力和力量素质的下降更为明显,尤其是有氧耐力上学生普遍表现较差[1]。另外,不合格占比学生仍较多,表明职业院校学生体质普遍较差,分析原因主要是目前职业院校对学生体育素养培育不够重视,更多教学资源投入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体育教育客观环境有待优化,且院校教育认知不足还会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部分学生专业学习功课繁重,缺少锻炼时间,久而久之自觉性下降,也是导致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体育意识调查

体育意识指的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体育锻炼想法和能动心理。有正确体育心理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上普遍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对体育有好奇心,能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总的来说,体育意识包括对各项体育运动的了解、体育价值的领悟、体育与自己关系的认识等内容。此次对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关于体育精神的了解、分析来深度评估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结果如表2所示。

调查发现,有更多的学生认为体育精神、锻炼效果与考核成绩同等重要,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形成良好体育精神和体育行为习惯和认知态度才是体育培育最根本的目的。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并非只培养体育技能达标的学生,更要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日后工作、生活中有扎实的体育行为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发挥自己的价值也是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目前职业院校体育培育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体育认知偏差缺少纠正,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限制了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学生体育技能调查

体育技能是指学生对各个运动项目的技巧掌握,不同运动项目其技巧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对一两个运动项目掌握相应的锻炼技巧,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技巧掌握程度直接决定学生的动作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基本运动技能、身体锻炼技能、运动娱乐技能、体育审美技能等类型[2]。此次关于学生体育技能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上述类型体育技能的掌握,只要学生对某一体育技能类型中有一项运动的主动参与,即可认为学生在该类型运动技能上有所掌握,根据学生各个运动类型技巧掌握來评估学生整体体育技能,结果如表3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七成左右的学生掌握了某些运动项目技巧,其中只有17.63%的学生掌握的运动技巧相对丰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自身喜好的项目和擅长项目,致使其在体育课堂外缺失主动锻炼的兴趣,体育自觉性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再者,以往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还发现,学生普遍周锻炼次数比较少,多数学生没有形成主动参与周锻炼的意识,在课堂上将体育技能学习作为自身提升考核成绩的手段,没有在日常锻炼中丰富自身体育技能储备,整体仍缺少积极主动性。

(四)学生体育行为调查

体育行为不同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其是指课堂之外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生活的形式,虽然是在课堂之外,但学生体育行为的产生动机却和体育课堂授课息息相关。体育行为主要包括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消费、体育时间、体育空间利用等。学生体育行为越积极,表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越佳,学生有更好的行為态度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从以往职业院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目前职业院校的体育社团和群体组织发展还相对匮乏,职业院校内部实际组织、策划的体育活动比较少,学生没有在有效的体育空间内积极寻求能够实践的体育活动,对体育消费态度也一般[3]。这些都表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和参与度还有待提升,对一些体育活动的所需空间和设备还缺少必要认知。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目前职业院校不重视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方式、手段相对陈旧。如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普遍在体育课中自主性较弱,被动接受各项活动安排,体育教师按部就班教学,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素养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发展。

二、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

体育素养是指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包括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修养,如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以及体育品质等。加强学生体育素养培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良好体育运动对自身终身发展的积极意义,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意义显著[4]。另外,体育素养培育可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负面情绪,缓解学生专业学习压力,能够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喜好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运动项目,这可以成为学生宣泄情绪的契机。如在一些舒缓项目中,为了带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可以让学生以高兴、放松的状态大声宣泄;在一些集体项目中指导学生不断调整自我以满足团队需要,锻炼其掌控情绪的能力,为学生扎实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掌握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与方式方法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职业院校在学生体育素养培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定时锻炼,有计划地让学生按照相应的体育运动要求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同时会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行为,学生在掌握部分运动的技巧后产生运动喜好,可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多种和体育文化有关的精神,如在团队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在拓展延伸运动中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学生能够借助体育活动开阔自身眼界,促进自身全方位地发展和进步[5]。

(三)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新时期社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不仅是专业技术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更是兼具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培育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调节能力,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我调节,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各方面压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体育还是艺术文化的一种,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一些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能够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青春,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输送质量。

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素养培育教学建议

(一)加强职业院校体育高素养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体育培育活动的方向把控者和内容制定者,学生接收何种质量的体育直接取决于教师素养。职业院校有必要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师体育素养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并将高素养体育师资队伍组建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针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制定规范制度和科学考评体系[6]。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体育素养,确保有足够的专业体育水平和运动品德来适应课堂。如,倡导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育素养培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坚持的坚强意志,在学生面对各种体育挫折时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闪光点,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职业院校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原则组建师资队伍,对现有体育教师以外出培训进修的方式持续提升其专业能力,并积极引进一些体育行业知名运动员或专家担任讲师,打造出高水平的体育师资队伍,为学生带来前沿运动理念和运能技能,使体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二)构建以体育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应构建一个全领域、全方位、高技能、高素养的教学体系,并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在关注学生体育成绩和身体表现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行为态度,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为后续学生体育素养培育提供全面依据[7]。课程内容构建上,有必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体育教学的推进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体育健康素养概念,重视学生体育课堂上技能培养、意识培养、行为培养以及品质培养的协同进行。课程的主要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运动健康的认知、体育健康的培养、科学锻炼的行为、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在课程内容中进行跨学科联动,结合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丰富体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地获取体育知识,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如在理论教学上融入生理健康学知识,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在热门项目运动技巧掌握上,借助一些为国争光知名运动员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体育价值,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在制定完善体育课程内容基础上,职业院校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分层评价为每个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提供方向和思路,并利用实时数据的采集来完善整体评价。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优化学生的体育行为,职业院校需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一些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润物无声的宣传,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8]。教师要意识到课堂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的关键,而良好体育文化氛围中的学生课外体育实践活动,则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渗透体育理念的主要渠道,如完善体育社团活动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多举办校园体育赛事为学生体育技能展示提供平台,开展以体育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彰显体育精神等,都可以在职业院校内有效传播体育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大有裨益。

(四)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

目前职业院校很多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较少,不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设置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其体育喜好,再结合当前学生实际体质情况,分层设计多元体育项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种体育运动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职业院校应避免运动项目只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运动项目上,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情绪,多安排一些上手容易又相对能够普及的小型运动项目,如踏板车、旱地冰球、体操等,让学生自愿参加相关类型的体育活动[9]。另外,调查中发现目前职业院校体育素养培育注重普适性,没有根据学生个性表现进行针对性的项目推动,一些身体素质优异的学生会被课堂教学限制,体育潜力不能完全激发。为此,教师还可以开展体育拓展运动,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有难度的体育任务,提升其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体育基础、锻炼强度以及训练效果都进行科学评估,设立科学训练目标和拓展方向,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体育锻炼目标的同时提高其体育综合能力。

(五)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要将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当作重要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独立思考,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体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阵地。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并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体育任务,使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和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例如,部分专业学生今后工作中会从事一定量的体力劳动,教师在体育锻炼教学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能够提升学生体能耐力的运动,如长跑[10]。部分专业对学生的精神专注要求较高,教师可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一些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运动,在体育素养培育上渗透职业能力锻炼,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同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体育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法作出改进,以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按照集合—热身运动—体育活动学习—自行活动的流程进行,虽然能够对学生体育学习方方面面都做到兼顾,但没有侧重点,不利于学生完全融入体育课程。因此,在体育素养培育中,教师首先可以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为前提。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拓展学生的体育文化理论知识,逐步扩展教学内容,从体育保健、运动训练、运动科学方法等角度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先从理论视角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要消除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心理障碍,通过瑜伽、健美操等时尚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随机应变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兼顾学生个性。例如,在体育技巧教学上避免泛泛式讲解,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一些体育比赛运动视频,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

综上所述,学生体育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创新精神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职业院校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全面以及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协调学校宏观政策,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和运动习惯养成作为院校重要教育任务。持续优化体育课程设计,将学生体育健康直接纳入相应的教学目标,对现有教学资源和方法持续优化,确保每个学生都产生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林林,张海连,田赛赛.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的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以J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21):115-117.

[2]崔曉莹.基于茶文化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J].福建茶叶,2022,44(11):161-163.

[3]朱赛.生态体育视野下校园文化环境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J].环境工程,2022,40(10):307.

[4]陈洪琪,矫杰,郑慧慧,等.技能型社会“学力”提升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9):51-54.

[5]林晓辉,卡哈尔·艾买提,杨燕兵,等.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措施研究:以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体育视野,2022(14):70-72.

[6]高学博.“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7):218-220.

[7]蒋欣初.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中体育素养培养方式与途径研究[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C],2021:184-186.

[8]彭寅.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9]陈鹏.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中体育素养培养方式与途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10]宋广侠.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精品,2019,38(10):37-3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