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研究
2023-11-08彭素珍
彭素珍
[摘 要]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反思,并提出了实践进路。在理论层面,认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高校体育的特点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实践层面,主要提出的实践进路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引入先进设备、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联合实验室、实施体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体育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推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研究。研究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理论审视;现实反思;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029-04
引言
新時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改革也面临着改革任务和要求。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立德 行善 大爱 和平”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既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是丰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反思,并提出了实践进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体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和交流的需求。同时,新时代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益身心健康,还要求参与者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培养爱国爱乡情怀。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最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研究综述
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方面,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中,如太极拳、武术、民族舞蹈等。(2)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讲授、实践、比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教师培训方面,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健身活动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例如太极拳、瑜伽等传统健身项目,注重调息、动作、意念的配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高校体育管理方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道德修养。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虽然前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角度单一,多数研究集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多维度的研究。(2)缺乏实证研究,对于传统文化在体育中的实际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文件、学术论文、报告等,以全面了解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理论和实践。
(二)实地调研法
本研究前往相关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与学生、教师、体育工作者等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其具体做法和成效。
(四)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四、理论审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主题,涵盖了众多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
和谐思维: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尊重自然、追求平衡、注重家庭和睦、强调社会和谐等。
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仁爱、道德、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孔子和孟子的教导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道德伦理: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和践行。这包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等。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尊重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尊重和传承先祖留下的智慧和经验。这体现在对古代文化、文学、艺术和哲学的重视,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的尊重。
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的追求应该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智慧。
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立德 行善 大爱 和平”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精神内核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首先,“立德”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它强调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追求真善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次,“行善”强调行为的善良和利他心。它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它提倡人们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传递温暖和关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最后,“和平”强调和谐共处和国际友好。它倡导人们以和平的态度处理各种矛盾和纷争,追求国家间的和平与合作,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和世界。
这些精神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的重要精神财富,对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精神,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本着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以学生的愿望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学生学练特点创新教学理念,以满足体育教学需求。在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上进行改革主要是挖掘学生潜力,根据大学生的特长和需求来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项目,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以期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在执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由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育观念的误导。我国高校教育以突出专业技能教育为主,长期以来单一的专业观念在多数学生中已经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把时间和精力全用在高数、外语、计算机、专业课程等相关方面,而对非专业的事务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单一的专业观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体育忽视了“因材施教”。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基本上采用同一种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实施一个教学质量标准,忽视了不同教学对象对体育运动需要的差异性。普通学校体育教学中盲目套搬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偏离教学基本目标,进而使高校体育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缺乏整体性。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大多是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展开,进行着各自课程的局部优化。而事实证明,这种改革未形成优化的整体,致使德育和体育课程被急剧淡化。当前“应看到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1],这些身体素质和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缺乏整体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健康、全面人才的需求。
(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的政策支撑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下是一些政策支撑:
《福建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省的远景目标,具体是:“到2025年,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格局;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格局,建成体育强省,体育成为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对照规划,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时代更需要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高校学生体育全面发展。[2]
从《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中关于学校体育阐述中我们可知,“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课间体育活动,健全和落实课外体育锻炼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3],同时,还规定了其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场地设施水平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第五条中规定,学校应当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五、现实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是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加上各种新兴娱乐方式和信息来源的吸引,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不足。社会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高校对其宣传教育相对匮乏,导致民俗体育运动在高校校园里的影响力远远不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课程的融合不够
目前,学校民俗体育教育意识淡薄,一些教师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对其理论研究较为稀缺,未能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課程中的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和形式。
(三)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关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人文性,过于注重技术、技能及身体健康的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教育。这种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降低,同时也影响了传统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入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一个关键问题。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由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导致现有师资数量和素质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师资数量不足。许多高校体育教师数量有限,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很难招聘到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体育教师。这使得传统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入受到了限制。二是校内师资素质不高。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难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育中。即使有部分教师具备传统文化知识,也可能因为缺乏教学方法和技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兼职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在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时,往往需要借助校外的师资力量,如邀请专家、学者或传统体育传承人进行授课。然而,这部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缺乏稳定性,难以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
(五)缺乏体育教育研究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这导致传统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入缺乏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当前缺乏对传统文化与体育课程融合的深入研究,难以为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六、实践进路
新时代,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践进路。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
一是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二)引入先进设备
一是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课件通常以动作分解、技术要点讲解为主,缺乏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引入先进设备,可以增加课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二是提升教学效果。先进设备可以提供更清晰、更细致的画面和音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动作要点和技术难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增强互动性。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可以增强课件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四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五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引入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例如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化训练器材等,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联合实验室
高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研究成果。实验室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课程融合的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研究和探索,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验室可以开展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体育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体育教育的专业人才。实验室可以开展体育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实验室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和协同创新,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等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学科交叉发展。
(四)实施体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
高校体育实践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到体育课程中,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将民俗体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教育需求。体育实践活动教学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练氛围浓厚,体验运动快乐,解决学习难题。
(五)优化体育课程设置
通过推动课程改革,形成优化的整体,提升和增强德育和体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需求,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和内容。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引进培训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化育人理念。可以通过优化培育专业型教师,搭建开放的体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使得体育教师在育人理念方面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信息化辅助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大幅提高学生自学、互学、群学的时间。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会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提升教学效果。
(七)强化体育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体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体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快乐体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通过每日体能打卡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既提升了集体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又实现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体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突出。
总之,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需要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以上实践进路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有意义的体育教育,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七、结束语
在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理论审视、现实反思和实践进路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認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改革中的应用和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毅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构想[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29-130.
[2]《福建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发布[N].福建日报,2021-10-20.
[3]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N].福建日报,2022-04-07.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