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适能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

2023-11-08陈元仙王祥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

陈元仙 王祥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简单分析了健康体适能的内涵及其组成部分,再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健康体适能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中小学体育教学;路径研究

1 健康体适能的内涵与组成部分

1.1 健康体适能的内涵

健康体适能指的是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体适能,是在预防疾病的基础上,人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日常生活之事,并且能够科学地安排业余生活,能够适应社会的最好状态。健康体适能由身体成分、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机能(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都是使身体保持健康的一个必要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1.2 健康体适能的组成

1.2.1 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指的是机体各种成分的含量,包括肌肉、骨骼、脂肪、水和矿物质等。对身体成分进行充分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身体机能,认识机体的肥胖问题以及肥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机体中的脂肪有着保持体温、储存和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机体中的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是相对的,当机体中的脂肪成分增加,相应的肌肉成分就会降低,这时机体的基础代谢水平以及身体活动能力就会随之下降。

1.2.2 心肺耐力适能

心肺耐力是指身体持续活动的一种能力,它能维持身体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并且提供营养和氧气。人体心肺耐力水平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个体的肌肉完成正常的活动与工作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氧气,并且随着强度的增加,耗氧量也相应增加。个体的肌肉活动能否获得充分的氧气供应,取决于其心肺耐力水平。心肺耐力水平较高,就可以为个体的肌肉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反之,提供的氧气就少。同时,人的心肺耐力也是保证人们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快速恢复机体机能的关键。

1.2.3 肌肉适能

肌肉适能主要是指肌肉耐力与肌肉力量,是应对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如上下楼梯、搬运东西等。肌肉力量又称为最大肌肉力量或绝对肌肉力量,指的是肌肉收缩时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指肌肉持续收缩对抗阻力的能力。良好的肌肉耐力与肌肉力量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如果机体肌肉力量长时间不足,就会导致肌肉萎缩,产生疲劳、无力的感覺,严重者还可能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

1.2.4 柔韧性适能

柔韧性适能又称柔韧性,是指在不造成身体伤害的前提下,身体各个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及伸展的最大限度。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柔韧性较好的人可以更轻松地完成某些动作而不会造成关节和韧带的损伤;柔韧性较差的人,在某些动作的完成度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 健康体适能的价值分析

2.1 凸显体育的作用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形式多样的体适能训练能够使中小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懂得遵守规则、严守纪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状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实现育人的契机和途径,需要体育教师善于发现,把握好时机,选择适合的途径。

2.2 使中小学生形成运动自觉

运动自觉的形成需要多方合力,更需要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它受到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校环境、家庭运动氛围、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自觉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会运动、能运动、爱运动的终极目标。

2.3 让中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体育教师要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健康体适能概念的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3.1 体育教学方式单一

体育教学活动在中小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单调、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堂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 中小学体育教学被忽视

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关键课程,但由于应试教育造成教育价值观念的偏差,使部分教师和家长更加重视理论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

3.3 体育教学各学段内容相脱节

由于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是在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段都会由不同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并且每所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可能不同,从而造成课程目标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的现象,各学段衔接出现脱节的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态度,进而影响其终身体育习惯。

4 健康体适能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路径

4.1 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健康体适能的内涵并应用到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体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通过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另一方面,让学生有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和愿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4.2 开展体质测试,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

积极开展科学系统的体质测试,能够更充分地把握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从而制订出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运动计划,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健康体适能背景下的体能测试,相对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测试而言,更侧重关注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而非竞技体育的指标,可以很好地指导和支持后续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计划,使体育活动更加接近中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体质测试结果,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适合的范围内使他们进步成长,避免因训练过度而导致运动损伤。

4.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让中小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在实际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初期,积极性非常高,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了某项运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就会有所降低,如果这时体育教师仍多次反复进行基础技能教学,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内容教学,可能就会导致部分中小学生丧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与健康体适能的理念不相符。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立定跳远”为例, 其完成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先向中小学生讲解“立定跳远”的技巧,在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后,通过优生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个性发展机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体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

4.4 推动教学评价多样化发展

教学评价一直是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引导和激励,以判断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给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反馈,提升教学效果。健康体适能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在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同时,注重构建内容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选择多种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地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制定易于观察和量化的评价标准,将教、学、评有机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审视被评价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积极的眼光,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另一方面,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长过程与经历,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进步情况,结合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

5 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健康体适能概念的提出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在日常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師要充分认识并理解健康体适能的内涵,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健康体适能理念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让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强身健体、健全人格,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并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宝国, 韩童, 缪柯. 结构式运动教学对智能障碍儿童体适能的干预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2022,41(2):83-87.

[2] 田海涛. 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0,13.

[3] 李小芳. 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16):24-25.

[4] 林国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生体适能中作用的研究[J]. 天津教育,2021(11):13-14.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的优化升级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构建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项目引入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
准军事化管理体制下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