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群优势增强家校合作效能
2023-11-08陈林
陈 林
当前,人们的生活时空和节奏发生了明显变化,互联网、物联网进一步覆盖,5G 时代也已到来。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家校合作,将被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新方式替代。[1]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一种互惠关系的信息分享平台[2],基于这种平台,相应的社群逐渐产生。
目前流行的微信群、QQ 群等社群,展现了强大的功能,逐渐普及。因而,家校合作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社群的优势。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以下简称“泰小”)积极发挥互动平台中社群的优势,使家校合作真正产生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效能。
一、利用社群功能,构建家校共同体
1.功能设置,让家校职责具体清晰
微信群、QQ群等各类社群使社群人员直接呈现在使用者眼前,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人们就能自由便捷地进入其中。据此,泰小为家校共同体建立了庞大的社群。“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群”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社区工作人员、法制副校长、心理咨询师、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家校合作规则的制定、家校合作活动的安排、家校合作问题的解决、家校合作成效的评估等工作。“家校合作校方代表群”主要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代表、班主任代表组成,负责家校合作方案的制定、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家校合作问题的内部协商等工作。“家校合作家长代表群”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家校合作的需求汇总、家校合作问题的内部协商等工作。“家校合作学校工作群”主要由分管副校长、中层干部、全体班主任组成,负责家校合作具体工作的计划和落实。“班级家长委员会群”主要由家长代表构成,负责对班级工作进行评估,对班级工作提出建议。“班级工作咨询群”主要由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组成,负责班级与家长工作内容和关系的协调。“班级群”主要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组成,负责各项活动和建议的落实。“家长群”由家长自己组织,进行家庭教育交流,采集对学校工作的建议等信息。班级家长委员会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家长分成小组再建群。另外,学校还安排了技术指导群和资料收集群。
2.角色分工,让家校社群有机关联
第一,泰小借助“连接人”这样一个角色,让家校合作的各社群有机关联起来。比如,泰小安排了校长办公室主任扮演“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与“家校合作校方代表群”之间“连接人”的角色,而“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与“家校合作家长代表群”之间的“连接人”则由某一位热心的家长代表担任。“连接人”的作用在于激活各群成员的参与热情。
第二,泰小在一定程度上把家校合作建立的各个社群组合起来看作一个“大群”,各群根据职能进行角色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了工作系统。例如,意见引导群,指的是家校两方的代表群,类似于“社群管理者”;意见执行群,指的是“家校合作学校工作群”“班级工作咨询群”“各班级家长委员会群”,类似于“核心参与者”。学校和家长明确了家校合作各类社群职责和角色后,便能在相应的话语系统内进行交流,从而使交互作用更加凸显,产出更有质量。
二、发挥社群优势,增强合作效能
1.营建社群情境,形成家校合作“场链接”
第一,传递正能量。社群主要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识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3]一直以来,泰小以培养“爱天地、爱他人、爱自己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营造具有“仁爱”精神的学校文化氛围。那么,如何让社区、家长都认同这些理念呢?学校让“连接人”经常将学校文化理念及其蕴含的知识、宣传口号推送到各个社群,有时还会就学校的育人理念发起“英雄帖”,吸引家长在群里讨论。经过反复的“熏陶”,现在学校所有社群的日常交流都弥漫着“仁爱”精神,并且自动地形成了积极的社群交流隐形制度。
第二,增强仪式感。设计一些家校社群交互的仪式,能够让家长形成较强的归属感。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制作“群旗”,以某一段音乐作为“群曲”。比如,新学期开学,泰小通过钉钉软件让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开学仪式,师生在活动现场,家长在各自单位或家里,所有社群都亮出“群旗”,家长可以在自己的微信群、钉钉里看到学校开学仪式的视频。而在平时,各社群也可以自行召开视频会议。每个周一,群主或者热心群员可以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发表“群讲话”。
2.促进良性互动,增强家校合作“自驱力”
一是加强责任人合作。良好的社群具有自组织和自驱动的能力,社群认同某种价值观,形成某种目标导向之后,“连接人”的角色可能会进行绵延性传递,逐渐地形成每个群员都是“连接人”的理想状态。家校合作的各种社群性质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育人追求。在这个育人追求的统照下,“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确立每学期工作目标、内容和计划,各个社群根据自己的功能和职责,确立相应的“工作目标”以及大致的计划和内容,并制定群活动的显性规则。此时,每项活动内容的责任人就显得很重要。比如,班级社群中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委会成员。班主任是牵头人,任课教师是学科发言人,家委会成员便是“热度响应人”。班主任发布学校活动,家委会成员在群里讨论后,可以提出具体建议。又如,任课教师如果发布本学科某堂课的视频,家长可以转到群里收看,并且在班级群里反馈意见。这中间,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对视频进行讲解,而家委会成员要跟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合作,把信息在家长群里进行传递,并有计划地邀请家长参与,从而让所有家长都“热”起来。久而久之,社群的自组织和自驱动能力便会形成,并且能够自动解决大部分问题,使社群效能最大化。
二是发挥“连接人”作用。比如,某家长群里有“连接人”转发了一篇有关“家长协助完成家庭作业”的文章,该家长群对文章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热度消退后,群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又将此文转至“班级家长委员会”群,最后一直传到了“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随着信息的不断传播,家长对文章的解读越发客观理性。最后,“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就该文发表意见,并且再次通过“连接人”传到所有的群中,使整个社群成员对“家长协助完成家庭作业”形成共识,让信息获得更加积极的理解,最终所有群成员更加热爱社群。
3.利用数据分析,实现家校合作高成效
第一,管理员的观察及后台记录。这是可以直接得到的显性数据,比如,群员活跃度、讨论热度较高的家校合作话题、讨论形成较好结论的话题等。泰小“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了各个社群比较喜欢的话题,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话题等。所以,社群的讨论虽是碎片化的,却会对学校工作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资料员的整理。针对家校合作社群中的核心群、骨干群,泰小专门成立资料收集小组。每个学期末,资料收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筛选后,分门别类交“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进行工作小结。这些资料将直接成为家校合作的物化成果。
第三,在线评估的内容。泰小“家校合作咨询委员会”利用社群的评估功能或者其他软件平台,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发出评估邀请,请他们一起来评估家校合作成效。评估内容的一类指标大致可分为学校教育理念认可度、家校合作社群活动的效度、家校合作社群管理的效能等。这些指标可以是客观呈现,也可以是参与者的定性描述。
社群已成为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交流空间,社群的积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给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加方便、高质、高效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家校合作社群将进一步升级、普及和智能化,从而让家校合作更和谐、更科学、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