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国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证经验撷要*

2023-11-08王竟成苏国宏王征谢莉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阳明经阳明经络

王竟成,苏国宏,王征,谢莉莹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61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在颈椎病各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70%[1],其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伴颈部肌肉僵硬、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感觉失常等[2-3]。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卫外失和,风寒湿三邪交杂,侵袭人身,引起全身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日久则变生痰浊瘀血,阻于经络,流注关节,阻滞经脉气血运行,出现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CSR 发病率逐年上升[4],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主要以口服抗炎镇痛、营养神经等药物缓解症状为主,但因药物具有不良反应,会产生与药物治疗效果无关的反应。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简便有效,颈椎病属于其适宜病症[5]。

苏国宏主任医师是安徽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30 余载,擅长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系统疾病,对疼痛症临床经验丰富。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面,苏师以气血理论为基础论治,善用阳明经穴位,调整气血关系,并配合局部腧穴,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跟随苏国宏主任医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苏国宏主任运用气血理论针灸治疗CSR 的经验归纳如下,以飨同道。

“气血理论”与CSR 病因病机的关系

中医古籍中虽无CSR 的记载,但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痹症”的范畴[6]。《素问·举痛论篇》中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故卒然而痛”。当寒邪侵入人体,则可延缓人体气机的运行,气机运行不畅,血流速度减缓,血流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凝滞于颈项部,故见项痛。《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载:“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滞气机,气止则血止,全身气血不行故不荣于上,则见此状。由此可见,当外邪侵袭,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中认为“人之气血精神者,可以奉身生而周于性命者也”,一旦“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应‘疏其气血,令其调达,以致和平”。表明气血平衡失调乃百病变化之根本,须把握病机,通调气血,使气血通畅,疾病乃愈。颈椎病隶属于标实本虚之证。气虚则卫气不足,卫表失于濡养,邪气易侵袭机体,伤于筋骨。同时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易形成血瘀。人体气血的平衡遭到损害,最早可为实邪病变,常见于气滞血瘀;日久则可由实转虚,变为气虚血亏[7]。故《普济方》云:“人之一身不离气血……须当为之调血”。不通则痛,血行不畅,可引起肢体麻木疼痛。苏师认为可以鼓舞气血,振奋正气,由此达到益气活血、阴阳平衡的目的。

现代研究认为,气血互生互用,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机失常则血行不畅,流动缓慢而瘀滞,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对于椎间盘,血供下降,营养不足,细胞死亡就意味着退变。综上,苏国宏主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是气血失和、经络阻滞,治宜调气和血、疏利通络为主。正如《灵枢·寿夭刚柔》所曰: “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针刺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通过经络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使阴阳重新达到平衡,从而使疾病得以治疗。

取穴经验

苏国宏主任依据气血理论以及中医传统经络学说,并且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调养气血、疏通经络为治则;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配伍腧穴,建立了一套针灸处方。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起到益气养血,调和阴阳,行气止痛的作用。

1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苏师认为首选所在部位附近的腧穴以治疗邻近组织器官,颈部附近的穴位有风池、颈夹脊穴、大椎、颈百劳穴等腧穴。颈夹脊穴从解剖位置上,归属于多裂肌和回旋肌附着的位置,此位置在颈椎中极为重要,并且与督脉、足太阳经关系紧密,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区,可激发穴区内血管神经富集的结缔组织,从而进一步改善椎动脉供血状况[8]。临床中常应用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以及颈椎引起的各类疾病疗效颇佳。颈百劳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第7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上2 寸,后正中线旁开1 寸,该穴具有补虚扶正、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缓解颈部劳伤。风池穴为足少阳、阳维二经交会之处,为治风要穴,具祛风解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治疗头部疼痛、颈项强痛不适、颈部畏风怕寒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素问·骨空论篇》载:“风者,百病之始也”,又因其”善行而数变“,遂易流窜全身经络、关节、肌肉,使病情发展迅速,同时又易夹杂寒、湿、热,使症状更具有不尽相同。有研究表明,针刺风池穴可明显降低TNF-α 的血中含量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9]。大椎穴又名百劳,因其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亦称诸阳之会,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效,《类经图翼》云:“颈项强痛,或眩晕……当刺大椎第一间。”临床治疗头项强痛、肩脊背痛有很好的疗效。

2 善用阳明,调节气血

《内经》中阐述了阳明经对于骨与关节的重要性。《素问·痿论篇》:“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10]”。阳明经行于身前,主合降,从经络循行来看,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有两阳合明,合纳太阳之气而下降之义。故太阳经脉被遏,升散无力,导致阳明合降受制,或太阳之邪未尽,传于阳明之经,可见阳明经所过之处疼痛,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出于柱骨之会上;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阳明经脉被遏,前额连眼眶胀痛,次指痛不用,大椎附近和颈根部疼痛。颈椎病的发病与阳明经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经络循行上,阳明经经过颈后。针刺阳明经,可疏通颈项经络。经络者,脏腑精气之外布者也;经络有病,治之以脏腑。手足阳明经内应大肠和胃。《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因此,人体的颈项部实为阳明胃气统摄的范畴。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筋肉之濡养,关节之滑利,均有赖于阳明经发挥作用。

苏师善于在阳明经取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合穴为脉气最为盛大之穴,如水流合入大海。此穴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使气血下降,苏师认为取此穴亦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手臂麻木疼痛伴随症状。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穴,胃经为足三阳经中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最多,是古今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有调节全身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补中益气等作用。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又位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通过调气,以达理血活血,通经止痛之效。对各类痛证都有不错的止痛疗效[11]。苏主任善于刺激阳明经穴位以此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气血和,则颈肩臂气机通,通则不痛,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刺手法

苏主任强调针刺手法尤亦重要,首先取穴定位精准,其次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穴位的刺法上,毫针刺夹脊穴,通常直刺0.5 ~0.8 寸,直刺时注意深度手法,注意枕项结合部位的穴位,不要往上刺,避免造成脊髓损伤。针刺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感受。当患者出现酸胀感,或有电流感向下方传导时,说明气至病位,疗效显著。针刺风池穴,苏主任提出刺法是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 ~0.8 寸,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改善脑供血。该穴不可针刺过深,不能进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进针的方向是针尖向内下朝人中、鼻尖方向进针。针刺大椎穴时,以1.5 寸毫针刺至约大椎穴下,第七颈椎棘突上骨膜,缓慢小幅度顺时针捻转约30s,以患者感酸胀为度,激发督脉经气,调治颈部骨质。针刺曲池时,取患者患侧,垂直进针1 ~1.5 寸,予以提插捻转,以患者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针刺患侧合谷穴时,针尖偏向第2 掌骨方向,与掌背侧面成75°,进针深度0.5 ~1.0 寸。予以行针至酸觉向食指方向放射,使针感传递到组织,增强疗效,以达到最佳的治愈效果。

治神调气

苏主任认为针刺效果的好坏,治神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介宾在《类经》中云:“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此段论述说明医者必须要有强大的神识,才能认清病人的无形之病;病人的疾病治疗必须要通过对病人神的调控,才能通行气血,所以针灸必须要以治神为首要任务。其中治神既包括医者的神,也包括病人的神。一方面强调治医者之神,医者之神是针刺的主体,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可能会有大量的病人,各种外界因素可能会打扰到医者的内心,这时候就需要医生调整自身,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在病人和毫针上,细心体察疾病的虚实,把握最佳诊治时机。另一方面强调治患者之神,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采取一些激励的话语进行良性的诱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以一种心静神宁、放松宁静的心情接受针刺,对治疗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调气亦是针灸疗效的关键。调气是治病的方法与过程。针灸所言之气,在于经络之气,苏主任特别重视针下手感和患者反馈的感受,善于从患者的神情变化来观察得气与否。总而言之,苏师认为治神调气在针灸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病案举例

朱某,女,61 岁。2023 年1 月1 日初诊。主诉:左上肢麻痛2 年余,颈项部沉重,加重10d。现病史:患者缘于长时间从事低头工作2 年之余后,出现左上肢麻木伴疼痛,并伴有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活动受限明显,有明显压痛点,上半夜夜间加重,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口服药物、牵引治疗等保守治疗,症状虽短暂缓解,但停止治疗后又出现疼痛,10d 前因劳累左上肢麻痛等症状加重,平素身体尚可。既往史:过去有“高血压”病史10 年。过敏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刻下症:左上肢麻木伴疼痛,颈肩部沉重,夜间痛甚,夜寐差,胃纳一般,二便可,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查体:颈项肌肉紧张、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仰活动受限,第四颈椎到第七颈椎棘上及旁压痛(+);左侧颈部椎间孔挤压试验(+)、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CT 示:颈椎生理曲度反弓,锥体增生,椎间隙变小,C4/C5、C5/C6、C6/C7 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项痹(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①神经根型颈椎病;②高血压。中医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取穴:颈夹脊穴、颈百劳穴、风池(双侧)、大椎、曲池(左侧)、合谷(左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1d/次,每次留针半小时,隔15min 行针1 次,一个疗程10 次。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自述左上肢麻木、疼痛感明显减轻,颈部压痛不明显,颈椎活动度正常,纳眠尚可。苏师嘱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注意颈部的保暖,夜晚睡眠选择软硬度适中,高低度适中的枕头,在日常生活中适度行颈椎保健操的锻炼。用上法继续治疗10 次后,诸症消除,查体各项均阴性,后门诊随访无复发加重。

按:苏师认为,该患者年逾六旬,因长期伏案或劳累,素体亏虚,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加之劳作,日久之气行不畅血脉,以致颈肩部瘀血阻络,不通则痛,从而出现颈项部疼痛及左上肢麻木等症状。故患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和,经络壅滞。治以益气活血、疏经通络止痛。苏师所选穴中,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针刺可缓解肌肉痉挛。风池穴不仅可以减轻疼痛症状,还可配合大椎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压迫损害。颈百劳乃经外奇穴,有舒筋活络之效;加之针刺可促进,故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合谷、曲池、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穴,为调养气血要穴。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交会穴,与足三里为表里经配穴,两穴合用可健脾益胃,调养气血[12]。患者睡眠不好,针灸处方配以内关、神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诸穴合用,从总体上调节全身气血、疏通经络,局部气血调和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立竿见影,具有诊断准,疗程短,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的诊疗优势。苏主任基于气血理论,治疗上善以阳明经穴位为主,激发气血运行,其次以局部腧穴为辅,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调动全身上下气血,使气机流动而周行全身,经络通畅,与此同时苏主任还强调治神与调气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医针灸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阳明经阳明经络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经络考证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