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活动构建方法探究
2023-11-07陈启训
陈启训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程当中,坚持“互联网+”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尝试利用“互联网+”来辅助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力提升了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时也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做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鉴于“互联网+”下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好处,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现阶段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试着从利用“互联网+”构筑好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实现活动资源补充、开展不可能的实验、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等方面来进行举例和论述,希望以此来让“互联网+”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义、有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互联网+”;教学活动;构建方法
新课标是比较强调学科教学有效性的,而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利用“互联网+”模式来辅助教学活动开展是关键。但是,就目前物理学科教学活动构建的形式来看,教学活动实施阶段还是有着不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如“好的活动氛围缺失”“缺乏对学生感官的调动”“未能挖掘‘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较少”“未能利用‘互联网+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科教学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在正视“互联网+”下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试着寻求和探索可以更好指导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法与策略,以此来让学科教学活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在“互联网+”下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好的活动氛围缺失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想要让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果,首先需要为学生打造和构筑好的活动氛围,进而让学生对于物理教学活动感兴趣,能够自发且主动地参与到一些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但是,从整个物理课程教学的形式来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并未关注好的活动氛围的构筑,导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1]。
(二)缺乏对学生感官的调动
“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其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生物课堂教学以讲授式为主的授课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但是,随着课程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未开发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只是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课件优势,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呈现和展示。很显然,信息技术的优势性未被充分发挥出来,势必会对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未能挖掘“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
单凭物理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的,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此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但是,在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尽管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应用于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对于“互联网+”的开发和研究缺乏深度,很难挖掘“互联网+”的资源整合優势,导致所开展的一些教学活动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低下[2]。
(四)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较少
物理是一门比较强调实验探究的课程,但是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一些教师为了不耽误教学的进度,往往将一些实验探究的环节忽略,在课堂上一味强调学生对学科当中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一些猜想,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种形式下,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都很难进行下去,更不要说开展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的实验。
(五)未能利用“互联网+”反思整个教学活动
在高中阶段,想要让“互联网+”下的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义、有效果,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活动结束阶段,做好活动的反思与总结工作,着重对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反思,以此来更好地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集中解决和处理问题。但是,从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的情况来看,很少有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试着去反思活动的全过程,导致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很难及时被发现,其势必会影响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学习收获。
二、在“互联网+”下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构筑好的活动氛围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当中,只有为学生打造和构筑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氛围,班级内的学生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一些教学活动当中,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内容。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的桎梏和作用下,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更加强调学生对书本上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至于是否可以为学生打造和构筑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则很少去关注并予以重视,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致。同时学生也很难在活动参与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内容。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多尝试利用“互联网+”来为学生构筑好的活动氛围,以此来更好地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快慢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专题的教学当中,为了让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筑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一定的处理,将其与“互联网+”模式进行整合,以更为新颖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3]。比如: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线上组织学生展开一次具体的讨论活动。在整个讨论活动当中,学生需要就“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来展开交流和讨论,进而让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发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来。
(二)利用“互联网+”调动学生感官参与
“互联网+”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不同以往的学习体验,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让学生对于物理教学活动变得不再抵触和畏惧,教师从学生实际的课堂学习需要入手,利用“互联网+”模式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一专题的教学当中,为了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感官,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眼睛看,并在看的过程中引出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一概念,教师适时在课堂上开展了“看”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借用“互联网+”模式的课件优势,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汽车的参数配置的图表,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在物理学当中,运动物体加速能力的强弱具体可以用一个什么物理量来进行表示。而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说的能力,教师则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了“说”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生需要利用举例的方法试着说明比较加速度大小具体有哪些方法,进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了“听题,做判断”的活动。学生需要仔细听“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很大時,那么,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不可能为0”“当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也就越大”等题目,并在完成听之后,试着判断对错,并举例进行说明。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活动资源补充
在高中阶段,想要让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发挥活动的价值,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适时利用“互联网+”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资源,以此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新意,能够调动班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动力[4]。
例如: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专题的教学当中,一方面,为了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班级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借用“互联网+”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适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以此来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有效避免教学活动开展出现资源缺乏、内容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探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直观的关系,明确物理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落实对学生良好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利用已有的活动资源,继续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了“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间定量关系”的实验探究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学生不仅需要借用“互联网+”的人机互动优势,试着利用文字或语音输入的方式相互就气体压强与体积间可能存在的何种定量关系进行猜测和假设,并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利用DIS实验系统采集一定质量的气体等温变化过程时压强与体积的实验数据,着重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上传给教师,通过班级内学生在信息化的交互平台上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四)利用“互联网+”开展不可能的实验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当中,有着不少的物理实验是学生难以在课堂上独立或合作完成的,而这些实验,如果不进行,又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此时,“互联网+”模式的优势性就体现了出来。作为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的微课优势,将一些难以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以微课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呈现和展示,以此来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有一个深刻的了解[5]。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留出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上。同时还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面对一些不可能进行的实验时直接忽视不做的局面。鉴于此,作为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将教学中的一些不可能的实验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
例如:在“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α、β、Y射线的本质和特性,熟练掌握α、β、Y射线在电场中的实际运动轨迹。很显然,这个实验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完成。此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对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整个“α、β、Y射线在电场中的实际运动轨迹”的实验视频,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细细地进行观看,以此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此期间,为了让微课的优势性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来,在指导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之前,让班级内的学生事先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测,并说出自己的依据,通过对整个实验视频的观看,进而有效验证自己的猜测,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加深记忆。
(五)利用“互联网+”反思整个教学活动
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想要让整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意义、有效果,能够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收获的目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尝试对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反思与回顾,以此来更好地发现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尽早进行查漏和补缺。
例如:在“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效果,一方面,教师利用了“互联网+”模式的视频监控功能,对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控,并将其以视频的方式录制和保存下来,然后在课下反复进行观看和研究,进而逐渐发现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参与“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画出复杂的组合电路的等效电路”“练习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的题目”的教学活动时,存在参与程度低下、收获一般以及偷懒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此时,作为教师,需要在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集中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的信息交互功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交互平台上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和互相评价,进而在评价中让学生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利用“互联网+”模式来辅助物理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不仅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更为主要的是在于实现“互联网+”模式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让班级内更多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对此,在课程教学阶段,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以及学习工具,同时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模式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设一座不可替代的桥梁,真正意义上发挥“互联网+”模式对教学活动开展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春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7):25-27.
[2]程文耿.“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分析[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1):48-49.
[3]马婷婷.“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60):168.
[4]王茂银.“互联网+”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8):17-18.
[5]陈洁辉.浅谈“互联网+”教育时代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建设:以高中物理教材为例[J].全国新书目,2021(9):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