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3-11-07周蓓蓓窦会冯玉玉许承志
周蓓蓓 窦会 冯玉玉 许承志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1超声科,安徽 宿州 234000;2心内科)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多发于老年人群〔1〕。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快速上升,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约20%患者确诊后1年内死亡,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2〕。以超声心动图参数组成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能够客观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指标〔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可用于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4〕。B型脑钠肽(BNP)含量变化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功能评价〔5〕。肌酸激酶(CK)广泛分布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细胞中,能够产生3种同功酶,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5〕。目前关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CK-MB/CK(B/K)应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研究较多,但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上述指标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仍十分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符合2014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心脏彩超检查;③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估;④理解能力正常,完成1年的随访。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异常;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10例,Ⅱ级组15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9例。心功能Ⅰ级组男8例,女2例;年龄60~75岁,平均(66.18±5.92)岁。心功能Ⅱ级组男12例,女3例;年龄61~75岁,平均(65.72±6.18)岁。心功能Ⅲ级组男29例,女9例;年龄61~74岁,平均(66.39±5.41)岁。心功能Ⅳ级组男21例,女8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6.38±5.19)岁。另收集同期非心力衰竭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无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异常,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4岁,平均(65.34±6.80)岁。各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 分别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西门子SC2000、飞利浦EPIQ7C型或GEE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先行常规扫描,探查胸骨旁短轴切面与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切面,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同时测量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按照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评分标准,包括:左室重构、左室充盈、左室收缩功能、瓣膜因素、肺动脉高压〔6〕。
1.3血清心脏标志物检测 抽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和对照组空腹肘静脉血4 ml,转入有抗凝剂的试管中,室温下静置约10 min,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4 ℃保存待测。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BNP;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及相关试剂测定CK、CK-MB,计算B/K比值。
1.4随访与记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随访方式包括线上交流、电话沟通、门诊定期复查。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分为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均配合完成随访,相关资料完整。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2 结 果
2.1对照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指标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比较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指标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比较
2.2对照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血清心脏标志物水平比较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高于对照组,C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升高,CK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患者血清心脏标志物水平比较
2.3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血清心脏标志物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呈正相关(r=0.841、0.773、0.816、0.832,P=0.000、0.004、0.001、0.000),与CK呈负相关(r=-0.758,P=0.006)。
2.4不同预后组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指标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比较 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1)。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组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指标和心衰超声指数比较
2.5不同预后组血清心脏标志物水平比较 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CK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1)。见表4。
表4 不同预后组血清心脏标志物水平比较
2.6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CK-MB、B/K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见表5、图1。
图1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表5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老年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且多存在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7〕。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难度大,预后不理想。近年来再灌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预后,准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预后水平对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8〕。临床对心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其中心导管检查的准确度高,但因创伤导致患者依从性偏低,难以多次评估〔9〕。无创性检查包括磁共振、超声心动图等,其中超声心动图以其检查方便、价格较低、重复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较高〔10〕。通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可评估左心功能,但会受到心房收缩、左心室松弛等影响。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能够评估左心室充盈情况、心室重构情况、心脏收缩功能等,在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心脏实际结构,提高对心功能评估的准确性〔11〕。本研究结果提示,超声心动图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可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指导临床诊治。
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肌细胞损伤有关,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浓度不受患者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12〕。心脏具有泵血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内分泌功能,BNP是心肌细胞分泌的短肽激素,其浓度变化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13〕。CK是心肌中具有能量调节活性的酶,在ATP供能下能够催化生成磷酸激酶,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14〕。在急性心肌梗死起病2 h后快速升高,30 h内达到峰值〔15〕。B/K能够反映心功能损伤程度〔16〕。本研究结果提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血清心脏标志物变化密切相关,可联合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随着心肌梗死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多种心血管不良事件,在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还会增加死亡风险。准确预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早期进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显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CK-MB、B/K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