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技术运用相关分析

2023-11-07李陈洁石云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9期
关键词:攀岩男子运动员

李陈洁 石云龙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2016年8月3日,在国际奥委会129次全会上竞技攀岩成功入选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2020年东京奥运会攀岩全能赛选手需要参加速度、难度和攀石三项比赛,2024年增设竞技攀岩等奥运项目的提案,确定了在东京奥运会全能模式(即攀石、速度、难度按一定规则综合进行排名)的基础上将速度项目单列,由6枚奖牌及40名运动员增加至12枚奖牌及72名运动员。“难度+攀石”综合及速度单项,将使这项运动的竞技特性更加明确[2]。有研究发现,攀岩运动员的难度赛与攀石赛成绩呈高度正相关,世界优秀运动员更要将难度攀岩作为主攻项目之一,这也符合全能项目的本质特征[3]。因此,运动员要想在攀岩全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掌握难度攀岩的竞赛规则,必须了解难度攀岩的技术运用的规律和特点。该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在2020东京奥运会难度攀岩赛中的攀爬全程为主线,对运动员的全程攀爬过程的技术运用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对我国难度攀岩的训练有启示作用,为提高我国难度攀岩水平提供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了2020东京奥运会攀岩全能赛中难度赛的前四名运动员(见表1),以这4名运动员在“攀岩难度赛”攀爬中的攀爬全程为主线,对运动员全程攀爬过程的技术运用进行了相关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际攀岩联合会IFSC相关政策规则文件,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上查阅与攀岩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图书著作,进行分类整理,为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2 录像观察法

利用从IFSC官网及相关体育频道上获得的影像视频资料,对视频资料进行逐帧分析,观察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并着重对攀岩难度赛中的难点动作进行解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运动员全程动作与收集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多个角度的比较分析,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难度攀岩的相关知识

2.1.1 难度攀岩规则

难度赛攀岩是以攀岩线路的难度来区分选手成绩优劣的攀岩比赛,比赛线路由定线员根据参赛选手水平设定,难度攀岩的比赛结果是以在规定时间里选手到达的岩壁高度来判定(见图1)。

图1 东京奥运会男子攀岩全能赛中难度赛攀岩规则

2.1.2 难度攀岩比赛场地

赛场分为比赛场地(FOP)、赛场后方(BOH)、赛场前方(FOH)。比赛场地(FOP)是指利用边界与其他区域分开的比赛区域及其周围辅助区域,主要包括运动员隔离区、运动员热身区、运动员通道区、运动员预备区、一个或多个竞赛区;赛场后方(BOH)包括所有准备、仓储、办公等技术区域;赛场前方(FOH)是赛场的一部分,对公众、媒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开放。

2.1.3 难度攀岩墙

国际标准赛道对难度攀岩墙的规定为:在高度不低于12 m的专门设计的人工岩壁上进行。岩壁条件应能够满足设计如下规格的线路:(1)长度不小于15 m;(2)宽度不小于3 m(除非经裁判长特别许可)。

2.1.4 难度攀岩保护方式

公开类的比赛中,运动员攀爬时使用单绳,沿线路将绳子扣入一系列的保护点中。运动员在攀爬的过程中,不允许清理支点,并且当绳子没有穿过线路顶部保护站时,必须按顺序将绳子扣入保护点。

当绳子没有穿过线路顶部保护站时,应使用双“8”字结加防脱结连接;当绳子穿过线路顶部保护站时,应使用两把丝扣主锁或者自锁主锁,锁门相对,并通过双“8”字结加防脱结/胶带连接到绳子上[4]。

在比赛开始之前,裁判长与国际裁判和主定线员必须检查线路;每位运动员都必须穿戴安全带,每根绳子都由2名保护员在地面进行保护操作,1名主保和1名副保。在运动员攀爬过程中,保护员必须全神贯注,以确保绳子在任何时候都松紧适度,使运动员不会因绳子过紧或过松而受到妨碍;运动员脱落后,能动态地安全制停;保护运动员安全下降到地面。

2.2 2020东京奥运会难度攀岩全程得分区域的结构分析

难度攀岩由45~50个支点组成,攀岩难度赛分为三个得分区域:第一个得分区域,每个点有1分的分值;第二个得分区域每个点有2分的分值;第三个得分区域每个点有5分的分值。攀爬高度越高,通过的手点越多,分值越高,因此,运动员需要在相同的体力下,过自身技术和经验,判断每个难点,采取哪种技术进行突破,从而进行高速高效的攀爬,获得更多的得分点。

2.3 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攀爬时间和攀爬高度及名次的比较分析

攀岩难度赛规定运动员在6 min的关门时间内爬得越高,成绩越好;如果运动员在关门时间内把绳子扣进线路上的最后一个保护点,则成绩为最好,记为Top,排名在最前面。运动员脱落时(或时间到被关门时、或犯规时),控制住的最后一个手点的编号数字越大,成绩越好。在全能赛的难度赛阶段中,如果运动员攀爬的高度相同,则比较他们的攀爬时间,用时越短,成绩越好。

在2020东京奥运会中,前四名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都在规定时间6 min内完成比赛,并且攀爬高度不同,所以比赛名次主要以攀岩高度为决定因素,攀爬时间非主要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东京奥运会男子攀岩难度赛前四名运动员攀爬时间和攀爬高度及名次对照表

通过SPSS统计软件将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前4名的攀岩高度、攀岩时间和攀岩名次分为3个连续变量,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统计检验方法,得出攀岩名次与攀岩高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与攀岩时间不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东京奥运会男子攀岩难度赛前四名运动员攀爬时间、高度与名次相关性分析

2.4 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动作技术特征比较分析

2.4.1 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手点、脚点个数的分析

由表4可知,2020东京奥运会排名前四的难度攀岩运动员一般会选择30~35个脚点。一般情况下,手点与脚点的数量成正比,因为手点数量越多,意味着攀岩的高度越高,运动员需要更多的脚点以满足自身技术和技能的特点。但由表4可知,Jakob Schubert的攀爬手点为45,脚点数量为34,而Adam Ondra的手点数量为42,脚点数量却为35,这主要是Jakob Schubert选用更少的脚点来实现更大的蹬踏力度,而Adam Ondra选用更多的脚点来获取蹬踏次数,最终的目的都是寻求更高的攀岩高度。脚点是运动员获取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保证脚探点技术的准确性,运动员通常会选择较多的脚点。运动员四肢触点的特征指标与比赛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5]。

表4 东京奥运会男子攀岩全能赛中难度赛前四名运动员岩壁动作情况(个)

2.4.2 世界优秀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技术特征因素的分析

运动员攀爬技术的实施表现在对岩点的利用上,有选择地利用岩点和岩壁完成自身的技术动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攀爬高度,取得更高的名次。一般表现在换手换脚次数、踩摩擦点次数、引体抓点次数、脚跟脚尖勾点次数和跳跃(Dyno)等方面。

难度攀岩中的换手是指通过重心的移动依次替换抓握手,替换次序为无名指换抓握点手的食指,中指替换抓握点手的中指,食指换抓握点手的无名指。换脚也是难度攀岩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动作,通过一脚尖在点上的旋转,腾出空隙切换另外一只脚踩点。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2020东京奥运会排名前4的难度攀岩运动员采用换手换脚技术的次数较少,换手的次数为1~2次,换脚的次数为2~5次。在难度攀岩中,换手的技术动作用于当目标手点距离较远时,为了调整出手顺序,换脚的技术动作是为了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换手换脚受运动员身高臂展腿长的影响较大,即当目标手点和目标脚点距离自身过远时,受身高臂展和腿长的限制,换手换脚技术动作无法提供更高效率的位移保证,如表5中Adam Ondra和Colin Duffy受此限制,就较少采用换手换脚的技术动作。

表5 东京奥运会男子攀岩全能赛中难度赛前四名运动员岩壁动作情况(个)

难度攀岩中的踩摩擦点是指运动员用鞋底的大部分压在岩壁表面上,使其尽可能产生摩擦力,主要用脚的大拇指发力。踩摩擦点在难度攀岩中,主要用于用脚蹬触岩壁以维持身体的重心和平衡,产生向上攀登的力量[6]。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东京奥运会排名前4的难度攀岩运动员踩摩擦点的次数较多,为13~15次,尤其是在身体悬空时,这个动作出现频率最高。因此,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将力量放在踩点的脚趾上。如果脚下滑,可试着用力压紧岩壁,然后迅速移动身体重心,使身体重心平衡而不至于脱落,踩摩擦点技术较踩点技术难,要多训练,以节省手臂的力量。

难度攀岩中的引体抓点是指运动员双手抓握支点,依靠上肢的力量引体向上,快速抓住下一个支点。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2020东京奥运会排名前4的难度攀岩运动员一般会有2~8次的引体抓点,其中Adam Ondra和Jakob Schubert使用引体抓点次数较少,分别为2次和3次,节约了因做引体抓点动作而滞留的时间,这也主要依托于运动员强大的下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和较长的臂展优势,攀岩运动员的臂展和猿指数与攀爬能力具有密切联系。臂展指两臂侧向最大限度水平伸展时,两中指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7]。而Colin Duffy使用引体抓点的次数达8次,一方面,这是运动员特色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运动员也是为了弥补身高和臂展的不足,在目标点较大且脚点较远时,只能通过引体抓点获取更大的拉引力量来通过攀岩难点。由此可见,在难度项目中,上肢肌肉群和前臂肌肉的力量和肌肉耐力是攀爬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8]。

挂点又称用脚后跟钩,主要是指脚后跟挂在支点上。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2020东京奥运会排名前4的难度攀岩运动员一般会有2~6次的挂点,其中Jakob Schubert和Adam Ondra分别为5次和6次,且4名运动员的挂点都在有仰角路线且支点较大时使用。可见,挂点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第三只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且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与手部的放松,为之后的攀爬保留体力。

Dyno是指动态攀岩,运动员用来应对两个手点距离超过臂展时的技术动作,在难度攀岩中更多指攀岩运动员在克服攀岩难点时采用的跳跃式动作。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2020东京奥运会排名前4的难度攀岩运动员极少运用Dyno,只有Jakob Schubert使用了一次,这与难度攀岩的规则有关,难度攀岩只有一次攀爬机会,但Dyno的动作难度大,失误率高。因此,为了降低动作的风险性,在难度攀岩中,世界优秀运动员较少采用Dyno,唯一采用Dyno技术动作的Jakob Schubert也是在难度攀岩赛最后阶段,难点的两个手点距离超过了其臂展,才冒险使用Dyno,达成TOP。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对东京奥运会攀岩赛的规则、场地,以及难度攀岩墙的规定与点位设置、保护方式与得分区域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预先构建关于难度攀岩的相关知识体系,利于进一步对难度攀岩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2)通过对东京奥运会男子难度攀岩前四名运动员的攀爬时间、攀爬高度、获得名次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难度攀岩中,比赛名次主要以攀岩高度为决定因素,攀爬时间非主要影响因素。

(3)在难度攀岩中,运动员需要更多的手点和脚点,以满足自身技术和技能的特点,且为保证脚探点技术的准确性,运动员应尽量选择更多的脚点。

(4)东京奥运会男子难度攀岩前四名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包括换手换脚、踩摩擦点、引体抓点、脚挂点、Dyno,与运动员自身技术特点有关,也与运动员的身高、臂展、腿长、战术运用有密切关系。

3.2 建议

(1)攀岩运动作为新近入奥项目,在赛事规则的制定上处于不断补充完善的阶段,因此,应关注赛事规则的调整及改变,结合竞赛规则对难度攀岩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2)在难度攀岩赛中,攀爬时间非主要影响因素,东京奥运会前四名男子难度攀岩运动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且有富余时间,因此攀爬的节奏十分重要,运动员可在攀岩路线中的相对简单的位置适当休息,保存体力,缓解肌肉疲劳,从而取得更好成绩。

(3)在难度攀岩赛中,对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分析应结合运动员自身技术特点,结合运动员的身高、臂展、腿长等自身特点对其技术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才能对我国难度攀岩的训练具有启示作用,为提升难度攀岩水平提供有用建议。

猜你喜欢

攀岩男子运动员
攀岩、轮滑……让我们一起运动吧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攀岩
男子买执照骗47万拆迁款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