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城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3-11-07张洁王顺顺李赛
张洁 王顺顺 李赛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武汉 430205)
城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发展的现实依托和必然诉求。相较于激荡百年的国外冰雪产业,中国的城市冰雪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运营管理、核心产品研发、横向产业融合等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政策、资本、消费等不同主体的驱动下,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精神指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经成为现实,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冰雪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冰雪产业投融资环境明显趋好、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1]。
然而,当前城市冰雪运动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城市冰雪产业间融合不顺畅,行业垄断带来的壁垒短期内无法消除,产业分工与协同演进仍处于较低水平,冰雪核心产品的研发创新不足等,禁锢着城市冰雪运动的创造性转化与制约着城市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演绎归纳法等,立足于产业融合理论,遵循着“困境探究—困境剖析—困境解决”的逻辑理路,对我国城市冰雪运动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深度挖掘城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困境及纾解路径。
1 我国城市冰雪运动发展历程回顾
1.1 我国城市冰雪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史料记载,人类最早冰上运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唐代时期便已有了滑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人类滑雪的起源地——新疆阿勒泰,这是一个被世界冰雪历史研究者证实和国际公认的事实,它既是世界滑雪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国滑雪文化的起源地[2]。
从时间维度分析可知,冰雪运动的最初模样是1676年在荷兰举行的冰上比赛,19世纪后冰雪运动才逐渐规范发展。中国滑雪的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至1965年的兴起时期;第二个阶段是1966年至1979年的停滞时期;第三个阶段是1980年至2015年的缓慢发展时期;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的稳步前进时期[3]。我国城市冰雪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窄及宽的样貌,冰雪产业得到了市场的热捧和政策的支持。政策利好有利于城市冰雪产业发展,同时市场渗透率的增长带动了冰雪行业发展,促进了冰雪经济效能进一步提高,使得冰雪经济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城市冰雪运动发展空间扩大,发展韧性增强,要让城市冰雪运动能更好地融入双循环体系,促进城市冰雪运动的经济产业链、经济供应链有效对接,进行更宽领域的融合发展与联动发展便是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从地域维度分析可知,北方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包括地理条件、天气条件、人文条件等,这些是能够保证冰雪活动在北方地区广泛开展的有效保障,因而冰雪运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之域。然而,在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的刺激效应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冰雪热潮,城市冰雪运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北方,开始向南方地区蔓延与辐射。现今,人才、资源、设施等冰雪运动必备要素不再集结于一方,这种“居于一隅”的局面已经破冰,我国城市冰雪运动发展的中心开始向南偏移,区域冰雪运动发展态势趋于良好。
在冬奥的带动下,冰雪运动正在火热地进行,全国人民的冰雪热情冲破了季节和地域的枷锁。在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下与“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等政策号召下,南方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使冰雪场地在各省遍地开花,但南北之间的冰雪开展现状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北方拥有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成熟的配套设施等限定性因素,导致南方与北方之间一种固有的差异性。在此阶段下,推动发展城市冰雪运动的相关者必须正视地区之间的差异与资源桎梏,要明确发展方向、发扬自身优势,发掘冰雪运动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思索如何提高冰雪场地等的利润空间,推动我国城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这便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交给体育事业建设者的使命和任务[4]。
1.2 我国城市冰雪运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进历程
我国冰雪运动的管理体制是以举国体制为主,是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资源,是一种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体制。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开始于建国之后,但其发展迅速、发展潜力较大、发展韧性较强。主要经历了4个时期,即兴起时期、停滞时期、缓慢发展时期、稳步前进时期。冰雪运动从建国后兴起一直是以举国体制为主导。其中,举国体制又可分为旧举国体制和新型举国体制。旧的举国体制发源于体育领域,但也同时体现在其他领域之中,这种体制主要的精髓就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质。当时,面临的国情与现实是用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来作为衡量国家力量水平高低和有无话语权主要标尺[5]。新型举国体制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主要精髓就是发挥我国的特色制度优势,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等将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有机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人员、信息、物资的调配、权限机制划分、协同共治,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6]。
旧举国体制一直贯穿于冰雪体育的前三个时期,包括兴起、停滞、缓慢发展时期,但在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要科学统筹、协同攻关、优化机制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冰雪体育的稳步前进时期于是形成了这种由“旧”转“新”的新体制机制[7]。
在兴起和停滞阶段,城市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薄弱,主要是群众的参与度不高,没有足够的体育人口基数作为支撑,而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之中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却屈指可数,群众普及度不高,同时参与人群具有限定性、制约性,主要是以竞技比赛项目为主的冰雪人群。城市冰雪运动难以发展主要还是与国家政策制度、场地设施、群众需求、国际环境等因素有关。在缓慢发展时期,城市冰雪运动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如首次参加了世界冬奥会,国内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冬季运动会、亚冬会、全冬会等这些奠定了我国城市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在这三个时期下,国家主要是根据现实境况实行了举国体制机制,这样才使冰雪运动有了较好的发展,让冰雪体育从生根期到发芽期逐步地成长。
在稳步前进时期,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使得2015年成为城市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时期,全国各地宣传力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城市冰雪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参与的人群数量相较于此前有了大幅度上升,国家对冰雪的普及度和支持度加大,这一时期冰雪产业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在发展,迎来了冰雪体育发展的生长期。为了创造冰雪体育发展的更好环境,提高其发展的效能,新的举国体制应运而生,这便为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后冬奥时代我国城市冰雪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1 后冬奥时代我国城市冰雪运动发展现状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促使广大群众参与度有了极大提升、群众冰雪知识普及程度增强、冰雪产业产值高涨,相关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双丰收,创首个冰雪旅游效益之峰。根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冰雪休闲旅游收入为4 740亿元,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是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的2倍多,冰雪休闲旅游收入从2016—2017冰雪季的2 700亿元增加到2021—2022冰雪季的4 740亿元,冰雪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8]。城市冰雪旅游产业正由“有无”到“优劣”的转变,国内的冰雪旅游市场重点放在抓住“扩容”与“提质”这两个工程工作上。
截至2022年,全国冰雪运动参与者达到3.05亿人,以2022年底全国大陆总人口数约14.1亿来统计,冰雪运动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21.6%。由《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可知(见图1)。
图1 2022年我国体育场地数量情况(按运动项目分类)
城市冰雪运动场地占比较低便是影响冰雪人口基数的主要原因之一[9]。该文收集了2015—2022年的城市冰雪运动人口数、全国人口总数等相关数据并绘制成了折线图。根据图2可知,近年城市冰雪运动的人数比率呈现出缓慢增加态势,冰雪人口基数比重均值在15.3%,参与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明显不高。
图2 2015—2022年的城市冰雪运动人数统计图
这表明城市冰雪运动发展运行动能稍有不足,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要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首要考虑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力,应该不断提高劳动、资本、资源配置等效率,从量变转向质变,形成高效的冰雪产业供给体系。通过对冰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并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过程后使冰雪产业体系更加完备。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加快新动能转化,推动冰雪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冰雪产业体系,朝着建立创新高质量的冰雪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2.2 后冬奥时代我国城市冰雪运动发展影响因素
2.2.1 城市冰雪产业间融合不顺畅
产业间融合是指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不断发展、相互联结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产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具有天然关联性和耦合性的活动。让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冰雪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也是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冰雪产业融合发展将推动产业形成新的价值链,催生新的业态,构建新的产业结构,推动消费升级进而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冰雪产业内部交叉融合模式主要是以冰雪服务业、冰雪运动用品制造和销售业、冰雪运动建筑业为主体形成的冰雪产业体系结构。在新业态产生的过程中,产业之间的边界线会逐渐淡化、资源会相互整合打造出新型的冰雪运动产业。但在现实中,冰雪产业之间没有进行深度融合,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横向融合与纵向融合交融现象不齐[10]。冰雪产业外部衍生融合度不高,主要体现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没有建立,冰雪产业链结构较为松散,冰雪产业链基本形成但延伸融合模式尚未发展,导致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能力不足等[11]。“冰雪+科技”融合不畅通,没有很好地使互联网技术的技术层与应用层融合,打造智慧冰雪圈的新业态。在冰雪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冰雪体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并未完全体现出来,附加价值没有发挥到极致,更没有体现出冰雪运动的拓展功能[12]。
2.2.2 行业垄断带来的壁垒短期内无法消除
在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中,冰雪体育相关企业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占领大部分市场,凭借着自身的经济优势掌握大量生产资料,独占冰雪运动相关信息、技术等资源,拥有较大的产销份额。于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占领整个市场,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这类企业造成了现在的一种垄断市场环境,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市场的此消彼长竞争中,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出台相关政策。政府的相关政策会抑制这种持续的垄断现象,但却不能及时地更正已然产生的结果,因为后期的政府调控有一种滞后性的效应,前期行业垄断造成的现实困境已经形成,行业间的矛盾一时便无法消解。因此,冰雪行业垄断与竞争会造成相关者的利益损失、社会福利受损、市场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对社会的繁荣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2.2.3 产业分工与协同演进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建议》明确指出,要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目标作为经济发展导向[13]。现代冰雪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冰雪产业、中游冰雪产业、下游冰雪产业的分层级产业结构模式,上游冰雪产业主要侧重冰雪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中游冰雪产业主要侧重冰雪相关产品的制造;下游冰雪产业主要侧重冰雪相关产品的销售。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冰雪产业链的特点,具有交叉性、独特性、延展性、聚集性等特点。
冰雪产品的服务对象是面向广大群体,在冰雪产品的适用性上还没有达到完全的精准化定位[14]。存在对群体特征分布的设计研发力度不足,主要是研发与需求机制匹配度较弱。相关冰雪企业对冰雪产业的发展定位与关键技术把握不精准,核心资源的配置使用权限过低,进而导致冰雪产业之间的分工不协调。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冰雪制造业与销售业、冰雪竞赛表演业与冰雪休闲娱乐业、冰雪场馆建筑业与冰雪场地开发业等产业的协同演进步调不一。南北地区行政区间间隔明显,冰雪产业联盟的建立还只是雏形,其实际价值还有待实现,区域的协同演进能力不足,冰雪产业之间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扩展的链网不够强大,多元网状结构的发展形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4 冰雪核心产品的研发创新不足
在智慧信息化时代、激烈的竞争市场之中,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用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来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便是冰雪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价值,拓宽产业国内国外市场发展空间是产品发展的重要抓手[15]。
国内冰雪产业的相关创造性产品研发投资不足,而资金支持是创新思维主动性开发的重要动力,产业缺乏资本的注入是发展中的一个缺口。国内的生产制造技术还处于长期从国外引进的阶段,高尖端的科技材料、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处于一种工业底蕴尚有,核心创造力不足的现状。例如,冰雪运动损伤后的快速修复材料、冰雪比赛中的训练仪器、运动环境检测设备等,与冰雪运动相关联产品的功能与国外还存在差距,这需要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实力的提升,弥补不足,甚至实现赶超。
3 后冬奥时代城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后冬奥时代给冰雪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将“冷资源热释放”的反应持续下去,避免冰雪产业在后冬奥时期下滑,努力将奥运效应转化为冰雪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数字、科技、文化赋能作用,强化冰雪产业链、培育冰雪产业集群。
抓住冰雪产业价值链的两端——研发端和市场端。突破传统的固态模式转换新的视角,强化产业链之间的联结程度,实现综合价值创造,使之成为冰雪体育产业最强劲的后盾。
增强冰雪体育文化自信。冰雪文化是冰雪体育的血脉,如同营养物滋养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是属于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拓宽冰雪文化传播新渠道,创建冰雪体育文化新格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冰雪文化自信,引领体育文化自信的新航向。坚定的冰雪体育文化自信视域下带来的是体育的兴盛繁荣,体育文化的彰显和体育兴国、强国促体的双管齐下。在经过大浪淘沙后使之形成新起点、新助推器,可以让中国冰雪运动奔向新的制高点,来促进和带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城市冰雪运动发展展望
4.1 形成现代化产业链,扩大城市冰雪发展空间
要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产业融合便是扩大冰雪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式。产业融合包括城市冰雪产业与旅游业、服务业、养老业、食品业、综合商业体等融合发展。创新产业融合之间的模式,如打造“冰雪+”的双品牌互动效应,拉动消费链和供应链全面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能提高产业间的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产业发展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三者的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共生的发展机制在发挥作用,这将有利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城市冰雪运动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形态,从而推动城市体育冰雪产业规模的持续增长[16]。构建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带来的是产业间要素畅通流动,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去,冰雪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萌生;现在,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孕育中崛起;未来,希望冰雪运动将成为实现中国体育强国坚定的基石。
4.2 推动科技赋能,助力城市冰雪攀升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本质就是要创新发展,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产品的创新,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独特性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让科技赋能冰雪产业,推动科技与城市冰雪产业融合,利用科技新动能、提供智慧化服务形成“科技+冰雪”[17]。利用科技赋能,让“数字+”助推城市冰雪体育发展,打造体育冰雪科技园,创造冰雪产业新业态[18]。这样,不仅能贴合生活、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助推城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这将是城市冰雪产业发展新的助推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19]。
4.3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强化有效供给
政府主体应该合理配置相关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有限的资源向各地区、各消费群体配置转移,要抓住价值链的两端——研发端和市场端,这样冰雪体育产业就有了最强劲的后盾。避免产业的垄断带来资本的积累,市场生态的恶劣发展,发挥政府主体的有效疏导作用。同时,要加速优化城市冰雪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城市冰雪体育产业和文化事业,打造现代化城市冰雪体育基地、冰雪特色小镇等新发展模式,让“有形之手”发挥调控作用,促进冰雪市场主体向更精准化方向迭代,增强有效供给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使得供需匹配更精准,促进冰雪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
4.4 抓国内外市场,创更多机遇
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城市冰雪运动要契合时代的潮流才能通往高质量发展之路。国内的冰雪市场远远未饱和,要继续围绕国内大循环市场主体,抓住潜在人口,扩大冰雪人口基数。要发挥自身的潜能,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内的冰雪核心产品生产与制造,创造属于中国化的冰雪核心产业竞争优势,满足冰雪人口的现实需求。同时,要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牢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抓住世界通道这个窗口,为我国城市冰雪体育的发展把握机会、创造机会,有助于提高我国城市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加能提高中国的大国形象,促进世界冰雪运动的发展。
4.5 构建适应国情的冰雪产业管理体制
完善的冰雪产业管理体制是城市冰雪运动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科学的冰雪产业管理体制要求机构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健全、运转流畅,这便要求在冰雪产业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加强高度设计,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这也是发展冰雪产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实现城市冰雪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之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