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2023-11-07王紫珍彭思思王紫丹刘璟莹
王紫珍,彭思思,王紫丹,刘璟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天津 301617)
截至2021 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 万人,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到2025 年,全国护士总数要达到550 万人[1]。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护生作为未来护理行业的主力军,有必要掌握和运用健康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教育、指导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健康决策,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资源寻求健康信息、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在互联网上搜索和利用健康信息有助于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生活方式[3-4]。护生能否在互联网上正确地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受到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5]。为了发挥互联网对提升护生健康知识水平的促进作用,护生需要提升其电子健康素养并具备对互联网中的健康信息进行查找、鉴别、评估和运用的能力。当前多数电子健康素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本文将从护生视角对电子健康素养内涵、电子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国内外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及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互联网时代下提高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推动医疗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1 电子健康素养的内涵
2001 年加拿大学者Eysenbach[6]在学术环境中首次提出“电子健康”(eHealth)的概念:“电子健康是医学信息学、公共卫生与商业交叉领域中的新兴领域,它是指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来提供或加强健康服务与信息。”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电子健康定义为“通过电子方式传播卫生资源和卫生保健信息, 使卫生专业人员和用户能够传播和获取健康信息”[7]。2006 年Norman 等[8]定义了电子健康素养(eHealth Literacy):“它是指从电子资源中搜寻、查阅、理解、评估健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处置、运用,从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这一定义注重对于个人技能的描述,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定义。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一定义不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网络环境。2018 年Paige 等[9]针对网络环境动态性的特点,把电子健康素养界定为“在动态环境下将在线健康信息进行定位、理解、交流与评价,并把跨生态水平所获得的知识用于维护或增进健康的能力”,他们认为电子健康素养是受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影响的动态个人技能。这表明电子健康素养这一概念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随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被赋予或者增加新的含义。
2 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测量与评价工具
2.1 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
Norman 等[10]开发的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由3 个维度构成,分别对网络健康相关信息及服务的运用、评判及决策能力进行了检验,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感知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该量表是电子健康素养测评工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已被翻译成中文[11]、德语[12]、荷兰语[13]等多种语言,但是由于该量表出现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前,并未考虑到社交媒体或数字交互带来的影响,因此其准确性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遭到了诸多质疑。
2.2 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该量表由唐增[14]等编制,主要应用于高校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评估。量表包含3 个维度,即电子健康信息的获取能力、电子健康信息的评估能力及电子健康信息的实践运用能力。它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电子健康素养越高。
2.3 电子健康素养问卷(eHealthLiteracyQuestionnaire,eHLQ)
该量表由Kayser等[15]基于电子健康素养框架所编制,包含7 个维度,即有途径获取有效的数字网络服务、采取技术处理健康相关信息、对健康定义和语言的理解认知、感到安全可靠、参与数字网络服务的动力、参与数字网络服务的能力、满足个人需求的数字网络服务。
3 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3.1 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3.1.1 人口学因素
目前,不同人口学因素对于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没有统一的定论。Holt 等[16]的研究显示,护生年龄与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呈反比关系,原因是相较于年长的学生,年轻的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信心和熟练程度更高。而Kim等[17]认为年龄并不能成为影响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因为韩国大量学生从其他专业毕业后转入护理专业,并且20―25 岁的男学生在军队服役2 年后返校。由于护理专业学生中女性占比较高,所以大量的研究样本以女性为主,多数研究无法得出电子健康素养在护生性别上的统计学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亦存在差异,Tanaka等[18]的研究显示,日本护生电子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国美娥等[19]的调查显示中国山东护生电子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Balay-Odao等[20]的研究显示,沙特护生自评电子健康素处于较高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多数学者采用的自评的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存在较高的主观性,日本人谦逊的性格特征可能会导致他们倾向于选择量表中偏中性的选项,这可能是其评分低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除性格特征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不同。
3.1.2 心理因素
护生的心理认知对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亦有影响,该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自我效能感方面。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完成某种行为或者技能所持有的一种信念、一种信心[21]。Kim 等的研究表明,在线教育的自我效能感会对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Sun 等[22]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与电子健康素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具有高水平在线教育自我效能感、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的护生,对健康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同时对健康知识的正确应用和积极传递更好。因此,应当提高对护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视程度,开发多维课程,提高护生在线教育、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帮助护生建立个人信心,使之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互联网上成功找到所需的特定信息。
3.1.3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护生对于网络的掌握情况、上网经验、上网频率、计算机知识等。对于互联网的掌握程度越高、对于互联网的运用越娴熟、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越多的护生,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23-25]。大多数护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健康知识的查找和了解,但是判断健康知识真实与否的能力不足,且无法将所获取的健康知识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即存在“高感知,低行为”的现象[26]。因此针对性地培养护生评估、判断及运用健康知识的能力十分有必要。
3.1.4 教育因素
受教育程度是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年级的升高,护生对医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知识体系逐步完善,由此对网络上健康相关信息的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Park 等[27]的研究显示,高年级本科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年级的。国美娥等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本科护生的学业负担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学生面临考研、实习、求职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放松健康管理,对电子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下降,从而影响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但是,步入研究生阶段后,以上因素得到消除。Holt 等的研究显示,护理专业研究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高于本科生的,这与研究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技能操作水平高于本科生的有关。这表明当前护理教育的培养体系和学习活动安排是合理的,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得到提升,但同时也提示应重点关注高年级本科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的水平。
3.2 电子健康素养对护生的积极影响
3.2.1 提高护生的健康沟通意愿
Paige 等[28]在Norman 定义的基础上,将人际沟通纳入电子健康素养的基本概念,体现了人际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的护士能够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教育他们如何获取电子健康资源以及如何识别可信和可靠的信息[29-31]。Sun 等的研究显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的护生沟通意愿越强,越愿意分享健康信息。原因在于具有较高水平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护生可能具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够理解患者健康信息的需求,以及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这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感知以及行为控制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沟通意愿,使他们更愿意与患者或者周围人进行健康知识方面的沟通。
3.2.2 提升护生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的人群具有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正确认知及积极信念,对他们的健康决策有积极影响,并且高水平的电子健康素养会作为持续的动力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其健康结局[32-33]。Tran 等[34]的研究显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的护生更有可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持预防性的行为,包括定期洗手、戴口罩、保持间隔等,这些措施对于阻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防护和健康亦很重要。
3.2.3 减少护生焦虑、抑郁情绪
Balay-Odao等的研究显示,高水平的电子健康素养会对护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原因在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并且相关健康知识的互动性可以使学习内容丰富有趣,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解超英等[35]的研究表明较高的电子健康素养有助于防止护生产生抑郁症状,原因在于电子健康素养越高的护生对于网络健康资源的获得和利用就越多,当其出现负面情绪时,可通过网络医院或者网络心理咨询获得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或缓解抑郁的情绪。
4 护生电子健康素养研究展望
为提高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必要多渠道、多维度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首先,国家应在立法层面上提高互联网准入门槛,督促各类网络平台强化健康内容的审核力度,提升健康知识的质量,以免对电子健康素养低、知识水平低的护生产生误导。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网络服务设施的建设,确保网络的覆盖率,让处于农村地区的学生也有机会接触网络资源,获取网络健康知识。再次,教育工作者可以确定适合纳入护理课程的电子健康知识,将其系统化、规范化并开设多维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获取科学健康知识的平台或网站、学会区分互联网上健康资源的质量水平,让学生能够批判性地评估可靠的健康资源。最后,社会组织可通过组织培训、成立社团等多样化的途径提升护生的电子健康素养。
5 结语
目前我国对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且研究对象以女性为主。本文针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当前电子健康素养的内涵、测评工具、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由于社会文化、通信技术发展等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心理、技术、教育等因素可影响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可提高护生健康沟通意愿、提升其健康管理水平、减少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护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护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促进网络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政府、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