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资助视域下高校勤工助学育人效果提升路径研究
2023-11-07胡艳秋赵军祥
胡艳秋,赵军祥,敖 爽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 泸州 646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已逐渐从保障型资助转变为发展型资助。勤工助学作为资助体系中典型的有偿型助困资助项目,具有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在经济资助、品格塑造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的特殊地位。但是,通过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透视,高校勤工助学的实施现状是资助性质较强,育人效能较低。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分析,探索总结出发展型资助视域下的高校勤工助学育人效果提升路径,推动勤工助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切实发挥其资助育人功效。
1 勤工助学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的育人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勤工助学作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除了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经济资助外,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工作实践得到能力提高与素质提升,实现更好的综合性发展和持久性发展。总的来说,勤工助学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的育人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经济压力、培养劳动意识、提升工作能力、塑造优秀品质等方面。
在经济帮扶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体系“奖助贷勤免补”六大板块组成部分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各高校基本都已建立起勤工助学运行机制,其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劳动教育上,勤工助学项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统筹校内工作资源、规范工作管理,保障学生在兼职工作中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够约束学生的工作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学生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劳动价值。在能力培养上,大学生往往能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专业技能、办公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对外交流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前感受职场工作氛围,适应职场工作状态,有效提升个人工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品质塑造上,勤工助学的有偿资助性质能够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生活压力;勤工助学过程中的收获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精神,帮助受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品质。
2 勤工助学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开展已久,总体岗位数量和资助经费都在不断增加,但资金具体使用效益如何?缓解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如何?师生满意度如何?激励学生成长成效如何?要想构建科学有效的勤工助学育人效果的提升路径,首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对四川省某省属本科高校的500 名学生与50 名勤工助学指导教师进行调研,了解高校勤工助学目前的岗位类型、岗位数量、岗位培训、工作时长、薪酬收入、学生收获、师生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中,45%的人认为最主要的收获是“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个人工作能力”,30%的人认为最主要的收获是“获取薪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7%的人认为最主要的收获是“丰富和充实了课余时间”。66%的同学参加勤工助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补贴基本生活费用”。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2.1 助困效果不明显
为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新特点及新需要,在2018 年印发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 年修订)》,对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进行了规范。在此背景下,全国高校基本都已建立起校内勤工助学制度,勤工助学活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但是我们发现,在随机调研的500 名学生中,只有150 名学生参与过校内勤工助学,未参与的350 名学生中有81%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勤工助学,但主要因为岗位较少、应聘成功机会小、学习太忙等原因未能参与。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需求较大,但高校设岗数量不能满足,而且岗位中贫困学生人数占比偏少。这样的粗放式设岗模式,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助困效果不明显。
2.2 能力提升不明显
从岗位设置来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类型主要包括行政助理、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公共服务四大类,其中行政助理和公共服务岗数量较多,但大都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型岗位,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因此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作用比较有限。而教学助理、科研助理智力型岗位虽然数量较少,但因其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有帮助,反而成为大家竞相争夺的“热门”岗位。从岗位培训来看,90%的岗位都对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指导老师的培训往往简单随意,缺少对办公软件、文稿撰写、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指导,用工单位对在岗学生的满意度仅为88%,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学生工作上手比较慢、职场技能欠缺等。由此可见,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局限,工作培训和指导的不及时、不规范,加上学生自学意识不强、自学能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足、能力提升慢、工作适应期长、在岗稳定性差,勤工助学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2.3 精神激励不明显
在参加调研的150 名勤工助学学生中,有14 名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可获得的工作经验较少,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收获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岗位管理、岗位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岗位管理和岗位考核的松散,让学生在岗工作时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工作做得好与做得差并没有什么差别,从而大大打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奖惩机制的缺失,让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缺少成为榜样、争当榜样的思想意识,难以获得精神收获和精神满足,勤工助学在劳动育人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3 勤工助学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的育人效果提升路径
3.1 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类型和数量,强化经济帮扶
在发展型资助理念下,资助是手段,目的在育人,高校应充分认识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学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严格落实勤工助学资助政策,在保证校内勤工助学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按照就近便利、稳妥可控的原则,吸引社会资助力量加入,不断扩大岗位覆盖面,细化岗位类型,深入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强化勤工助学的经济帮扶功能。在岗位设置上,除了行政助理、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公共服务等传统类型外,可与学生专业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分析设岗单位工作内容,将勤工助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主动拓展专业型、技术型、智力型岗位,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需求和特长爱好选择勤工助学岗位。在岗位覆盖面上,高校应坚持勤工助学的资助功能,将资助政策落地落实,在人员选聘时通过双选招聘和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人岗相适,将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提高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参与率,实现“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
3.2 规范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和培训,深化能力帮扶
在发展型资助理念下,勤工助学要改变以往相对零散和碎片化的管理模式,构建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环节统筹协调的勤工助学育人机制,形成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规范岗位管理,进一步明确学校、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组织的工作职责,确保勤工助学工作顺利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勤工助学与能力提升精准结合,整合校内资源,完善面试招聘、签订协议、培训上岗等环节,规范动态管理、跟踪考核、薪酬结算等流程,切实加强勤工助学内涵建设,构建融资质培训、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三级培训体系,形成专业、人岗、时间“三匹配”的岗位育人机制。同时,从学校层面组织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能力培训、经验分享、技能比赛等,提升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能力、工作兴趣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勤工助学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3.3 选树勤工助学优秀榜样和模范,固化精神帮扶
发展型资助理念注重对学生的成长帮扶,勤工助学则是资助体系中将“助困”与“自强”相结合的重要载体,通过系列措施和活动选树励志成才的优秀榜样,发挥勤工助学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努力、立志成才。开展勤工助学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将优秀学生个人先进事迹在校园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展出,召开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营造“人人谈榜样”的校园氛围,在表扬激励先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勤工助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更多学生了解勤工助学,加入勤工助学。开展经验分享座谈活动,由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其学习工作经验和励志故事,以优秀学子不畏困难、顽强拼搏、感恩奉献的事迹,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端正工作态度、挖掘自身潜能,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勤工助学中实现个人价值,树立远大理想。
3.4 发挥勤工助学指导教师的作用,激发育人效能
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用人单位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本单位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岗前培训、工作安排、人员管理、薪酬申报等,是勤工助学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精神收获。一名好的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提升人岗契合度。但指导教师往往由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兼任,他们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指导、管理、教育等主要是从工作必要性出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缺少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高校应充分重视指导教师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的作用,推动建立稳定专业的组织机构和指导教师团队,从学校人才培养和资助育人目标出发,组织勤工助学指导教师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深入开展规律性、前瞻性、实践性的勤工助学研究,不断提高指导教师团队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劳动育人能力,促进勤工助学工作更好开展,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其实施现状已不能满足发展型资助理念的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强化其经济帮扶、能力帮扶和精神帮扶功能,搭建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勤工助学育人实效,构建“成才型勤工育人体系”,推动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使勤工助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