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探索
——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

2023-11-07

科教导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思政中职

曹 博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也是中职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加强思想教育,能引导学生菜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学习辨析错与对的能力。在中职思政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转变传统“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有效对策,旨在促进高效思政课堂的构建。

1 传统文化融入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找准契合点,丰富教学内容

如何开发多形式的思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成为每一名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并未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仍采用口耳相传的模式,以理论灌输为主,没将思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时事要点结合,难以做到理论、实践、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丧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教师要创新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之间寻找契合点,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打通学生的思想壁垒,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哲学与人生”是中职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内容丰富、新颖,而且蕴含人生哲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如讲“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章节,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中职学生都会面临人生的选择,如果选择正确,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选择错误,则会影响深远。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讲述班超投笔从戎成名将、鲁迅弃医从文的历史典故,用典型的历史人物事迹感染学生,浸润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树立人生榜样,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选择要建立在客观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2 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文化底蕴

为了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凸显出来,教师需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烘托出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但现实中一些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不充分,思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满堂灌”教学策略已与时代相脱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职思政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学生坚持学习和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讲“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教师从中职学生的现状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给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祖逖闻鸡起舞,立下豪言壮语;屈原放逐而作《离骚》;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义凛然……教师请学生思考这些人的共性,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学习古人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且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打造多元的传统文化学习场景,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选择。

2 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多渠道诵读国学经典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日常教学中,思政教师要善于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学习经验,做文化的传承者。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是中职思政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打破常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推广诵读国学经典,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思政教师要与学校沟通协调,利用升旗仪式,举行千人齐诵国学活动,场面宏大,气氛高涨,诵读声振聋发聩,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规定国学特色课堂时间,为学生推送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素材,为职业理论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思政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节中进行经典诵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中的独特作用,打造书香校园。

2.2 打造“互联网+思政”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职思政教学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带来各种新颖、个性的教学资源。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智能化教学手段,营造轻松、高效的思政学习氛围,让学生一边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一边提高社会适应力,精准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打造“互联网+思政”课堂。

2.3 启动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新时代,中职学校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改革和发展,启动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内涵,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青年风貌。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探索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路径,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设计不同的思政实践活动,感受情真意切的幸福瞬间,让思政教育因传统节日变得更生动。比如,在重阳节来临之时,思政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为退伍老兵、老党员、空巢老人等献爱心,通过茶话会、文艺演出等形式,深入挖掘重阳节的文化本质,让学生争做孝敬老人的中华好儿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端午节之际,中职学校可组织“敬礼中华浓情端午”系列活动,追溯端午渊源,共同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助力校园和谐、家庭幸福。

3 传统文化融入环境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1 与校园环境相融合,抵御外来文化侵袭

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联系,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文化侵袭。中职学校应结合校园实际,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元素,促进校园环境的整体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比如,“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在诚实的劳动中实现价值,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与学生合作,用历史人物为校园建筑命名,用历史文化名城为校园道路命名,将绿植修剪成历史文物模型,打造历史文化墙,让学生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形成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利用互联网宣传校园,宣传家乡,以短视频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中。

3.2 与校本教材相融合,激活传统文化魅力

部分教师一直认为语文、历史、美术等人文学科才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而思政课与传统文化教育关联不多。因而,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利用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即使教材涉及传统文化知识,也只是简单地讲述或让学生自主阅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思政教学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不能拘泥于教材,还要进行拓展和延伸,打造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思政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需求,创编校本教材,让学生吸取生活和学习智慧,不断提升文化境界,进一步打造传统文化精品课。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团队,对校本教材的内容范围、章节特点、体例设计以及出版要求等做出详细规划,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学习体验,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编时应与“哲学与人生”课程相配合,加入哲学、礼仪、服饰、书法、绘画、戏曲、节日、科技、钱币等相关知识,并且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依托教师资源优势,倾力研究课程建设,净化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品性。另外,教师要将校本教材制作成电子版,上传到共享平台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4 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评价,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4.1 加强考核评估,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考核评估必不可少,能让学生认识自身,以便更好地改进与提升。部分思政教师采用的考核评估方式不完善,片面强调学生的理论成绩,忽视对其社会实践力的考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思政教师要不断优化考核评估工作,强化评估效果,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帮助其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取得的创新成果等进行综合考评,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新时代中职学生的风采,使学生活出精彩的人生。

4.2 网络助力评价,创设智能学习环境

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造全新的线上评价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智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教师给学生发放电子问卷,调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然后通过大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努力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建立思政电子档案袋,将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计划、表现、收获等记录下来,作为期末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的依据,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当学生定期打开电子档案袋时,他们如获至宝,成就更好的自己。另外,开发线上考评系统,包含思政阅读、试卷测评、直播授课、传统文化欣赏等,打开学生的视野,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打造“时代新人”的重要文化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新时代中职思政课需要全方位融合传统文化,开发多样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浓郁的氛围中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结合中职学校特点,给学生提供与专业和就业相关的思政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哲学与人生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案例
充分利用手机功能提高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效率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