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3-11-07曾常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0期
关键词:医教口腔医学口腔

郑 燕,曾常茜

(大连大学 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涉及口腔医学各个方面和社会医学范畴的学科。内容包括自我口腔保健、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以及口腔流行病学等五大模块。相对于其他口腔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着课堂与临床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在传授口腔预防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通过医教协同与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3]。

一、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初步口腔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口腔医生。《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倡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实践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科学思维、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口腔健康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患龋率和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比十年前分别上升了5.8和7.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各年龄段每天刷牙两次的百分比均不到50%[4],可见我国人民的口腔保健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1世纪是预防医学的世纪,医学的重点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和预防。在这种形势下,口腔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只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远远不够,作为未来的口腔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和充实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才能应对日益上升的社会需求[5]。

为了提高“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水平,同济大学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撰写科普小论文,培养口腔医学生的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6]。西安交通大学95%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能够提高其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自身综合素质[7]。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将“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与临床见习、社会实践等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力[8]。潍坊医学院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真正的宣教现场,提高了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其素质和能力[9]。此外,还有一些口腔医学院校在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及口腔健康宣教能力培养方面做了探索与尝试[10-11]。

大连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自2001年开始设立“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在2014年之前,课程设置仅限于理论课,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由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公众对预防的日益重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要求,近年来,本课程增设了见习课程,增聘了临床教师,考核方式也由考查修订为考试。经过多年建设,“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于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二、改革举措

(一)完善课程教学目标

大连大学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旨在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以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特色,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为了契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中强调了对预防措施的掌握;在能力目标中重申了指导保健行为;在素质目标中突出了维护患者终身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理念。

经过完善后,目前“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病原因,掌握预防措施;能力目标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患者的日常口腔保健行为;素质目标是学生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维护患者的终身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1.医教协同促进临床实践。2014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教”是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的简称,“协同”指协调2个或2个以上的不同资源,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医教协同”就是指高等医学院校与临床教学基地的协同。

医教协同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背景下,我们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1)“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增加了16学时临床见习。(2)聘请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预防科医师各2名进行临床见习带教。(3)在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带领学生深入临床一线参加口腔健康宣教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融合。通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带教,使学生与医生、同学、患者之间展开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地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

在口腔健康宣教见习过程中,学生5人一组,将课堂上学到的自我口腔保健、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等理论知识,制作成通俗易懂的PPT,结合牙刷、牙线等道具,在门诊候诊区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水平颤动拂刷法、圆弧刷牙法以及牙线、牙间刷的正确使用方法广泛传播;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及患病特点,对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龋病、牙周病、牙酸蚀症、牙外伤、错颌畸形等常见口腔疾病预防方法的宣教。当学生穿上白大衣,模仿、学习临床医师,近距离接触、指导患者时,不但培养了其临床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其职业责任感和医患沟通能力。“口腔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且晦涩抽象,对此我们增设了4学时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见习环节。学生利用课堂掌握的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大众口腔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在培养临床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2.第二课堂培养素质能力。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连大学首个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社团“云贝健齿在线”挂靠在口腔医学系,并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团成员均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在校本科生。社团通过校园“9.20爱牙日”宣传活动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深入基层、走进社区和乡村,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活动,用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及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相关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资源,制作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资料,在实践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锤炼品格,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申报“云贝健齿小程序的设计与应用”等国家级大创项目过程中,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跨学科、专业,与信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通过医工交叉融合,共同探索网络信息时代的远程医疗模式。通过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及“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科学思维与自学能力,也借此使学生了解和接触了更多的前沿信息和知识,提升了综合能力[12-13]。

三、取得的成效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于2011年被大连大学认定为课堂教学质量优秀、2019年获校级一流课程。自我口腔保健部分的内容于2020年获校本科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三等奖,由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立德树人成效显著,2020年获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质奖、2021年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这些成果的有力支撑下,大连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于2022年成功晋升为辽宁省级一流示范专业。

课程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塑造价值,使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均得到提高。

(一)医教协同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的同时,开展医教协同,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口腔医学生更早接近临床、接触患者。通过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教师评学平均92分以上,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1%。2018年职业医师首次通过率为85.19%,其中,实践技能通过率高达96.3%,学生对口腔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率为70.49%,高于全国68.85%的平均值,与“985”“211”高校水平持平。

口腔医学系学生2019年获辽宁省口腔医学会第三届口腔健康科普作品演讲大赛优秀奖;2020年获辽宁省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团体三等奖;在全国口腔本科生临床操作技能展示中2021年获“优秀之星”、2022年获“优秀学生”等殊荣。

(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推动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打破课堂沉默的状态,使课堂焕发生机活力,深度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18年,“云贝健齿在线”社团受到了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经费资助,并荣获优秀组织奖,2019年获共青团辽宁省委“三下乡”社会实践青春助力扶贫“点亮行动”先进团队称号;以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国家级大创项目“云贝健齿小程序的设计与应用”团队通过远程医疗解决了偏远地区就医不便的问题,获结题优秀,并发表省级期刊论文2篇[14-15];“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部分内容获2020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21年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创青春”辽宁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口腔医学系学生于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最佳创新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此外,近五年来,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辽宁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以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过诸多奖项。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连大学口腔系毕业生满意度较高(连续三年98%以上)。用人单位对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评价的情况统计为: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工作态度积极、对环境的适应性好(>90%),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服务他人意识较强(>93%)。

综上所述,“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既体现了课堂与临床的早期融合,又注重了学习过程与职业实践的早期沟通,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培训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医教口腔医学口腔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