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工作的探索

2023-11-07胡汉桥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0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小院芒果

任 磊,梁 梅,胡汉桥

(广东海洋大学 a.滨海农业学院;b.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将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提供重要支撑,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类院校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探索如何将研究生教育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对于农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高素质新时代农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现实意义[3]。同时,研究生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还将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热爱“三农”的家国情怀,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优秀农科研究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就业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机结合[4]。

农业硕士,为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1995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而设立),在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正式定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原有的15个培养领域自2018年调整为农业专硕的8个领域进行招生与培养,包括农村发展、农业管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畜牧、渔业发展、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为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硕士的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设在滨海农业学院,该学位点位于粤西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毗邻南海,具有鲜明的区位特色。粤西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对相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粤西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植物病虫害发生也较为频繁、危害严重,做好作物病虫害防治,建立适合热带、亚热带和滨海特点的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安全、绿色发展的关键之一。本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粤西地区农业资源禀赋和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特点,针对热带、亚热带及滨海地区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作物病虫害防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农业资源利用与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才培养结合社会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具有坚实、系统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植物保护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和技术推广能力,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能够独立从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应用与教学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过程中,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学位点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乡村振兴的融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本文将对本学位点在研究生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探索进行简单的介绍与讨论。

一、将乡村振兴与研究课题紧密结合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学位点通过文件学习、专题讨论、案例学习等集体学习形式结合学习强国、专项实践等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全面理解乡村振兴,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同时,在研究生选题过程中,一方面紧贴区域农业发展需求,针对粤西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病虫害防控展开;另一方面,以区域农业发展特点结合乡村振兴进行研究课题选择。粤西地区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其中,樱桃番茄的种植与推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极具特色与营养的樱桃番茄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发展成为湛江地区外销的热门农产品。据统计,我国冬季樱桃番茄种植面积超50万亩。粤西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冬种樱桃番茄主导产区之一,种植面积高峰期近10万亩,总产值50亿元以上。为保障樱桃番茄种植过程健康且无污染,学位点蔺中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吴伟健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番茄根际土壤硝化过程和番茄品质的影响机制”为课题开展研究,对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开展了系统研究,为集约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优化番茄种植施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粤西地区樱桃番茄的科学种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和国内刊物发表论文2篇。芒果产业作为粤西地区传统的支柱产业,在湛江地区的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7万吨以上,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雷州覃斗芒果,其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总产值约为5亿元,覃斗镇也被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芒果病虫害已成为制约芒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炭疽病是所有芒果真菌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芒果种植和贮运过程中均可发生,该病的流行严重制约了我国芒果产业的发展。本学位点何红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刁兴旺以“芒果炭疽病抗性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题,对芒果抗炭疽病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篇。

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课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课题的前沿性与创新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现状。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不仅将课题前沿性与创新性同农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更将研究生的培养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充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将培养过程推向生产一线,以解决生产实践的具体研究课题,促进研究生课题与生产实践、社会需求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研究生深入区域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不仅是“接地气”的人才培养方式,更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最好方式。

二、积极参与区域乡村振兴工作

广东省与湛江市先后开展了多轮农村科技特派员与科技特派员团队的遴选工作,组织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帮扶镇及驻镇工作队进行主动对接,开展帮扶工作,并做好农村科技特派员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农村科技特派员真正下镇进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学位点多名导师入选广东省与湛江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导师李亚、吴正伟与任磊等组成的“热带水果常见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和“植物保护团队”入选“2021年湛江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对口帮扶了湛江市坡头区的官渡镇和坡头镇。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各位导师与其所指导的研究生积极与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进行有效对接,并对帮扶镇进行调研,了解帮扶镇在农业生产过程面临的问题及相关需求。“热带水果常见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在对接官渡镇的过程中,了解到官渡镇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不完善、对于部分病虫害认识不全面等问题,团队导师与研究生对典型病虫害进行了系统鉴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SCI刊物论文2篇。通过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充分了解区域农业发展需求,针对农民急需的圣女果、番薯、辣椒等栽培管理技术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培训,先后组织种植户100余人进行相关培训,发放培训资料300余册,对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也较好地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宣传,从而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工作。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属于鳞翅目夜蛾科贪夜蛾属,于我国而言是一种境外入侵物种害虫,主要通过迁徙与携带虫源的方式进入我国。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农作物,且由于其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迁飞,目前已成为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也是阻断草地贪夜蛾入侵的南大门、全国防控的“桥头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学位点导师吴正伟教师领衔的“植物保护团队”在坡头镇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过程中,组织研究生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防控措施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且促进了研究生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乡村振兴,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篇。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乡村人才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也是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导师在参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时,要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培养研究生对于“三农”事业的感情以及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在将乡村振兴与研究课题有机结合的同时,还应以适当的案例教学等方式促进研究生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如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扎根云南省澜沧县,通过推广冬季马铃薯、林下中药材,开设农民技能培训班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三、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生动阐释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同时,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强化农业硕士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按照需求导向、推广示范、质量把控及公平公正原则继续扩大支持的范围,对地处国家重点帮扶县、聚焦县域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小院特别予以倾斜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协同培养,巩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农业硕士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社会需求及农业农村发展的紧密结合,引导广大涉农研究生热爱“三农”事业,将个人成长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因此,支持科技小院建设,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学位点积极参与科技小院的建设,在充分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特色的基础上,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作物研究所合作共建了“广东麻章芒果科技小院”,拟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服务,促进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深入生产一线,以科技服务助力芒果产业;建立研究生驻科技小院制度,每年派驻不少于2名研究生并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兼职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参与芒果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科技助农服务,通过优质品种推广、技术指导、专家培训及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等措施,实现芒果提质增产、农民增产增收;建立多渠道的科普体系,既通过传统的线下专家授课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开展科普,也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教学培训等方式开展指导培训;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共同指导的措施,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参与科技小院的培养质量,同时,通过随机抽查及农户调研的方式有效保障科技小院的高质量运行。

科技小院的建设,就是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形成以研究生常驻、面向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可持续工作机制,保障了研究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培养研究生对“三农”事业的情怀。科技小院建设还将积极进行特色产业绿色升级,通过研究生培养促进科技新农人的培育,不断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综上所述,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点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将研究生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以区域农业发展需求为课题,通过科技特派员团队、乡村振兴项目及科技小院等为依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小院芒果
有梦小院(节选)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幸福小院
小院四季
我才不要穿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