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3-11-06许红
许红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既可以帮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较为薄弱的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理念的局限,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陈旧,都影响着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和进步。本文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策略
引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在实际的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文言文本身内容比较枯燥,且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模式化固定化,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就会感觉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角度出发,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文言文,从而提高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先是将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指出来,然后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翻译上,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在课本上做好笔记,但是却并没有自我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很详细地解读了文章,但是学生的吸收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虽然逐字逐句翻译,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记笔记上,看似笔记做了很多,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1]
(二)教师自身功底有限,教学理念局限
文言文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来加以分析解读,如果教师没有对这些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不管文章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只是根据文言文来翻译,很难体会到文章的内涵。教师自身功底浅是一个原因,而教学理念的局限也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不足,新课改要求将理念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的人文理念,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实行传统的教育理念,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先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很高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中,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先选择文言文当中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来进行翻译,然后逐步的加大难度,既可以使学生有参与感,也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文言文词语的小游戏,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可以设置小组翻译竞赛,每组翻译一段,根据翻译的情况给予奖励。这样不仅使本来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更有趣,而且还会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记忆。[3]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丰富教学方式。首先是重视对文言文的朗读,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环节,通过多次的朗读,学生会慢慢培养出文言文的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理解,这样教师教起来课堂效率也会更高。其次是运用多媒体等设备。文言文的情境大多寓于山水,或用事物当做载体,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去体会到文章的意境,例如在教学《爱莲说》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为学生们观看莲花、牡丹、菊花的图片、视频,再结合文章去讲解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运用多媒体等设备来配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多媒体的展示加上教师细致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意境,更能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是可以将课内文言文与课外的语文活动相结合。语文活动可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上面的一些不足之处。[4]
结语: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初中阶段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从实际出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促进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尚軍升.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7):56-57.
[2]张思俊.探析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J].家长,2020(05):99+101.
[3]李娟娟.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长江丛刊,2017(09):60.
[4]普舂梅.有关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外语文,201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