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2023-11-05张恒阳
张恒阳
摘要:“历史大概念教学”模式逐渐由理论层面转向课堂教学实践,这为碎片化的历史知识整合找到了突破口。通过调查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以“资本主义发展”一课为例,从建立科学的单元认知、搭建单元教学框架、内化历史概念三个方面,对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师科学高效地组织历史大概念教学,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资本主义发展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教师要从多个层面整合和提炼出整个学习板块、学习单元以及每节课程中的大概念,将零散、碎片化的历史知识以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视角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在纵向上理解知识本质,在横向上产生对知识的联结扩展,对知识进行建构、吸收、整合、迁移和应用。
一、依据大概念内涵,建立科学的单元认知
(一)理解单元主题概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先吃透历史主题概述,准确提炼出学习模块大概念和单元大概念。学习模块大概念需要从单元大概念中提取,单元大概念的概述又可以通过单元导读提取,明确了主题概述和单元概述,有助于准确理解历史大概念的内涵,构建科学的单元认知,避免出现教学缺乏目标和方向的现象,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单元主题可以提炼为五个小主题: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与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紧扣单元课标解读
历史学科大概念属于总结性知识,需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依据,对于观念不够明确的内容,要进一步对大概念进行提取,使知识内容更加凝练,将大概念的概括作用发挥到最大,使课程标准得到有效应用[1]。教师要重视单元课标解读,通过深入研究,精准地把握单元主题和教学重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确定教学目标。
以“资本主义发展”的小主题之一“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例,该主题涉及的内容是统编版历史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结合课本中的单元导读,可以形成“整个学习板块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每课的大概念”层级清晰的大概念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科学构建单元认知。
二、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搭建单元教学框架
(一)时序览主题,纵看发展
教师在历史大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搭建起“时空主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清晰的时间概念,不至于出现时空混乱的状况。
“资本主义发展”主题下,包括四个历史阶段:资本
主义的产生阶段(13世纪手工工场出现———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危机与应对阶段(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67年欧共体成立———至今)。其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17-18世纪,英美法分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中后期,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美國进行了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南北战争,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一系列事件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巩固。通过历史时间轴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并结合历史地图,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一主题下的历史大事件,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这一历史核心素养。
(二)框架构关联,理清概念
初中历史课程是由若干知识专题组成,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专题,单元内部看似零散,实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应将教材中的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围绕单元主题,科学有效地整合单元知识,形成框架式的单元知识结构。学生可以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和拓展到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点,并进行纵横交接,将相关知识紧紧串联到一起。
“资本主义发展”小主题之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包括: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建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这三大历史事件分别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生产组织基础、思想文化基础以及资本原始积累。小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包括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大事件,由此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在两次工业革命的联合推动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应对”这一小主题包括“危机”(经济大危机)与“应对”(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两大课时主题,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不同的后果,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得经济复苏、就业增加、工业恢复、人民生活得以改善,美国也因此渡过了危机,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通过战争的形式将危机转嫁给世界其他国家,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见图1)。
(三)要素梳知识,夯实基础
大单元教学应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要围绕大概念重组教学内容,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建构方式设计课时课型,体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2]。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单元大概念下的每课小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整合,构建起课时知识要素层面的框架体系。这样,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就构建起“整个学习板块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每课的大概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
“资本主义的产生”单元概念下包含三个层面的课时概念: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思想文化基础、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推动了欧洲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戏剧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文艺复兴不仅促进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同时也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哥伦布与麦哲伦是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新航路的开辟与其后开始的“三角贸易”一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产生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加剧,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逐步尖锐化,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逐步建立,经济全球化1.0开始起步;非洲文明因“三角贸易”的血腥掠夺开始走向衰落,美洲开始被大规模开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并逐步走向工业文明时代。
三、纵横学史链接中考,内化历史概念
历史大概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一点在中考命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大概念在时间维度上远至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兴起,近至经济全球化和逆经济全球化,其间又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包含关系或交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关历史大概念的纵横联系,结合中考真题讲练进一步巩固和内化历史概念。
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这两个课时概念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钱币,大历史———小钱币,沟通大世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导入“纵横学史”如下问题:1.钱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列举古今中外钱币沟通世界的史实。在当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通过以上史实说明钱币的流通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钱币的流通说明货币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通过钱币在世界的流通,形成对钱币发展的基本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正确的金融意识。还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的“丝绸之路”和新航路開辟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其共同影响或不同点,进而进一步拓展单元大概念。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还应立足学术前沿,为大概念教学提供科学指导和教学灵感;采用任务驱动和情境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做好单元活动设计,保证教学过程高效、有序进行;做好课后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结构性、趣味性、开放性等特点,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有效培育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要积极解构课程内容,从多个层面整合和提炼出整个学习板块中的大概念、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每课中的大概念,从结构上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纵横学史、链接中考等形式,实现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有效学习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吴晓华.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对策分析[J]. 天津教育,2022(9).
[2] 李琳.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历史课程学习任务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教学为例[J].学园,2023(3).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