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千曲历千刃 幸得与你沐春风

2023-11-05苗璐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瓜洲试教教研员

苗璐

“当手磨出了老茧,就会成为好的庄稼把式;当刀磨出了利刃,就会省去许多砍柴的工夫;当课一磨再磨,就会磨出更多的精彩。”这是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段精彩言论。的确,于我而言,磨课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次涅槃重生,因为在一次又一次地琢磨、切磋、思悟、修正中会不断地遇见崭新的自己,继而磨砺出精彩的课堂。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都知道群文阅读教学要在课堂上呈现多篇文章,在多个文本,同一议题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批判性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增强审美和思辩能力。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这样“一群”优质的文章,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有更丰富的阅读积累,因此我们需要在备课时阅读大量文本材料。

于是,自接到赛课任务起,我就开始查找各种资料,阅读不同的文本,结合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一个又一个群文议题。一会儿觉得这个议题切入点有点大,有点空泛;一会儿觉得那个议题不能最大限度统率这组群文。一筹莫展的时候,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郑丹主任给我提供了一个名为《群文阅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式教学实践》的视频讲座,让我深受启发。就这样一边查一边思、一边求教一边揣摩,我确立了群文议题———古诗中的“满面春风”,选用了清代袁枚和唐代白居易两位诗人的作品《春风》,唐代孟郊的《登科后》,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用这样四首含有“春风”二字的古诗作为学生的阅读文本,外加一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最后的统整,旨在让学生读出“春风”是一种画面、一种志向、一种情感、一种力量。

我将第一稿分享给我校语文团队,大家坐在一起商酌,一致认为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让学生“读什么”,也能最大程度地对接本课教学目标,但是教师“牵”着学的痕迹太重了,缺少学生的自读自悟。发现问题后,团队成员纷纷为我出谋划策。可即便是这样,这第一版教学设计的试教仍然让我云里雾里。因为问题设计不够统一,层次设计不清晰,好像是放手交给学生自己感悟,可又发现学生永远说不到我想要的有关“春风”意象的预设,而我对学生现场生成的理解和思考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有些手足无措,造成了学生说学生的,我说我的,脱口而出的教学语言也仅仅是为了走流程,更别说关注学生的思维增长点。

我开始怀疑,怀疑议题是否恰当,怀疑选文是否正确,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登上国家级大赛的讲台……内心的挫败感不断攀升,甚至一度想过要放弃这节课!

姚颖校长看出了我内心的焦虑,第一时间宽慰我“:没关系,抛开压力,不要想大赛成绩如何,静心去想想你要让学生在你的课上收获什么,在这期间你自身又能获得哪些提升,这就够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听完姚校长的一番话,我心里很温暖,放下包袱,重新开始试教。

不久,南岗区教研员刘军老师到学校听我试教,留下宝贵意见:课的细节需要进一步斟酌,包括“春风”究竟代表什么,文本分析还是不够,“画面”“意志”可能不是很准确;另外,三个部分的整体感不强,春风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没体现出来。贾红超副校长也在课的设计上给了我几个改进点:一是重视教师的评价,可以从画面、诗意、要求、学生表情、情感、学习方法等几方面来评价;二是设计学习单,再深挖核心问题,务必做到统一化。语文团队的南博老师更是主动请缨,也来试教这节课,目的是为了让当局者迷的我能够做到旁观者清。

夜深了,贾校长,南博老师一遍遍帮我重新捋顺教学设计思路,修改PPT,确定板书内容……她们也都有自己承担的其他工作,家中也都有自己的牵挂,可是此时此刻,只为我!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叩问自己:你真的努力了吗?你竭尽全力了吗?你不应该再试试吗?

就这样,从被动驱使到主动需要,我的心态开始发生了改变。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當一个人背负压力时可以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到哪种地步?在微凉的风与朝阳争春的日子里,我的内心越发沉稳,踏实地像头老黄牛,脑袋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从细读崔峦老师的文章《群文阅读再出发》到研读于泽元教授的《大观念下的群文阅读》讲座;从在各种工具书查找每首诗的背景资料到通读《古代文学史》;从观摩近年来群文阅读大赛的优质课例到研摹名师的群文课堂,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春风”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太多的诗人都把自己的心意、理想寄托在“春风”里。因此我要充分发挥群文阅读中比较和整合的关键作用,在议题的统领下,运用比较与整合的思维策略,打开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化“春风”的内涵,实现深度阅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于是,第二版教学设计诞生了,较第一版有了两个大的改变:一是在学习单上加上《登科后》和《泊船瓜洲》这两首诗的背景资料,丰富这两首诗中“春风”的含义;二是在五首诗统整后,请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即“春风是一种()”,发展学生的思维。

于是,紧锣密鼓地试教又开始了。依然是每天踏着月色,伴着春风走出校园,回到家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像过电影一样,脑中一遍一遍地回想我的教学设计,似睡非睡间是每个教学环节的自问自答。再次试教的时候,省教研员郑丹主任、杨修宝老师,市教研员于志强老师,区教研员刘军老师走进我的课堂。此时我站在录播教室的前面,内心是那样平静,没有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心里眼里脑海里都是学生纯真灿烂的笑脸。一堂课结束,我竟然有一种“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的畅快之感。此时此刻,我又找回了上课带给我的快乐与成就感。看来,当你真的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你想要的答案,往往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我想,这就是课堂的共情吧!

几位教研员充分肯定了这一版教学设计,并给予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一是核心问题需要更清晰,以“春风是什么?春风代表着什么”来贯穿课堂教学,突出三个部分的整体性;二是增加阅读文本《咏柳》《绝句》《元日》《凉州词》《春夜洛城闻笛》,用十首含有“春风”的古诗作为统整,进一步深化“春风”的审美意象。三是层次要再清晰,充分发挥文本作用,每个层次都要让学生把对“春风”的理解写下来并到黑板上板书,这样才是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思维深度的进阶。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几位老师的点评对于仍有些疑惑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立刻着手修改我的教学设计,就这样,最终稿诞生了!至此,我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灰蒙的天空终归迎来了光亮,我重拾了自信,开始期待登上大赛讲台的那一天!

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即便已经对教学设计理解得很透彻,即便已经对学生的预设足够充分,即便已经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可是当我仅仅是站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舞台上试课件时,环顾着能坐3500余人的四层会场,我的手脚就已经冰凉,头脑嗡嗡,内心是说不出来的紧张。

记不清上课前的那一晚是几点入眠,只记得眼前不停地过着PPT的画面,脑中一遍一遍,再一遍地顺着教学流程,注意力前所未有地集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衔接,每一个预设都烂熟于心,那一刻,我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平静。

真正到了上课的日子,站在讲台上的是我,但,好像又不仅仅是我,是给予我指导的教研员,是温暖如春的校长,是为我加油打气的伙伴,背后拥有着强大的后援团是那样的安心。

和着音乐,我带着学生去回顾课堂上三次对“春风是什么”的理解,此时学生已然感受到“春风”这一意象是寄托着人们多种情致的象征,是表达人生哲思的春风啊!整节课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带学生经历了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阅读的快乐,在比较与联系的建构中,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理解结构”,学生思维深度不断进阶,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并走向有思考的阅读。

不知不觉一节课结束了,我竟还意犹未盡,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回想自己那青黑的眼圈,干裂的嘴角,数不清的试教和空讲……说实话,过程是真的有点难捱。但当一切尘埃落定,那份心满意足,那份春风得意都是无法表达的。在这其中,我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当很久很久之后,再次回忆曾经的努力和付出,曾经的泪水和汗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和庆幸。

独行快,众行远!感谢教研员老师们多次的悉心指导;感谢姚校长从始至终的陪伴;感谢贾校长和语文团队的老师们一路以来的关心与帮助;感谢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我相信只要对学生有益,我们就会乐此不疲,惟愿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满面春风”!

教学设计

群文篇目:

《春风》《春风》《登科后》《泊船瓜洲》

《咏柳》《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元日》《凉州词》《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阅读前四首古诗,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的基础上,在反复诵读中不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再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入,深化对古诗内涵的理解。在比较与整合,辨识与提取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比较带有“春风”的诗句,体会诗人表达情感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3.开展有梯度的学习活动,感受“春风”的美好意境,在评价与反思中发展学生思维,深化对古诗内涵的体悟,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应用与创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古诗的内容,在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的阅读过程中,找出有关“春风”的诗句,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相似与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找“春风”,揭课题

1.我们一起背背诗吧,我说诗题,如果你会背就一起来吧!(《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

2.这几首诗你有什么共同发现?它们都有一个词藏在诗中,你发现了吗?

3.揭题:一起去感受古诗中的“满面春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背诵带有“春风”的古诗,调动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赏“春风”,看美景

1.送给你们两首诗,它们的题目就叫《春风》。请拿出《学习单一》,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收获。

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春风

[唐]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2.交流汇报:读懂诗意了吗?喜欢哪首选一个。

3.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两首古诗。

4.回味古诗:沉浸在书声朗朗里,快回味一下,这两首诗读完了之后,你觉得这两首诗中的春风是什么呢?代表了什么呢?请你想一个词写在诗题的旁边。

5.小结:看,走进这两首古诗,我们有了自己的发现,这里的春风是活力、是生机,看看学习单上后两首诗,这里的春风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前两首同一诗题的古诗教学,在学生初步把握古诗文大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种形式朗读,在充满人文关怀的适时评价中,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春风带来的美好意境中。】

三、品“春风”,悟情感

1.这里还有两首带有春风的古诗,请你继续借助注释读懂它。

学习任务一:借助注释,读懂诗句,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收获。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交流汇报:读懂诗意了吗?喜欢哪首选一个。

3.借助注释,我们读懂了诗意,学习古诗往往要借助背景资料才能更深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来,请默读《学习单二》这两首古诗的背景资料,结合背景资料想想这里的春风又是什么呢?快把你想到的词写在学习单上。

学习任务二:借助背景资料,想想此时春风又是什么?

背景资料(一)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高中进士,他以为从此可以改变贫穷、窘迫的现状,可以龙腾虎跃一番了。他按捺不住喜悦得意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登科后》。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更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背景资料(二)

王安石16岁随父亲定居南京,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50岁被任命为宰相,开始推行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他55岁被罢相。这首诗写于他56岁被再次起用为宰相之时。当时,他自江宁赴京任职,船停在瓜洲古渡口,他望着远方充满生机的家乡,心中充满无限的思念,在明月初升时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何时”二字更蕴含了诗人在多次被罢相之后,对此去仕途福祸的担忧。

4.学生交流。

5.小结:看,借助背景资料,我们一下读出了作者内心的起伏,此时的春风不只是春天的风,是担忧,是得意,是一种情感啊!

6.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两首古诗:把我们读出的情感送进诗中再读!

【設计意图:学生在比较阅读《登科后》和《泊船瓜洲》的过程中,结合资料体悟到孟郊高中进士不仅是自己的荣耀,也是家族的荣耀,更了解到《泊船瓜洲》这首诗不仅有诗人背井离乡的思乡之情,更夹杂着些许对此去仕途福祸的担忧。此时抓住学生的这一深化性认知,继续引导他们思考,促发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悟”春风,做统整

1.再读前四首古诗,以及《学习单三》中的六首古诗,诵读十首古诗。

学习任务三:诵读十首诗,边读边想,你眼中的春风又是什么?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学生交流。

3.小结:每次读“春风”,都有不同的解读。愿同学们像韩愈的诗中说的那样: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希望同学们不管年龄多大,都有一颗追逐春天的心,像诗人一样借春风表达自己心中的春风。

【设计意图: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在静心伏案的深思中,在智慧灵动的交流中,一次次感受着春风不仅是一种生机,一种活力,更是寄托着人们多种情致的象征,此时的春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瓜洲试教教研员
瓜洲天生是个渡口,天生留不住人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回不去的瓜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闲话“裸课”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