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引领、任务驱动”助产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2023-11-05张秋实朱桐梅濮丽萍马荣华艾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9期
关键词:助产模块化驱动

张秋实 朱桐梅 濮丽萍 马荣华 艾梅

[摘 要]借鉴模块化的教学整合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兼具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助产学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在灵活整合中实现助产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最大化。

[关键 词]案例引领;任务驱动;助产学;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9-0045-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多层次化,社会对护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均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高职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1]。模块化教学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调整课程设置与结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知识集团(模块),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2]。模块化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系统性、针对性等特点,更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下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3]。助产学课程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本研究立足满足工作岗位对助产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探索助产学课程“案例引领、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案例引领、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模式简介

“案例引领、任务驱动”就是以工作岗位真实案例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师生通过共同完成岗位工作总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4-5]。每个模块均对应一个总任务,每个总任务又包含若干个子任务,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所有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一个模块知识、技能的过程。

二、制定新型课程标准

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成立课题组,并成功申报省级优秀教师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对原有的助产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制定出基于“案例引领、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新型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1.课程基本理念

依据新时代对助产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提出“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破除原有的助产学课程架构,按照课程开发步骤,逐步进行“案例引领、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建设。

2.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岗位能力和课程育人两条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同时融入护理技能大赛的新理念、新规范,融入1+X职业等级证书培训内容,适时融入相关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遵循“必须+专长”的原则,兼顾不同类型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课题组前期通过对助产工作岗位专家、助产专业教育者、助产专业毕业生三方的调研,构建了助产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6-7],并运用Delphi法对该指标进行修订和重要性赋值,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包含个人基本素养、助产专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人际关系和抗压能力五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助产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后续课题组运用该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因此,课题组将围绕该指标体系,采用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制定助产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运用护理程序,对不同情况下的孕、产妇、婴幼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同时不断强化护理关怀照料、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尽职职责、诚实守信等品质,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课程模块内容描述

助产学课程按照内容可分为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妊娠期合并症、产科手术等十三章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产科手术内容安排在授课计划的最后,如此导致学生在学习前期课程内容的时候不了解产科常用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步骤,因而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案例中的任务。鉴于此,本次教学改革将原来产科手术的内容拆分到前面的相应章节中,依据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从基础到综合的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将该课程划分为四个一级模块和九个二级模块。课程总学时130学时,其中理论62学时,实践68学时。每个一级模块对应一个总任务,总任务中又包含若干子任务,课程各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岗位任务如表1所示(见文末)。

三、课程教学组织及实施

课程拟采用“案例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三要素(教师、任务、学生)[8]和助产学课程的特点,构建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见文末)。

(一)引入工作岗位案例,设计任务书

课题组从各级医院、企业单位工作任务中选择和教学目标相符的案例内容,经过精简处理后,作为教学案例。以模块2生理产科为例,工作总任务是作为助产士完成对孕产妇李某围产期的照护工作。总任务下包含不同场景的子任务,学生分小组通过分别完成不同的子任务,最终完成生理产科的總任务,具体任务如表2所示。

(二)任务驱动教学实施

依据上述教学模型,课程教学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前教师设计任务、编写案例、呈现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尝试任务、反馈学情。课中教师引入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分组协作、探究新知、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评价,学生不断反思、小结。课后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布置拓展任务、推送资源、反思改进,学生复习巩固、延伸探究。

四、考核评价

任务驱动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性能力,单一的理论考核、片面的终结性评价显然无法对学生产生公正、客观的评价[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评价原则上主张多样性和模糊性,既重视考核成绩和教学任务结果,又重视过程性评价,即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工作量等[10]。助产学课程总评成绩为百分制,由期末考试成绩(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60%)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考勤(20%)、各模块考核成绩(80%)。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及考核方式见表3。

五、结束语

课题组通过对“案例引领、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优化了助产学课程教学设计,使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育教学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进入实习阶段后,能较快较好地进入临床实习状态,获得实习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着力开发了新形态教学资源(案例库、课程思政案例库、视频库等),同时将老旧的教学资源改良、优化,新旧资源整合,借助在线平台,建立了全新的助产学课程教学资源库,为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由学院、医院、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完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岗位胜任力、职业能力为目标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助力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后续将进一步实践应用助产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以期通过不断的实践反馈、摸索,使该成果逐步趋向完善,并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后续带动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马丽,罗丽,吴珍,等.任务驱动下的SP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班实践教学中的质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2):100-103.

[2]王萍,王丽萍,陈毓东.基于“慕课+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20):1829-1833.

[3]彭光彬,张凌垚,邓永生.“三教”改革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2(1):85-89.

[4]郭丽莎,张鹏,赵淼,等.模块化教学结合对分课堂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8):90-93.

[5]潘必超,李建波,黎旺星,等.职业教育模块下教学改革下教学资源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2(26):16-18.

[6]朱桐梅,龚静亚,涂丽霞,等.助产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 36(3):37-39.

[7]朱桐梅,马荣华,涂丽霞,等.高职助产专业毕业生核心胜任力状况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5):21-22,35.

[8]王敏,陳桂兰,瞿艳,等.模块化教学在中医院新入职护士辨证施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2,19(1):59-63.

[9]武珏瑛,吴友红,卓玉荣.微课结合模块化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0):73-74.

[10]赵熹微,徐璨.1+X证书制度下模块化教学在校企合作课程中的应用: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21(21):47-50.

猜你喜欢

助产模块化驱动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模块化住宅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