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滇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的多维挑战与实现路径
2023-11-05纪明陈王豪李淑贞
纪明 陈王豪 李淑贞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桂滇两区省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面临多重挑战,文章对此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桂滇两区省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通过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应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困境;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问题;通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应对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的难题;通过完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与服务应对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通过强化人才支撑应对人才供给不足问题;通过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以应对生态优势转化困境与生态环境保护难题。
关键词:桂滇两区省;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4;F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4-0060-06
基金项目: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项目(桂宣字〔2022〕第94号);2023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YCSW2023451)。
桂滇两区省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地,区域内有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山区、高原和喀斯特等地形地貌分布广泛,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习近平总书记曾精准概括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1]随着国家兴边富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桂滇两区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2015年,广西和云南的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为30422.29亿元[2],至2021年增长为51887.70亿元[3]69,增长幅度达到70.56%,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也由4.42%增长至4.54%。通过比较发现,由于长期受制于历史、自然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2021年,广西和云南的经济总量分别为24740.9亿元和27146.8亿元[3]69,低于东部地区省份和同处于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桂滇两区省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推动桂滇两区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对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与理论逻辑出发,基于系统观念构建分析框架,剖析桂滇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面临的多维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
一、时代内涵及理论逻辑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期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国家政策以及学界研究“贫困治理”的重心转向对“缓解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党的二十大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富裕和共同之间的逻辑关系。富裕指向的是发展,共同指向的是发展成果的共享。就富裕和共同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发展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共同富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富裕的直观物质体现。共享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共同富裕都是为了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以及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没有发展的共享如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共享的发展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违背。
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这就意味着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是根本。共同富裕是涉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支撑强度、生态优势转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的系统工程。桂滇两区省集边境地区、贫困易发地区与民族地区于一体,迈向共同富裕的挑战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尤为突出。在经济总量偏低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促进生态优势转化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该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桂滇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面临的多维挑战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桂滇两区省大多是贫困易发区,其人均GDP水平和城镇化率偏低。从人均GDP来看,2021年,全国人均GDP為80976元,广西和云南的人均GDP分别为49206元和57686元[3]70,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67%和71.24%。从城镇化水平来看,2021年,广西和云南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5.08%和51.05%,都低于全国当年人口城镇化率64.72%,差距分别达9.64%和13.67%[3]70。从城市人口密度来看,广西和云南城市人口密度分别为2530人/平方千米和3099人/平方千米。广西和云南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为1679.1平方千米、1252.3平方千米,远低于四川城市建成区面积3367.4平方千米[3]804,比较发现,桂滇两区省推动城镇化的潜力较强,但面临的城镇化压力巨大。
桂滇两区省的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升级。桂滇两区省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2021年桂滇两区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92,农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量以及平均用工人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12-413,产业规模较小。工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升级。例如:广西甘蔗糖业产业结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广西制糖企业的发展[4],单一产业结构导致经济效益稳定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在产品链中占比较高,创造工作岗位数量偏少。
桂滇两区省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2023年,广西和云南的非遗数量分别为70项和145项,广西在已认定的非遗数量上显著低于云南[5],有待进一步加深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桂滇两区省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但该两区省红色景区建设程度较低,除广西的百色起义纪念园区在2020年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外,完善的红色景区相对较少[6],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差距大,分配制度有待完善
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来看,桂滇两区省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广西和云南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26.7元和25666.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08%和73.06%[3]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529.9元[7]120和40904.9元[8],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27%和86.28%[3]1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362.9元[7]128和14197.3元[8],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43%和74.80%[3]174。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来看,2021年,广西和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5倍和2.88倍,该两区省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同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项巨大挑战。
(三)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从社会保障体系来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桂滇两区省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长足发展有重要意义。2022年,云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5343元[9]。2022年,广西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较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785.3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6316.58元[10]。对比同处西部地区的贵州和重庆,2022年,贵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67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5292元[11];2022年,重庆城镇低保标准则为每人每月717元,农村为每人每年6972元[12]。经过比较发现,广西和云南城镇低保标准均高于贵州,但农村低保标准整体偏低,桂滇两区省受限于农村地区多为山地高原的地形地貌条件,经济总量偏低,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有较大难度。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受制于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桂滇兩区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供给不足较为明显。2021年,在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以及高速公路里程3项数据中,广西分别为5216千米、160637千米、7348千米,云南分别为4744千米、300890千米、9947千米,而同处西部地区的四川分别为5601千米、398899千米、8608千米[3]515。
从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来看,桂滇两区省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有待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3]100,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有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该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的必要保障。2021年,广西和云南每万人卫生机构数为6.77个和5.73个,全国每万人卫生机构数为7.30个[3]699-700,广西和云南均低于该水平。2021年,广西和云南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33张和7.04张,而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70张[3]705,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人才供给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3]4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4]人才对桂滇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内陆省份相比,桂滇两区省因其自然环境以及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难以吸引人才,而学校数量偏低限制了本地人才培养。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2021年,广西和云南的高等学校数、中等职业学校数、普通高中学校数分别为85所、230所、521所和82所、363所、616所,同处西部地区的四川则为134所、383所、806所[3]687-689。在全国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广西和云南各仅有1所[15]。广西和云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建设成效不够显著,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从吸引外地人才角度来看,桂滇两区省在大城市和都市圈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广西和云南的首府(省会)GDP均未超过万亿元[3]800。因此该两区省城市在岗位数总量、岗位种类以及整体岗位质量上,相较其他内陆地区稍显不足,大大降低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六)生态优势转换困境与生态环境保护难题
从绿色生态资源保护情况上看,“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16]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6]12,“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16]4,“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16]20。绿色生态资源是广西和云南最突出的优势资源之一,其带来的旅游业收益是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民赖以生息的家园,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激励企业创新行为以增强企业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好“绿水青山”。但桂滇两区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环境污染挑战,如集约化生猪养殖产业存在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养殖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17],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污染防治水平,对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压力。此外,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将可能会导致它们丧失生态优势,削弱良好生态带来的经济优势。
从生态脆弱性上看,桂滇两区省的高原、丘陵等地形以及喀斯特等地貌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生态脆弱区的8种类型中,广西和云南有其中2种,即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与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面临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风沙侵蚀等危害,居住在生态脆弱区的人民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和生态风险。
三、桂滇两区省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
相对贫困的治理更具挑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族地区发展作出指示:“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18]因此,桂滇两区省必须做到根据区域特征与禀赋具体分析,坚持“精准滴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符合区域特点的政策体系与发展战略。
(一)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
桂滇两区省应当因地制宜,从质量和特色入手,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创新发展高质量的特色产业。处理好资源型产业结构带来的矛盾,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以减少粗放的资源型经济模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资源浪费及能源消耗。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深加工产品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进行深度加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共同富裕。进一步研究和深度挖掘本地民俗文化,以数字化赋能民俗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以特有风俗习惯与民族文化为依托打造民俗文化节,推动高质量民俗景区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使用方式,通过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二)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切实增加农村居民各要素收入。推动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适合在乡村布局的制造业。建设生态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加速适宜耕地规模化种植与公司化经营,引入农业领域先进管理人才,推进农业向现代化、工业化与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灵活处理闲置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补齐边境地区农业现代化短板,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使用投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无人机、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与设备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增加其经营性收入。
對于低收入群体,规范优化收入分配秩序,初次分配以突出效率为主,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增加该群体工资性收入。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让低收入群体成为多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再分配过程注重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教学、人居环境、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养人民正确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感,培育慈善文化和环境,强化第三次分配作用。通过结构性调整的方式改善行业间收入差距;通过完善法制法规和规范市场的方式改善垄断以及不正当竞争。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民生保障兜底。完善低保制度,保证桂滇地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低收入群体与无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对有陷入贫困风险的群体进行定期调查和及时预警。对救助对象进行长期关注,提升保障的可持续性。
持续做强第一支柱养老保险,扩大覆盖范围。发展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开发多种类型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强化养老保障方式的多样性。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保障老年群体财产安全。加强中老年群体投资与金融素养教育,鼓励该群体进行养老规划与理性投资。推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规范准入制度前提下推动市场与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根据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从“需求侧”入手,协调家庭、社区与机构,增强养老服务管理。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增加医疗系统投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有序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多样性商业健康保险。推动慈善与医疗保险相结合为患病困难群众兜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畅通产品流通、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桂滇两区省要增加各级道路的数量,提升道路质量,构建效率更高的交通网络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加强公共交通保障能力,满足居民多种运输需要,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与低碳交通,减少碳排放以及废气污染。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与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降低居民医疗成本,适当发展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差异化需求,提升健康状况。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五)强化人才支撑
大力发展科教事业。一方面,要加快教育科研体系建设,为桂滇两区省培养人才提供优质土壤。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保障好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鼓励当地居民接受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支持居民接受高等教育,采取教育补贴或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减轻居民经济负担。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家乡,助力家乡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实现。
积极吸收外地人才。加快桂滇两区省经济建设,充分吸收各种生产要素,推进产业体系完善与现代化,为吸收人才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工作岗位。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与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宜居度,吸引外地人才落户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作用。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与创造精神,强化该两区省迈向共同富裕的精神支撑。通过加强企事业单位红色文化教育,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来管理和建设桂滇两区省。加强该两区省各行业、各领域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增强该两区省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主观能动性。
(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保护绿色生态资源。遵循绿色发展原则,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可循环与可持续发展,降低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资源消耗,监控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做到绿色环保、低碳低污、节约集约。面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应坚持保护环境优先,推广有机、绿色、低污染的种植养殖方式,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机制。对GEP进行核算以量化把握地区生态系统现状,有助于对桂滇两区省生态环境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以及合理规划。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限制、禁止生态脆弱区的开放开发,对生态脆弱区进行保护和有计划的修复工作,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植被为要求,提高桂滇两区省生态脆弱区环境承载力,恢复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率。
四、结语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量化比较的方法,综合探讨两地迈向共同富裕的多维挑战及实现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经研究和比较发现,桂滇两区省在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进而提升人均GDP水平、城镇化水平及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拓宽农民各要素收入渠道、完善分配制度,逐步缩小区域内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强化民生保障兜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多元化与个性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通过完善交通设施、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设施与服务供给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吸收外地人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加快产业发展的绿色转型,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应对生态优势转化困境与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意义重大但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提出的实现路径或许能够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解决思路和办法。但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还存在更多或更好的解决办法需要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9.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71.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4]广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研究[EB/ OL].(2017-07-31)[2023-05-08].http://www.gxzf. gov.cn/gxsj/sjyw/20170731-638202.shtml.
[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2023-05-01)[2023-05-02].https://www. ihchina.cn/project.html.
[6]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确定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EB/OL].(2020-01-09)[2023-05-07].http://www.gov.cn/fuwu/2020-01/09/ content_5467739.htm.
[7]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8]云南省統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498.
[9]郎晶晶.我省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N].云南日报,2022-05-03(1).
[10]2022年广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表[EB/ OL].(2022-12-15)[2023-05-10].http://mzt.gxzf.gov. cn/xxgk/zfxxgkzl/fdzdgknr/cxdb/t14406297.shtml.
[11]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贵州省2022年城乡低保提标方案的通知[EB/ OL].(2022-04-29)[2023-05-10].https://mzt.guizhou. gov. cn / xxgk / xxgkml / zdlyxx1 / shjz_001 / 202204 / t20220429_73673617.html.
[12]关于《2022年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调整方案》的政策解读[EB/OL].(2022-08-01)[2023-05-10].http://www.cq.gov.cn/zwgk/zfxxgkml/ zdjcygk/zdjccajd/202212/t20221230_11441365.html.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
[15]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22-02-11)[2023-03-08].http://www. 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t20220211_ 598710.html.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7]周平.论我国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3-33.
[18]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
责任编辑陆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