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高考作文命题与写作的灵魂
2023-11-05孙绍振刘晓宁
孙绍振 刘晓宁
刘晓宁(武汉大学博士):孙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十多年来您一直强调高考作文命题要增加智性含量,要从抒情走向理性,为什么这么坚持?
孙绍振:我最强调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这两点在青少年时期非常重要。总体来说,我强调议论文写作,目标是帮助高中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把世界看成矛盾对立的统一和转化,宇宙、社会、人的观念都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世界和人类,思想和现实,就是在内在矛盾的转化中发展的。对任何一个概念,都要找到其对立面,对矛盾进行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方法论尤其重要,我们的传统议论文教学,先有论点再举例子,以论点为纲是最可怕的,会让学生对流行共识性的、权威性的观点无条件盲从,一辈子没思想。
刘晓宁:这就是您提出“议论文的教学需要重新启蒙”的原因?
孙绍振:议论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不完全在作文,而是在做人,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强调创新,强调独立思想,可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是先有论点,再举与论点相符的例子,那不就坏了吗?先有论点就是先入为主,先有了框框,但是论点对不对,其实是需要分析的。要有思想,关键在于能举反例。自然科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命题,那就是一切天鹅都是白色的。中国人看到的天鹅是白色的,外国人看到的是白色的,古人看到的是白色的,今人看到的是白色的,能不能证明一切天鹅是白色的呢?不能。只要有一个人看到一只天鹅是黑色的,一切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命题就被推翻了。相反,并不是一切天鹅都是白的肯定是正确的。所以要形成自己独立的观念,就要注意寻找黑天鹅。这是形象的说法。理论化的说法,就是对白天鹅和黑天鹅的矛盾进行分析。
比如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似乎是公认的真理,其实是片面的,因为还有一种共识,叫“三个和尚没水吃”;“出污泥而不染”,也不全面,另外一面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要推翻一切观念,而是具体分析对立和矛盾,有了白天鹅以后,寻找“黑天鹅”,对现成的观念提高警惕、进行检验,对其不足的部分加以扬弃,对其可行的部分加以发展、补充。如果一味根据论点去找跟论点一致的材料,就是罗素所说的“自我蒙蔽”。我强调论点要经过反思,材料要全面,正面反面的都要有,要进行具体分析。
刘晓宁:抒情性题目的问题在哪里?
孙绍振:抒情从思想性质来说,就是与理性思维相对立的,人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情感的动物,二者统一起来才是全面的人。从理性思维的全面性来看,抒情在逻辑上是片面的、极端化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明,确实很美,但是不全面。把抒情当成一切,对学生的智慧发展不利。
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高考作文出个题叫《坚强》,媒体上说考生写得热泪盈眶,我提出了批评,救灾是严密的科学,意志坚强是其次的。2012年的全国卷,说孩子帮妈妈挑担,挑不动,妈妈让孩子把外衣和鞋脱了,孩子一下就觉得担子轻了。妈妈说脱掉了衣服和鞋,就是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这就是抒情性的逻辑,从理性来说,是肤浅、片面的。从挑不动到挑得动,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化条件是很多的,不能说只要丢掉顾虑,集中注意力就可以了。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客观规律的驾驭,怎么能把纯粹感性的力量当作救灾、当作成败转化的唯一条件?前些年的命题思想在这方面不是很自觉,基本上是感性的,特别强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稍微有一点议论,就有人反对。2003年全国卷出了个题目“智子疑邻”,武汉有个中学特级老师马上说脱离学生实际。如果高中生对“智子疑邻”这样的寓言都没有分析批判能力、具体分析能力,还能叫高中生吗?高中阶段需要初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的命题要迫使他们做分析性、批判性思考。进入大学之后,考核他们的最高准则就是有没有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创性。近几年我感到很欣慰,高考作文命题在向理性靠拢。
刘晓宁:有研究者认为,应该让擅长写抒情类、记叙类文章的考生也有所选择,这样才公平。
孙绍振: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具体分析,都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就是写抒情散文,内部也有一条线索,或者叫文脉,感情也要一贯到底,在起伏转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深化。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起初父亲很爱他,但是他不买账;后来被父亲感动,流下了眼泪,但是又不想让父亲知道;回想起父亲来,又流下了眼泪。这就符合正反合,有一條完整的线索。
更加重要的是,记叙文、抒情文和议论文在高考命题中不存在争论,世界各国都要求考生写议论文,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都不能写记叙、抒情类文章。西方的百科全书中没有“散文”(prose)这个文体,只有随笔(essay),是一种分析、思索、解释、评论性质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是智性的。我们的写作传统,从孔夫子、孟夫子、老子、墨子、荀子一直到唐宋八大家,也大都是智性的,写抒情山水田园散文的较少,主要是明清小品,“公安三袁”,到竟陵派就没落了。
刘晓宁:可不可以说,您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孙绍振: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从美国人那里搬来的,更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辩证思维。我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确立一个非常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有了这个能力,人才有自己的灵魂。我曾参加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终的审查工作,我只提出一条,为什么不把“分析”写进去?有专家说写进去之后又拿掉了,担心强调分析会将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他是把分析理解成了分段。我就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最终经过讨论把“分析”加了进去,任何观念,都要在这一坚定世界观、方法论的管辖之下。我们现在常常讲传统教育与现代的关系,如何把传统资源转化为现代人的心理,这就需要用现代的观念去分析,既要批判又要继承,包括孔夫子,他的一些思想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重新解释与丰富。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头脑,就只能让别人蒙蔽。
(摘自《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增订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