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3-11-05金源荣金龙男
金源荣,金龙男
(1.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0;2.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2)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布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原则和标准,明确表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并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界定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其次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反思。
1 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它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开放性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积极探索、共同发展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主要有以下意义:①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②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发展。③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④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1]。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标准和准则,其目标内容指的正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放入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2]。因此,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无疑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笔者总结出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设计心理健康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兴趣的导入。在准备每堂课之前,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小游戏、短视频,这个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质量的兴趣导入还可以顺利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②“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资源提供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任务分析阶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主思考与互相协作有机结合,在积极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
③分享与体验。通过上一个环节,学生之间有了对问题的初步交流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享。探讨是否有相似的经历,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最终有没有成功地解决问题。通过他人分享的成功经验,间接掌握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
④方法迁移。教师提出下一个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以组为单位汇总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学以致用。
⑤课堂评价。在最后结束部分,通过交流分享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巩固并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习成果。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 充分观察学生,合理设计“问题”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普遍困难,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前时间进行充分的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把当前学生中最普遍的烦恼设计为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任务的兴趣[4]。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环环相扣的连续性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阈限,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互相交流分享,在已储备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之间相互内化,重新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特点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对课堂中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层,有层次的学习任务更加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5]。
2.2 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任务,教师起到的是引导性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的讲解部分可以少一些,更多提供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机会。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时,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讲解成功的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会让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6]。
如,在教学“可贵的自制力”这一课堂中,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呈现一个典型的故事案例“米缸里的老鼠”,并提出一些可以让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体验什么是自制力以及提高自制力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灵活使用各种评价反馈的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进度,给予相应的指导,完成各阶段的教学目标[7]。
2.3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延伸课堂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和技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和动力。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延伸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8]。
2.4 启发学生,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中提到,如果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和分析,并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不断调整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促进教育效果和水平的提升。在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让学生们自行组织并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起到调节作用。学生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强化学生的行为,并让学生察觉自身的变化,找到困扰的解决办法。最后,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迁移和整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除了掌握课堂内容,还能自行分析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并合理地解决。
3 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效果分析
3.1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也是基础能力。学生只有对课堂产生了兴趣才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阶段的课堂任务,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对学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把课堂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意义、感兴趣、有深度思考的活动。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标准并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学生完成教师制订的学习任务后,还要发挥自主探究的作用,主动参与到知识技能学习中,在学习中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学习水平的提升,为今后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2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难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性格特点常常比较自我中心化,不懂得合作、尊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学生自我探索,通过团队合作中解决教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有时也需要扮演他人角色,通过扮演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人的处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包括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内容,每一堂课都会有小组讨论环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环节,有时还需要学生共同合作,设计呈现一部简短的心理剧等。这样的课堂活动会强化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对合作形成深度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3.3 强化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渴望变得成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实现完全自主,而一些问题却无法解决,所以处于心理矛盾的状态。他们还非常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通过家长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同伴的评价以及其他外界因素来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乔韩窗口理论,鼓励学生勇于公开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反馈,从而全方面客观地了解自己。通过交流认识到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性,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4 结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运用,其育人效果显而易见,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明确课堂的学习任务,紧紧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各阶段应完成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学习的效果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客观地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