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写作
2023-11-05文_朱寅
文_朱 寅
炎炎夏日,一杯清茶相伴,躲在书房里,翻看我的散文集《杏花春雪》,感慨自己竟会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回忆起自己爱上写作,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记得那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作文课上老师开始布置作业。虽说作文题目很简单,大多是游园记、观后感之类,可对于刚满8岁的我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我感到无从下笔,急得抓耳挠腮,只有去求二姐帮忙。
二姐长我两岁,高我两个年级,这些题目她都写过。于是乎,我拿来现成的作文一抄了之!次日,拿着作文,我忐忑不安地交给老师。没想到,老师竟然对我抄袭的作品大加夸赞,并作为范文让我在班级上朗读,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可好景不长,和二姐吵架的时候,她毫不犹豫揭穿了我的行为,并把自己的作文本收了起来。我羞愧极了,天上不会掉馅饼,靠人不如靠自己!我让妈妈给我订了《儿童文学》《作文通讯》等杂志,认真阅读上面的作品,仔细体会老师们的点评,把文章里面精彩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并背下来,慢慢地,自己也有了一些积累。
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公园看菊花,老师要求写一篇名为《观菊展》的文章,我边走边看边用小本子记录菊花的各种形态。回到家后,菊展的一幕幕还浮现在我脑海中,于是我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把文章写了出来。第二天,再次受到了老师的点名表扬,又一次作为范文让我在班上朗读,这一次我读得声情并茂、气定神闲,心里感到特别踏实。从此,我渐渐爱上了文学,文学给我点亮了一束光,朝着这束光指引的方向,我一直朝向光明和美好奔走……
1987年,由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上映了,真实还原的场景与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了很多观众,当然还有我。那时的我刚刚读初中一年级。于是,我趁着暑假假期,回味着电视剧中的情境与情节,翻开《红楼梦》一书,在夏日的清晨和黄昏,在小小的书桌旁,在家门口铺的凉席上,不分白天和黑夜,如饥似渴沉浸式地阅读,一口气读完了《红楼梦》全书。虽然对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些懵懂,但却被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所深深吸引,被贯穿其中的宝黛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被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深深折服。读完《红楼梦》,我意犹未尽,凭着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我用画笔把金陵十二钗逐一画了下来,这可是到了一种痴迷的情形了!
入职后,参加公司新员工培训,培训第一课要求每个人写一篇自我简介,面对一大批比我年龄大、学历高的学员,我毫不怯场,从名字的由来、军人家庭、学习成长经历、个人特长等方面以散文的形式写了一篇2000字的自我介绍,通过生动的文字、真情的告白,一个鲜活的我跃然纸上。
后来,我担任了后勤团支部书记、团委宣传委员,撰写了多篇新闻稿件,在广播室播报。再后来,我成为公司的通讯员,也学着写一些通讯稿件。
记忆犹新的是1996年7月26日,《河南电力报》第二版刊发了我撰写的通讯稿《闪光的细胞》,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见诸报端,心情十分激动。这是一篇聚焦基层班组的通讯稿,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塑造了线路工区输电一班的整体形象。从此以后,我加入《河南电力报》通讯员队伍,我的多篇通讯、消息、图片发表在《河南电力报》《新乡日报》等媒体上。
我创作的高峰期是在2003年,那时候我的写作热情特别高涨,在工作之余,写下了许多美丽的文字。这一年,我撰写的《我的2002》《过年》《给妈妈的祝福》《我在非典时期的生活》等10多篇散文在《河南电力报》发表。《我的2002》记录了我的两地分居生活,每个周末的绿皮火车,单调的铁轨铿锵声在我耳畔,变成了悠扬的萨克斯独奏《回家》;而两个好朋友一个辞职考研,一个参加公开招聘走上领导岗位的追梦故事,深深打动了许多人。一位同事对我说,看了我的文章,她流泪了,朴实的文字打动了她。读者们的鼓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前进动力。
前段时间,在《读者》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我很庆幸,自己能走进文学的世界,去探索文学的温度和力量,积累平凡日子的点点滴滴,记录下瞬间的感动和温暖,并从中感受到真善美。热爱文学吧,它能让我们解脱许多烦忧和苦难,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