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研究
2023-11-04陈晓峰朱兰芳范燕美
陈晓峰,康 健,朱兰芳,范燕美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经济发展强劲增长极的重大举措[2],而区域市场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引导我国民众以休闲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4]。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体育形态,不仅能有效满足现代人的休闲需求,而且对体育的娱乐功能的再认识具有重要意义。2023 年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中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户外运动与乡村、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5]这进一步说明了休闲体育在扩大内需、助力构建我国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方面的重要作用。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休闲体育的要素资源更丰富、市场潜力更大,该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更积极的市场预期,长三角区域都市圈的27 个中心城市中有13 个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 年度超过60 000 元[6]8。尽管市场能级有所提升,但是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仍存在着市场治理体系不健全、市场分割、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2020 年长三角区域各个城市人均休闲体育消费(包含健身休闲、运动保健康复服务、体育旅游等)占人均体育消费比例差异较大(例如:苏州市为72.8%、绍兴市为45.5%、黄山市为35.1%)[6]135。而在长三角区域的4个省份中,上海市与浙江省的体育产业竞合指数、上海市与安徽省的体育产业竞合指数、浙江省与安徽省的体育产业竞合指数分别为-1.184、-0.707、-0.645,均属于强市场竞争关系,不同省份的体育产业之间合作不足[7]。而在规制体系方面,部分区域性的体育产业治理政策和体育行业标准尚未嵌入长三角全域体育产业治理体系,诸如《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服务质量要求及等级划分》仅属于上海地区标准,未成为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治理工具。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针对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休闲体育产业、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两大主题。一方面,相关研究诠释了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特别是从论述基本的产业特征[8]逐步转向分析细分业态,诸如户外运动[9]、滨海体育[10]、休闲体育小镇[11]、农体旅融合[12]等,尚未对区域休闲体育产业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关于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聚焦于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和一般性评价[13-14],尚未在重构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上作出诸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市场秩序维度的针对性研究。
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研究聚焦于市场秩序视角下长三角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并将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的重要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的理论框架。围绕此框架中的市场秩序理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从协调竞争合作关系、延伸产业链、完善市场治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的现实困境,重点回应休闲体育产业布局与其生产要素分布相契合、休闲体育市场利益格局与统一大市场要求相匹配、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系统地挖掘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自然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先天优势,而非仅描述某一类产业资源(例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强化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竞争优势、延伸该区域休闲体育产业链、优化该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布局,进而从推动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提出重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建议。
1 区域一体化发展视角下重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理论依据
1.1 基于资源配置维度的市场秩序治理理论基础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市场秩序的理论脉络呈现出资源配置体系形成的逻辑:1)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分析市场秩序的概念内涵和关键要素。例如:市场秩序的概念内涵既包括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规制体系,也涵盖了规制体系所维系的竞争与合作关系[15]。市场配置资源以竞争为基础,在良性竞争下,市场主体能得以发展,生产要素配置也更合理,也会形成更多的市场主体合作机会,从而能实现优化资源配置[16]。2)通过探究市场秩序的动态演化过程诠释资源配置过程及区域竞争优势形成过程。市场过程理论对市场秩序的动态演化作出了一种恰切的解释,即区域产业专业化发展是市场秩序良性调整的内驱力[17]。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依赖性越强,进而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的协作网络。3)通过分析市场秩序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阐释资源配置的协调属性。关于市场秩序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蔡玉胜认为,区域市场秩序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3]。社会分工和产业专业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这两者同样是市场秩序演化的内驱动力[18]。
1.2 基于协调发展维度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阐释
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围绕“为什么要一体化”“怎样一体化”“一体化的对象和要素是什么”几个核心问题衍生出3 个子理论,即大市场理论、协议分工理论和空间经济理论,并构成了理论体系。其中:1)大市场理论阐释了源自竞争机制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市场主体的激烈竞争推动了专业化生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19];2)协议分工理论强调以跨区域合作为先导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不同区域社会经济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治理手段共享市场并整合产业链,从而能共享优势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20];3)空间经济理论则更为细致地论述了不同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包括生产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发展程度等[21]。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强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因地施策与公平竞争相结合、引导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及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1.3 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的形成依据一方面来自以上梳理的理论,另一方面来自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实践。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探究逻辑和应然样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上述大市场理论和市场秩序治理的政府在场内涵,市场秩序的重构需要在有效市场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忽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促进形成有效的市场治理,要鼓励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与合作,引导市场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践中,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目前尚未能充分整合该区域内的休闲体育资源[22],相关生产要素未实现一体化市场配置[2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需要在政府引导下避免陷入市场失灵的困境,从而才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具体路径而言,政府对市场秩序发挥作用的路径便是治理,在优化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目标下,政府治理主要涵盖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协同治理体系和政策规制体系2 个部分。2)依据上述协议分工理论和市场秩序的产业专业化内涵,在市场秩序的重构过程中,区域产业专业化被视为社会分工协作、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条件。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践中,长三角区域已建立了“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协作会”,并设立了秘书处和协调小组,通过联席会议、签订战略协作协议、发布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等方式整合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中的休闲运动项目资源和长三角区域文化资源[24],推动休闲体育产业链延伸。从具体路径而言,是要在长三角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加持下,推动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发展,夯实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的协作基础,进而延伸休闲体育产业链,将长三角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有效转化为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竞争优势,从而重构我国休闲体育市场秩序。3)依据上述空间经济理论和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内涵,在市场秩序的重构过程中,需优化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布局。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践中,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区域资源禀赋在区域内部存在互补的可能,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提供了现实依据。(见图1)例如:浙江省在海洋休闲运动、航空运动等方面有资源禀赋优势,安徽省则具备汽车运动的发展条件,江苏省在冰雪运动发展上具备场地条件,而上海市则可以凭借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带动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主体发展。从具体路径而言,一是需明确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和特征,进而明确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二是完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即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和多层次的空间布局。
图1 区域一体化理论视域下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的理论框架
2 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的现实困境
围绕图1 中构建的理论框架,结合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实践,分析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重构的现实困境。其中,“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阶段不适应”对应了市场秩序治理理论中利用市场规律和规制体系营造充分竞争环境的要求,“割裂的小市场利益格局与统一大市场要求不适应”对应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中的延伸产业链、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要求,“产业要素的同质布局与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不契合”对应了市场秩序治理理论中的打造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2.1 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
目前,长三角区域在生态治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区域的协作治理,但是在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中,各地政府协同治理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尚不适应,无法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充分竞争。首先是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尚未进入成熟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重构需要体育局、文化与旅游局、工商局、住建委等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的紧密联动。因此,长三角区域这些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应尽快形成休闲体育市场治理长效机制[25]。但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需在长三角区域各地政府之间构建管理协调机制,重构统一的休闲体育大市场秩序。目前,具有上述职能的是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协作会协调小组,工作路径主要包括跨区域联席会议、区域负责人会议等,尽管发挥了一定的协调作用,但是在监督、奖励、处惩等方面的治理功能尚不完善[26]。其次是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相关政策未能明确休闲体育市场治理的各个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目前,涉及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的政策以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为主,且休闲体育相关政策多数包含于体育产业政策之中,例如《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等。虽然相关政策提出了宏观的目标愿景,但是缺乏推动休闲体育行业标准统一、产业要素布局优化及不同区域协同监管市场的具体路径。另一方面,有限的休闲体育行业标准未能成为有效的治理依据,无法规范休闲体育产业中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一则是缺乏长三角区域统一的休闲体育行业标准,目前的国家标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和运营服务规范》和《旅游行业标准LB/T 047-2015 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尚无法完全满足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治理需要。江苏省尚缺乏休闲体育相关的行业标准,而浙江省和安徽省的休闲体育行业标准却集中于休闲养老、农业休闲旅游等方面,与上海市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服务质量要求及等级划分》没有形成一致维度的行业标准。二则是新兴休闲体育业态蓬勃兴起,但是相关规制体系尚不完善。例如轻量化露营、运动康养、健康干预型户外运动等业态,大多遵循“政府推行—企业探索—市场反馈”的发展逻辑,逐渐就行业标准达成相对一致的意见,形成“非正式规则”。特别是户外运动作为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业态,需要更完善的行业标准。
2.2 小市场利益分割格局与统一大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有了一定突破,2019 年长三角区域健身休闲产业增加值占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为9.06%,相较于2017年,涨幅达到55.40%[27]。但是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和产业链延伸均不充分,难以打破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小市场利益分割格局,无法满足统一大市场秩序的要求。其中的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不充分表现为,通过扩大同质化休闲体育产业的规模,提升某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比重,影响了该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的评估主要采用区位熵方法。这是由于,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可反映某区域中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28]。有研究者以就业人数[29]、产业增加值[30]等作为指标测算区位熵值。本文选用产业增加值作为相关指标,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产业增加值相较于产业总产出,更能反映某一产业当年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2)产业增加值相比于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该指标的数据测算更具有可及性。本研究中的休闲体育产业区位熵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LQi为i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区域所有产业的区位熵;Li为i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增加值;Ti为i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产值状况,即产业增加值;ΣniLi为整个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增加值;ΣniTi为长三角区域所有产业的产业增加值。通常认为,LQ是相对值。LQ值越大,说明某产业在某区域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如果LQ大于1,说明区域产业已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程度;LQ值越小,说明某区域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低。本文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该区域的27 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排除了缺失数据的城市后,最终选取其中23 个城市作为样本,具体数据来源于上述23 个城市对应的省(市)的体育产业发展报告、体育产业公报、体育产业统计公告和政府相关工作报告。最终测算的区位熵结果见表1。
表1 2020 年长三角区域23 个城市的休闲体育产业区位熵
从表1 可知,某市的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程度与长三角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致排名不一致。这其中的原因是,一方面,类似于上海市这样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城市,在休闲体育产业总产值相对一样的情况下,不同城市的休闲体育产业增加值在该城市的增长效果更不明显;另一方面,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城市如果向休闲体育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其休闲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更明显,就会形成片面的区域产业专业化。
在区隔的小市场环境中,休闲体育资源流通性不足、产业链难以延伸会形成基于行政区域的休闲体育市场利益区隔和休闲体育产业产能相对过剩。区别于其他实物型消费品,休闲体育服务不可运输且大多依赖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得以提供,那么其他实物型消费品的流通性问题对休闲体育服务而言便演变为服务场所的地理区位半径问题。但是部分城市的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加之休闲体育市场辐射范围短期内难以大幅变化,从而形成了单个城市休闲体育细分市场全面、整个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小而分散的小市场封闭格局,单个城市休闲体育产业投资水平超出整个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消费能力不足,投资项目难以持续运营。例如,铜陵路虎小镇体育生态项目总投资额为5亿8 000 万元,园区内建设了路虎越野公园和5D 汽车主题公园[31]。而铜陵市2021 年常住人口为1 306 000 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 317 元[32],是上海市(78 027 元)的41%,并且与赛车相关的市场规模不及上海市和南京市。依据廉涛[33]的研究,从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体育产业产值而言,铜陵市与上海市的“经济距离”较远①,且作为经济“主溢出”空间板块,与经济“主受益”板块城市(例如上海)休闲体育资源传导机制不畅、休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小。类似铜陵路虎小镇体育生态项目,在当地休闲体育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以更大力度的营销(例如:广告宣传、业态创新等)扩大市场影响力。否则,休闲体育市场辐射范围无法扩大,休闲体育服务无法被市场接纳,休闲体育产业相关投资将成为过剩产能。
2.3 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的同质化空间布局与休闲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契合
作为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相关自然资源禀赋在长三角区域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但是长三角区域不同城市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的同质化布局与自然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尚不契合。在休闲体育产业的生产要素中,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在逐渐赶超投资。在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我国文旅集团推进建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市投融资平台)协调融资的推动下,我国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缺乏投资并非主要矛盾,个别城市甚至出现有资金无投资项目的情况[34]。如果休闲体育服务无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投资项目就会成为过剩产能,从而会增加地方债务压力。
此外,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存在互补的可能,但是休闲体育业态空间布局的低水平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35],长三角区域各地休闲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难以形成。随之形成的同质化竞争又不利于长三角区域形成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秩序。其中,长三角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案例较为典型。突出体现在长三角区域各地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未能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休闲体育产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尚不明显。例如长三角区域有14 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入选了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6](见表2)。其中:有10个为娱乐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有4 个为有特色项目或文化主题的小镇。但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仅凭借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不具有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37],所以要有独特文化内涵既是休闲体育的典型特征,也是体育特色小镇的灵魂[38]。
表2 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中长三角区域入选小镇名单
3 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重构策略
基于理论框架和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重构策略。重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需调整休闲体育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秩序、专业化分工秩序及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空间布局秩序。在克服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基础上,健全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协调专业化分工、调整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空间布局,由此重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
3.1 调整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竞争与合作秩序——健全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
完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围绕该区域休闲体育的特色运动项目和资源禀赋优势,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完善休闲体育细分业态的行业标准优化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竞争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合作。而在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背景下,休闲体育行业标准建设既是提高休闲体育市场主体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重构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竞争与合作秩序的抓手。作为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行业标准可以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引导充分竞争。而市场主体合作秩序的重构,则有赖于协同发展机制下市场主体合作平台的搭建。
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充分竞争。一是要完善行业标准,凭借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协作机制的优势,由具有先天优势的城市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而后通过向长三角区域其他城市征询意见,最终推广至长三角全域。例如:安徽省围绕山地户外休闲体育项目编制和完善相关场地规范、服务标准、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安保审批程序及安全标准;浙江省则要围绕由宁波—温州—舟山等城市构成的滨海城市带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全省拥有25 个航空飞行营地的航空运动资源优势编制和完善海洋运动与航空运动的服务标准;江苏省需发挥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业态体系优势,在原有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服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业态供给形式进行更广泛的界定;上海市则要以其市场广阔、社会资本充裕的优势,打造休闲体育主体营商环境和休闲体育消费环境示范区域,将上述苏、浙、皖的休闲体育特色小镇运动项目服务标准化,并推广至长三角全域。二是优化休闲体育市场竞争环境,既要确保休闲体育市场主体进入休闲体育市场机会的公平,又要确保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具备从业资质,实现包容审慎监管。同时,要加强对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准入资质的审查,重点针对航空运动、户外攀岩等高风险运动项目经营企业的行业资质、从业人员培训、场地设施安检等建立长效审查机制,并且要根据审查结果完善高风险运动项目经营企业的效益评估体系,及时向其反馈效益评估动态信息,并作为运动项目推介、政府专项补贴的依据。
其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合作秩序。一是要健全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协作长效机制,完善休闲体育市场治理体系,引导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合作共赢。以促进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签订“合作联盟协议”协调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二是要协调长三角区域内各地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的发展利益关系,破除小市场利益分割格局,引导休闲体育市场主体跨区域合作。例如,要完善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特别是发挥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协作会的组织优势,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机制,在休闲体育资源禀赋、休闲体育产业业态布局、休闲体育重点运动项目投资、休闲体育市场治理等方面建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利益平衡机制,促进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生产要素实现充分自由的流动,从而优化休闲体育资源配置。
3.2 构建休闲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秩序———实现休闲体育产业链的延伸
就产业专业化分工秩序而言,优化产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是抓手,其主要路径有畅通产业链堵点、延伸产业链等。结合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的实际情况,该区域各地宜通过培育壮大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和促进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方式延伸休闲体育产业链。而在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背景下,培育壮大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和促进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既能增加休闲体育服务供给,又能在供给端疏通休闲体育产业链堵点。一方面,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可以为休闲体育产业增加更多生产要素,将相关产业的增量要素嵌入休闲体育产业链中,拓展休闲体育产业边界,增大休闲体育产业链的价值潜力;另一方面,壮大休闲体育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增加休闲体育服务供给,使休闲体育产业链的价值潜力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价值。
1)在培育壮大休闲体育市场主体方面,要培育休闲体育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其专、精、特、新主要体现在所供给的休闲体育服务的差异性上。首先可以通过在业态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标准化经营等方面对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培育休闲体育产业链上游的市场主体集群;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精品运动项目推介、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企业联盟等形式,促进休闲体育产业链头部业态(例如:体育旅游、户外运动露营等)的市场创新主体建立更紧密的合作,走出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同构和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链窄化的困局,从而延伸整个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链。
2)推动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延伸休闲体育产业链。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增加休闲体育产业资源,而且可以形成更多产业链节点、更丰富的休闲体育产业要素组合形式、更细分的休闲体育业态。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赛事资源,形成“休闲体育+”的综合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例如,可以凭借上海市举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虹吸效应和上海市作为国际旅游门户城市的影响力,将上海市与苏州市、无锡市、湖州市、常州市等地连成带,推动水上旅游精品路线、景区体育赛事与上述各地大型节庆活动相融合。
3.3 调整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空间布局秩序———发挥比较优势
地域文化是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要素,应调整基于该要素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的空间布局秩序。而在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背景下,调整该秩序是形成体育消费新业态的重要路径。应因地制宜地打造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产品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此过程中整合长三角区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体育消费新业态形成的同时,逐步形成长三角区域的休闲体育产业比较优势,建立优势互补的休闲体育产业业态空间布局秩序。具体策略如下。
其一,安徽省宜利用黄山、九华山等山地旅游资源禀赋,结合徽派篆刻、徽州戏曲等文化遗产塑造当地休闲体育产业特色。具体而言,首先是可以依据自然资源禀赋,以既有的国家级、省级休闲体育资源聚集平台(包括产业示范基地、休闲运动特色小镇等)为抓手,推动与体育场地或体育场馆经营相关的业态融合,建设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户外运动等相关业态。其次是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例如:黄山国际登山赛、九华山健身气功赛等。再其次是要更广泛地调动市场主体要素,包括物业管理企业、体育设施经营企业等,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基本盘。
其二,江苏省需强化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业态的示范效应。具体而言,1)在《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加快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认定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基础上,整合体育培训业、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零售业等相关业态和要素资源,围绕商业综合体打造休闲体育新业态。2)在江苏省认定的体育服务综合体诸多类型中,体育中心型和全民健身中心型需建立和健全合作机制,包括合作对象的资质审查、服务质量监管办法等,以此优化市场竞争环境。3)在合作阶段,需依照体育产业相关标准把控各个环节供给的服务质量[39]。
其三,浙江省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结合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和钱塘江良渚文化,以舟山为中心,打造“以文化为根基、以运动为体验”的滨海休闲体育基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台州、温州、宁波等地的沿海岛屿和近岸海域,发展游艇、滑翔伞、帆船、帆板、潜水、海岛越野拓展、海钓等运动项目,以点带面,形成滨海休闲体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在发展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基础上,凭借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打造“滨海数字休闲体育嘉年华”。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可以结合电子竞技俱乐部在杭州主场的资源优势,打造现场观赛、游戏体验、电子竞技互动娱乐、无形资产经营等相关业态。3)将帆船、帆板、潜水、海岛越野拓展、海钓等运动项目与当地独特的节庆文化活动仪式相结合,打造长三角区域水上休闲体育产业高地。
其四,上海市则可以持续优化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发挥其在长三角区域产业要素资源高地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是可以整合国内和国际的优势体育赛事IP、新闻媒体、体育场地及设施等资源,提供涵盖信息发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咨询等内容的一站式赛事服务,促进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要素市场改革;其次是要以市场资源交易平台为基础,推广BOO模式,即社会力量全流程参与体育场馆“施工建设、产权持有、管理运营”的政社合作模式,形成一批规模适中、能引领休闲体育发展潮流的城市休闲运动中心;再其次是可以持续挖掘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价值,通过举办系列性的商业性体育赛事,将单一品牌的商业性体育赛事扩展为规模性体育赛事,促进品牌商业性体育赛事资源的价值增值。
4 结束语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也应趋于区域化规制协同、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竞争与合作更加有序、休闲体育产业业态布局更合理。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而在理论层面,在重构长三角区域休闲体育市场秩序路径上作出诸如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市场秩序重构维度的针对性解释,填补了该研究方向的空白,强化了相关理论组合框架的解释力。但是受限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关问题的分析大多依据典型案例、研究报告的数据等,尚需以更为细化的经济学模型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从而与案例、定性分析形成呼应,强化研究证据链。期望有更多学者关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理路的研究,特别是在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背景下以市场秩序重构这一相对微观的切入口回应休闲体育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宏观问题。期望本研究能够通过独特视角和理论创新为实践探索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