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度调查和QFD的“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3-11-04蒲国利汪文茹
蒲国利,汪文茹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运筹学是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针对专门问题求得一个合理运用资源的最佳方案,为决策者选择最终达到的最优目标提供定量依据的学科。“运筹学”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使课程思政融入其中相对其他管理类课程有更大的难度。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运筹学当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梳理近几年学术界对于“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仍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例如,吴开信,等[1]基于OBE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运筹学进行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成果为导向”的新型教学关系。张孙杰,等[2]探讨了“运筹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马满好,等[3]提出了在运筹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三种课程思政思路。田钧方,等[4]虽基于运筹学实际教学过程,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课程体系,并用于教学实践。宋晓东,等[5]则探索“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引领方式,总结“运筹学”课程教育特点,提出“运筹学”思政案例设计中应把握的五点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本科教育工作指导下,虽然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已成为常态,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往往存在运筹学与课程思政理念研究领域虽各有建树,但很难深度交融的局面[6]。因此,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使得开展“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既重要又迫切。现有课程思政大多站在学校、教师视角考察分析问题,而极少站在思政主体—学生视角进行研究。忽视了学生对“运筹学”课程思政的真实需求,以及课程融合思政元素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鉴于此,本文从学生视角分析和理解问题,基于认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真正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探讨如何实现将思政元素融入“运筹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7]。力图通过“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完成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元素和教学方式实现“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最佳效果,助力“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1 基于QFD的“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教学配置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20世纪后期在日本和美国的生产性企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方法,核心内容是需求转换。通过“做什么”和“如何做”建立关系矩阵,融入产品设计的整个系统过程,进而满足顾客的需求,体现了“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由于其在准确匹配顾客需求方面的显著优势,一些学者也探索该方法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应用与实践。例如熊伟,等[8]将QFD理论应用到大学课程的教学改进中,提出教学质量机能展开模型(TQFDM)。张群群,等[9]应用QFD技术探索保障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籍红丽,等[10]以慕课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的必然性作为大背景,借鉴质量功能展开(QFD)模型,尝试找到将慕课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模式。
1.1 基于认知度调查的顾客需求识别
顾客群体的识别及需求获取是QFD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首要步骤。学生是高校课程教学的直接顾客,本文采用认知度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学生对“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真实需求,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从中获取“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期形成师生合力,取得最佳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在深刻理解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指示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相关报道、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梳理出14类通用课程思政元素并探讨其内涵,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意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元素,以此为基础进行问卷设计。学生从14类通用课程思政元素中选择“运筹学”课程中最感兴趣的思政元素(多选),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选择比例超过60%的思政元素,如“追求真理,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89%)”“人生观价值观(87%)”“创新意识(81%)”等9个“运筹学”课程适合体现的思政元素作为“顾客”需求(见表1)。本次调查样本来自于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二年级至四年级各专业已完成“运筹学”课程任务的本科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8份,剔除掉无效问卷45份,最终得到31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87.4%,满足数据分析的要求。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对受访学生基本情况、对课程思政元素认知度、对教师教学方式认知度、对课程思政教学体验认知做出调查。问卷附有各思政元素及内涵解释,方便学生理解和选择。
表1 “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及内涵
1.2 “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方式的配置
在获取学生对“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需求基础上,基于QFD理论对学生需求进行“运筹学”课程教学方式设计的配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学习效果。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认知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首先明确了学生乐于接受的7种“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包括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情景模拟式教学等。在此基础上,利用QFD的核心工具“质量屋”构建思政元素需求与教学方式的二级矩阵。思政元素需求指标及权重作为关系矩阵的纵列,即“质量屋”的“左墙”,教学方式要素作为关系矩阵的横列,即“天花板”,二者关系矩阵作为“房间”,相关性得分、排名及方案实施难度作为“地板”,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QFD的思政元素需求与教学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研究过程中邀请12名课程考核成绩为优秀,且思想端正的学生党员采用4级量表法进行评分,评价思政元素需求与不同教学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评分之前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优缺点进行讲解,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各类教学方式有清晰且准确的认识。评分中用0、1、2、3代表不相关、弱相关、中相关和强相关。评分结果统计出的数据均值可以体现各教学方式和思政元素需求相关程度,以此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设计的关键支撑数据。同时对教学方法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分为1(很容易实施),2(较容易实施),3(实施难度一般),4(较难实施),5(很难实施),最后计算实施难度打分均值。最终确定的质量屋结构见表2。本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满足每项需求的教学方式实施的优先级,数值越大,说明越需要优先关注。
表2 质量屋结构
其中:PRi是顾客的第i个需求的权重,Rij是第i需求与第j个教学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分,TIj是第j个教学方式的实施优先级得分。
通过构建的质量屋发现讨论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在“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起到较好的作用,案例教学方式次之。传统的老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先级排名居中。(小型)项目式教学和情境模拟式教学因实施难度较大等客观原因,其实施优先级排名靠后。
2 “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实施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保不同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借鉴牟向伟,等[11]提出的一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诊断模型,根据表2教学方式实施优先级排名和实施难度得分结果,以实施优先级排名作为横坐标(X轴),实施难度作为纵坐标(Y轴),建立XY散点图。将教学方式实施优先级排名和实施难度得分各划分为2个区间(见表3),对应散点图可以分为4个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方式实施优先级与难度散点图
表3 散点图区域划分
图2 中A 区为重点实施区(低实施难度高优先级排名区),B区为备选区(低实施难度低优先级排名区),C区为弱势区(高实施难度低优先级排名区),D区为拓展优化区(高实施难度高优先级排名区)。处于A区域的教学方式有: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法;B区域有一种方式,即老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C区域有三种方式翻转课堂、情境模拟式教学和(小型)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则在D区域,不同教学方式在各区域属性见表4。
表4 各区域属性
重点实施区中讨论式教学是指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以构建教学主义理论为基础,将课堂教学目标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提升[12]。
备选区中以老师为主的讲授方式,对于擅长理论阐释的教师,可以仔细研究思政教育基本理论与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契合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扩展理论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实现价值引导;对于擅长数据分析的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严谨的研究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较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等能力对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拓展优化区中的案例教学方式可在时间充裕、条件允许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资源条件进行探索性实施。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引”的设计,不仅思政案例要新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吸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容易受到启发,营造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最后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使学生从思政案例出发对学习内容、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
弱势区域中翻转课堂、情境模拟式教学和(小型)项目式教学虽然教学形式较为新颖,但“运筹学”课程涉及到定量分析,因此不像其他课程通俗易懂,受课程性质的影响,学生对此接受程度较低,实施难度也相对较大。未来需逐步探索出有效融合的方式,紧贴教学目的,围绕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多媒体、实物道具等条件创设具有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的情景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探索性学习架构的完善。
3 结语
建立不同学科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紧密关联,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本文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度调查分析了学生对于“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真实需求,运用QFD方法对运筹学思政教学方式进行配置。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施优先级和实施难度建立散点图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论证。对于正在积极践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研究角度方面,从学生视角出发,获取学生对课程思政要素的真实需求,弥补了传统教学改革主要从学校、教师视角出发的局限,能更有效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2)研究方法方面,本文借助认知度调查和质量功能配置(QFD)等多种方法模型,对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思政元素与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质量功能展开,构建课程思政元素与不同教学方式的最佳匹配矩阵,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区别于现有定性为主的教学改革研究,系统深入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有助于提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也能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未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持续探索和实践创新[13]。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根据“运筹学”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仍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中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教学软硬件如何有效协同以提升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评价以助于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领域和方向。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有助于真正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并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