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屈孕酮预防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

2023-11-04韩丽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孕酮宫腔镜息肉

王 波 韩丽华

子宫内膜息肉属妇科疾病,因该病发病时并无特异性症状,患者易延误治疗时机,且存在恶性病变可能性。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等情况。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创伤性小,安全性良好,能够精准清除子宫内膜息肉[1]。但基于子宫内膜息肉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特殊性,宫腔镜术后易出现疾病复发情况[2]。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术后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可调节机体孕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3-4]。本研究就地屈孕酮预防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00 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常规组年龄23~53 岁,平均(36.17±1.83)岁,病程4 个月至3 年,平均(1.42±0.24)年;观察组年龄26~51 岁,平均(36.49±2.01)岁,病程6 个月至3 年,平均(1.53±0.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妇科超声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2)无妊娠、非行经期,可采取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4)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智力残疾、精神疾病;2)存在视力、听力障碍;3)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4)其他类型妇科疾病;5)非首次发病、非首次就诊;6)经术前检查,存在手术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宫腔镜手术方式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前患者完善妇科检查及手术相关检查。手术当日,调整患者至膀胱截石位,静脉麻醉起效后,行消毒后,以宫腔镜定位子宫内膜息肉所在位置、数量等,应用卵圆钳剪除息肉,切除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测,术毕。

常规组术后予以缩宫素(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2979,1 ml∶10 U),将20 U 缩宫素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给药1 d;术前2 h 以及手术24 h 后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81,0.5 g)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用药7 d,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者,术前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注射液(海南天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347,20 ml∶0.3 g)0.6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地屈孕酮(Abbott Biologicals B.V.,荷兰,注册证号:H20130110,10 mg)治疗,术后5 d 口服地屈孕酮,10 mg/次,2 次/d,连用20 d,停药,撤退性出血5 d 后,再次给药,用药剂量及频次均与术后相同,给药时长:术后3 个月经周期。

开展术后治疗基础上予以患者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述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知识及疾病诱发因素等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其宫腹腔镜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治疗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给药意义等,以增进患者用药规范性,促进术后治疗发挥其功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出血、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术后进行一年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2 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4)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泡刺激素、孕酮、雌二醇等性激素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疾病复发情况

随访一年,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2.3 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术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子宫内膜厚度(mm) 月经量(ml)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 术后12 个月术前 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 术后12 个月常规组 50 11.38±3.12 10.02±0.45 10.69±1.34 11.03±0.85323.45±20.53 136.23±30.29 104.23±24.12 110.43±13.59观察组 50 10.43±3.05 8.75±1.02 8.48±0.67 8.63±0.25327.53±16.82 105.43±15.29 90.36±17.60 93.43±11.28 t 值 1.539 6 8.055 0 10.430 7 19.154 0 1.087 0 6.418 7 3.284 6 6.806 2 P 值 0.126 9 0.000 0 0.000 0 0.000 0 0.279 7 0.000 0 0.001 4 0.000 0血红蛋白(ng/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g/L)组别 例数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 术后12 个月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 术后12 个月常规组 50 96.39±7.28 104.93±3.27 110.27±5.20 121.49±3.43156.45±23.95 88.56±30.07 74.05±16.95 63.48±5.14观察组 50 96.45±7.13 99.32±5.79 101.56±4.95 106.72±3.26154.65±25.67 67.35±15.26 53.67±2.18 47.95±5.76 t 值 0.045 6 5.965 5 8.578 6 22.070 6 0.362 5 2.770 0 8.432 5 14.187 9 P 值 0.963 7 0.000 0 0.000 0 0.000 0 0.717 7 0.006 7 0.000 0 0.000 0

2.4 性激素指标

术前两组卵泡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卵泡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s)

卵泡刺激素(mU/ml) 孕酮(ng/ml) 雌二醇(pg/ml)组别 例数术前 术后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常规组 50 5.12±0.34 3.89±0.27 0.72±0.08 0.58±0.12 62.56±4.28 46.56±3.27观察组 50 5.19±0.43 2.74±0.22 0.72±0.11 0.31±0.05 62.73±4.32 32.51±2.79 t 值 0.902 9 25.175 3 1.559 6 14.686 0 0.197 6 23.112 4 P 值 0.368 8 0.000 0 0.122 1 0.000 0 0.843 7 0.000 0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属常见妇科疾病,育龄女性及绝经期女性均有发病,发病与患者机体激素分泌水平、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存在相关性,致使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发病[5]。子宫内膜息肉对女性生殖系统有较大危害,以子宫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可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及育龄女性妊娠,若未及时治疗,具有一定恶性病变概率[6-7]。宫腔镜手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有显著治疗功效,因属微创术式,安全性良好,利于患者恢复,但部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情况,究其原因,发现机体激素水平异常是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主要原因[8]。

为减轻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生殖健康的影响,采用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多使用缩宫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实施后续治疗,缩宫素以强化宫缩、干预子宫出血为主要功效,抗生素则有抗菌、消炎等作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患者术后子宫收缩能力,减少失血量,减轻宫腔炎症,加速宫腔镜手术伤口愈合,但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仍较高。

结合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疾病特点,为降低复发率,需对机体激素水平进行调节干预,以调控患者子宫内膜周期变化,抑制其局部过度增生,从而实现预防疾病复发的治疗目的[9-10]。地屈孕酮作为口服孕激素类药物,对于内源性孕激素不足所引发的疾病治疗作用明显,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起效快等特点[11-12]。地屈孕酮能够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完全分泌相,从而预防雌激素所引起的癌变风险、子宫内膜增生复发等,有利于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化,提高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康复率,降低其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概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随访一年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术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术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低于常规组。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采用地屈孕酮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通过临床观察可见,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疾病复发,与患者既往多次流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地屈孕酮作为外源性孕激素,人体耐受性良好,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术后给药能够促进患者子宫内膜修复,调节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增生的同时,改善生理周期、月经量[14-16]。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使用地屈孕酮,能够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促进其术后恢复,改善性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孕酮宫腔镜息肉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宫腔镜术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