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结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在全麻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2023-11-04左燕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全麻体温保温

左燕妮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全麻为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腹部手术多采用该种麻醉方式。全麻主要通过阻断患者神经传导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会降低基础代谢功能,进而增加麻醉风险性。此外,全麻手术会明显抑制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并且受手术室环境、麻醉药物、自身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手术患者极易出现围术期低体温(核心体温<36℃)现象[1]。相关研究发现,全麻外科手术中约50%~70%患者会出现围术期低体温,术中低体温会诱发生理应激反应,延长术后麻醉恢复时间,从而增加术后感染、寒战、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术后恢复产生诸多不利影响[2]。目前,临床已意识到低体温对术后恢复的危害,并积极采取多模式保温护理。但经临床观察,采用单一的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效果欠佳,主要原因为护理方法较为盲目,无法根据患者实际体温变化予以针对性干预。近年来,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凭借其无创、无痛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外科手术体温监测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3]。现阶段,临床有关多模式保温护理结合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干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效果研究尚少。鉴于此,本研究就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与多模式保温护理联合干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治疗的15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4 例,男40 例,女34 例;年龄23~67 岁,平均年龄(40.18±4.9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0 例,Ⅱ级26 例,Ⅲ级18例;体质量指数(BMI)21~26 kg/m2,平均BMI(23.65±1.02)kg/m2。观察组76 例,男41 例,女35例;年龄22~64 岁,平均年龄(40.63±5.20)岁;ASA分级:Ⅰ级32 例,Ⅱ级28 例,Ⅲ级16 例;BMI 21~26 kg/m2,平均BMI(23.18±1.11)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伦理字202100019 号)。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及全麻指征;ASA 分级:Ⅰ~Ⅲ级;护理配合度高;术前无感染情况;自愿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排除标准:术前腋下温度≤35.0℃或≥37.5℃;术前3 d 口服镇痛、抗抑郁药物;合并心脏疾病;伴有肺功能不全;伴有甲亢或甲减及雷诺氏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预热手术台。术前1 h,将保温毯铺设在手术台上,并加热至适宜温度,术中测量患者鼻咽温度,若超出37.5℃立即关闭保温毯,在裸露部位加盖毛巾,防止热量散失。(2)预热液体。使用电子加温器加热输血、消毒液、输液、冲洗液等液体,并放置保温箱保存,温度保持在37℃。(3)消毒时间。术前加强消毒人员培训,以提高消毒人员操作效率,提前准备相关工作,尽量缩短消毒处理时间,有助于缩短身体皮肤暴露时间。(4)预热氧气。连接湿热交换器、导管与气管,对吸入的氧气进行加热。(5)下肢保温。允许下肢使用血液循环泵,脚上套脚套。(6)麻醉室。术毕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调节室内温度,并使用棉被维持体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使用HPT104 型无线温度持续监测传感器[铂元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监测患者鼓膜温度,辅助多模式保温护理具体措施实施。使用方法:将传感器上的海绵耳塞放入患者耳道,耳塞牵前侧为温度监测探头,将温度持续监测传感器主机粘贴固定在耳后,MP30型无线与多参数监护仪(飞利浦有限公司)连接。

1.4 评价指标 (1)麻醉恢复时间。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2)生理应激反应。分别采集患者术前及术毕3 ml 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离心半径6 cm,转速3 500 r/min)后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山东华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对C 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北京汇智泰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对肾上腺激素(AD)、去甲肾上腺激素(NE)水平进行测定。(3)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低体温(体温<36℃)、寒战、躁动、呛咳发生率。(4)生活质量。术前及术后3 个月分别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4]进行评估,该量表共8 个维度(躯体疼痛、情感、社会功能、活力等),SF-36 量表最低分为0 分,最高分为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麻醉恢复时间、NE、AD、CRP、生活质量评分)以()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对比(min,)

?

2.2 两组生理应激反应对比 相比术前,术毕两组NE、AD、CRP 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术毕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理应激反应对比()

表2 两组生理应激反应对比()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全麻主要作用原理为向患者体内注射麻醉药物,待药物发挥阻滞中枢神经传导作用,最终达到疼痛感及意识消失、反射抑制目的[5]。对于采用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而言,麻醉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并且麻醉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张血管,增加机体散热速率,容易导致体温下降[6]。人体温度在36.7℃左右为正常体温,机体细胞组织处于最佳状态,当体温过低时会明显降低酶活性,从而影响机体新生细胞代谢功能,同时还会刺激中枢神经释放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物质,导致体内稳态失衡及生理功能紊乱,易诱发呼吸抑制、心动过速、麻醉苏醒延迟等,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7]。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以促进术后康复。

多模式保温护理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通过多方面的保温措施,可有效发挥控制体温作用,但单独应用较为被动,临床干预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8]。2017 年中华医学会推出《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其中提出国内目前对手术患者开展的保温护理多为被动保温,主动保温措施欠佳,因此,应加强围术期体温保护与监测。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已逐渐被应用于保温护理干预中,可通过实时监测辅助临床实施主动保温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均短,术后低体温、寒战、躁动、呛咳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提示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联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1)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手术室环境、消毒液擦洗、皮肤长时间暴露、术中冷夜冲洗、术中输液输血无加温保温处理等[9]。多模式保温护理方法中预热手术台利于术中稳定维持体温;预热液体可使输入液体与患者体温保持一致,避免因冷液体稀释作用降低体温;缩短消毒时间可尽量避免因消毒液蒸发导致体表热量散失,促进术后麻醉药物代谢,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预热氧气有助于降低气体与机体的热传导,提高气道内温度,同时还可降低呛咳、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下肢保温可通过保护术野以外的裸露部位,最大限度维持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此外,麻醉室温度调节利于促进术后体温调节功能恢复,从而促进麻醉苏醒[10]。(2)影响皮肤温度的因素众多,如环境温度、代谢状态、药物影响等,故需动态监测核心温度,以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更准确监测患者机体温度。食管、鼻咽部、肺动脉导管、鼓膜等均为核心温度测量点,其中鼓膜在常规手术监测中应用较为广泛,鼓膜温度可直接反映脑组织温度,利于反映核心体温快速变化[11]。且经多个学者证实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敏感度,赵艳等[12]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鼓膜及腋窝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中应用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对鼓膜温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用于围术期体温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张菊霞等[13]研究显示,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与体温监测金标准“肺血温度”对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替代肺血温度监测。因此,在多模式保温护理中加用该系统可快速反映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从而及时予以保温护理,相比于盲目且单一的护理方法实施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

生理应激反应为外科手术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机体受外部强烈刺激后,对应激源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会明显促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刺激垂体-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快速生成,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14]。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发生生理应激反应,多表现为NE、AD、CRP 水平上升,且有研究指出,围术期低体温为诱发应激反应的重要因素[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毕NE、AD、CRP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与多模式保温护理结合应用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有助于减轻生理应激反应。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围术期体温得到良好的控制有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表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经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结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原因主要与疾病得到良好的治疗,且术后恢复速度快、质量高有关。

综上所述,无线温度持续监测系统联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加快术后麻醉恢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生理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全麻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能“保温”的雪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