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3-11-04袁圆圆
文/袁圆圆
引言
网络道德是当前社会必不可少的规范,是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应当且已成为人类日常活动的基本准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的今天,亟须规范网络道德,传播网络道德知识,引导人们网络道德行为,推动社会稳步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注重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规范自身网络行为,从自身开始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一、网络道德和网络道德失范的界定
网络道德,是我们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人们的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网络行为,调节网络空间中人与人和个人与社会间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1]。它赋予了人们在行为或动机上的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在当今不同于以往的网络社会,人类也面临着新的道德要求和道德选择,于是产生了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失范,即网络道德失去了规范。它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网络道德规范缺失。第二,违反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与传统的道德失范问题相比,网络道德失范具有影响范围更广、技术性更强、主体差异性更大等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在当前社会,大学生群体离不开网络社交和网络娱乐活动等各种形式的网络参与。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呈良好态势,表现在其网络道德意识得到增强和有序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参与网络活动上,但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部分脱节、自我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部分缺失、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呈良好态势
大学生网络参与性较强,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为大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有序进行网络道德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整体呈良好趋势发展。
1.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得到增强
网络道德意识是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就无法引导大学生良好的日常网络行为[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渐渐伸展到网络环境中来,网络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者进行的更加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网络道德准则,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产生的交流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不良后果产生了清晰的认识并引以为戒。此外,大学生群体相对来说更加重视日常网络行为的培养,这也促进了良好网络道德意识的形成。因此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得到了增强。
2.大多数大学生可以依照网络道德准则有序参与网络活动
意识具有能动性,大学生通过接受网络道德学习,树立了正确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自觉以网络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合理、合法参与网络运行。首先,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他们会注意设置强密码,不随意分享个人信息,严防个人信息被泄露。同时,他们也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会恶意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其次,多数大学生能自觉运用网络道德标准评判网络行为,面临网络道德抉择时,他们会根据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做出正确的选择。当面对良好的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时,能够加以学习并弘扬。当面对违反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时,能及时发现、指正并引以为戒。最后,在自己参与网络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不做违反网络道德规范的事情。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总体呈良好态势,但每个人的个性、成长、学习经历并不完全相同,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也会参差不齐,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部分缺失,网络失范行为也不同程度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
1.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部分脱节
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环境和内容。网络环境下,道德观念与多种文化交织,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受到了影响和干扰。大学生处于一个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自控能力不够强,信息辨别能力也不够高,网络中包含着非常丰富而且复杂的信息和内容,其中的不良信息会严重的干扰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同时,因为道德具有外在的实践性和内在的规定性的特征,很多大学生可能具备了较高水平的道德认知,但是在实践中却没能够表现出其与认知相一致的行为,出现诸如“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等现象[3]。部分大学生虽然了解规则并有遵守规则的意愿,实际上却不能将之付诸行动。因此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行为出现脱节现象。
2.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部分缺失
大学生需要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不仅要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负责,还应该对自己负责。自我责任意识是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就没有做到对自己负责,大学课堂上总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听讲,低头玩游戏,看小说,追剧,刷小视频……这些现象充分证明了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不负责,同时也说明了部分大学生自觉、自控、自律能力的缺失。道德自律要求大学生在掌握道德规范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来约束自身行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树立自我责任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大学课堂是大学生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平台,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讲,以充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品格武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自我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能力缺失的问题。
3.网络失范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人们参与的门槛很低,大家都拥有同等的参与权、话语权,可以进行自由的信息传递、人际交流和网络实践。但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年轻人特有的冲动和好奇心,尤其是在网上,有的大学生运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发布一些不当的言论或图片,以吸引他人的注意。此外,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有些人可能会通过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欺凌、恶意评论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压力和情感问题。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上述不良现象若不加以引导和改善,不仅会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阻碍,还会影响网络环境的正常运行,更给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自由是建立在法律和道德规范基础上的相对自由,网络参与的不诚信、不道德行为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失范行为一样不能放任自流,也应该遭到惩处。
三、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措施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不仅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防范这些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本部分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家庭以及政府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大学生应强化网络道德自律,积极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大学生的自律是他们参与网络道德运行的道德基础。自律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自律践行网络道德规范,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第一,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虽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素质教育的群体,要学会趋利避害,把网络当做通讯和提升自我的工具,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不误用和滥用网络。第二,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要清楚认识到,网络道德具有虚拟性,但本质上更具有现实性。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传统道德规范,再进一步把现实中的道德规范扩展和运用到网络世界中去,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第三,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辨别事情是非对错的能力,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在空余时间可以多浏览和观看社会新闻等正能量节目,对新发生的社会事件进行了解,学会辨别是非对错,树立和巩固网络安全观。
另一方面,道德自律要落实到行动上。第一,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和掌握法律道德规范。法律道德规范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准绳,以规范约束自己,这是实现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基本要求。第二,大学生要学会情绪管理,及时进行沟通。自身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当心情过分激动、低落时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免进一步向负面发展。当自己遇到疑问和困难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善于向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寻求帮助和心理安慰。第三,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在空闲时间多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和社会的道德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进行情感道德体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家庭应不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
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促进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家长不仅要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还要在自身道德素质较高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其规范应用到网络活动中去,形成具备高网络道德水平的大学生个体[4]。第一,家长要先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上来。自古我们就推崇“榜样的力量”,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网络言行举止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如果家长自身道德素质高,大学生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也极有可能具有较高的网络道德素质。第二,加强疏通和引导,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个体。家长必须抛弃“唯分数论”的认知,在关注大学生评优、奖学金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网络道德和心理发展状况。
(三)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理论教育,还要引导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和解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教育。正确的三观可以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指引。在大学课程设置上,高校要设置相关课程进行网络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并采取将这些课程列入学分计算等措施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高校要定期举办线下网络道德知识竞赛,并鼓励大学生踊跃参与,对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除此之外,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利用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网络道德良好事例,通过校报、校园宣传栏、横幅等张贴有关网络道德的标语、倡议书。以此优化校园网络道德环境,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上述种种措施都是在保证高校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高校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关注时代热点,及时更新和提升道德认识。
(四)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道德规范,加大监管力度
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政府也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调控作用,不断完善立法,做到网络道德有法可依,同时严格执行法律,加大监管力度,对于网络道德存在的不良问题做到违法必究。法律具有强制性,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一个道德界限,只有以法律条文作为支撑,道德才能得以纸质化,人们才可以更清晰认识到违法犯罪的边界,从而对触犯法律底线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抑制。
法律的制定是政府调控的必要举措。政府要时刻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道德为起点,结合已有的法律政策、措施,对以往法律条文中存在的概念模糊、监管死角进行补充。立法是解决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一个好的开始,国家和政府在法律制定之后更要保证有效的实施,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要按时进行筛选和过滤处理,视其严重程度给予惩处。同时,对于网络上的正能量信息,可以适当进行褒奖和发扬。
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主体共同努力。大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家庭以身作则并加以正确引导,高校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
结语
网络道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道德,它与传统道德一脉相承,并行不悖。我国自古便重视道德的培养,现代更是将“德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网络道德是当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网络道德实现良好发展,对于国家、社会、集体乃至个人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一贯强调青年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要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栋梁的要求,从而丰富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更能促进社会实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