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典型”精彩片段赏析

2023-11-03

关键词:维勒乌斯事例

写人叙事,贵在典型。而塑造人物,也必须靠典型的事例来支撑。所以说,所谓“材料典型”,实际上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即具有时代意义、又切合人物身份的事例。就像《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以性命守护爸爸留下的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中小雨来一直默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皇帝的新装》皇帝穿着“只有聪明人才看得见的新衣”游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欲壑难填而最终一无所得……典型事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下面,我们选择了一组优秀作品中的典型材料,并作简单分析,供同学们阅读欣赏。

单位边上有条小河,闹中取静。所以,每天中午,在食堂吃过饭后,不少人都喜欢绕着小河遛一圈,散散步,消消食,三两成群,一边走,一边闲聊。

他也喜欢沿着小河走一圈,可是,与众不同的是,他基本不和别人一道,而是独自一个人,默默地走。有时低着头,有时蹙着眉,似乎总是想着什么心事。迎面碰到同事,也只是点个头,偶尔甚至会两眼茫然地穿过相向走过来的人,好像对方不存在似的。大家见怪不怪了。有点怪癖,不大合群,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在一次与本地副刊作者的交流会上,有人问他,你平时的工作也很繁杂,很琐碎,你哪来的时间构思创作那些作品的呢?他是我们单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发表了很多作品。作者的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想知道的。

他说,每天中午,我都会绕着单位边上的小河走上一两圈,这个把小时,正是我每天构思和打腹稿的时间。一旦构思好了,晚上回家后,打开电脑,差不多就能一气呵成了。

原来,我们在闲聊的时候,他已经打好一篇文章的腹稿了。难怪在同一个单位,做同样的事情,承受着同样的压力,人家还有时间和精力,写出那么多好文章。

看到一篇科普类的文章,才知道,像我们中午走一圈的那个时间,原来有一个很专业的术语:暗时间,即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此外,诸如一个人走路、买菜、洗脸、上厕所、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这些统统都是暗时间。

我恍然明白了,并不是别人的时间比我们多,也不是别人的一天比我们长,而是同样的走路、买菜、洗脸、上厕所、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我们只是走路、买菜、洗脸、上厕所、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而有的人,则一边走路、买菜、洗脸、上厕所、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一边在思考,积极地运转他的大脑。我们的这部分时间白白流走了,他的这部分时间却被高效运用起来了。这正是我们的区别。

暗的时间,会暗自流走,浑然未觉,留住它的办法就是用好它。

(摘自孙道荣《暗时间》)

简析

梁实秋有言:“没有人不爱惜生命,但很少人珍视时间。”而懂得珍惜时间的人,表现亦是各具特色。《暗时间》一文中那位业余作家的诀窍就是在别人一心散步消食时,他却“一心二用”—— 一边散步,一边构思作品。如此“身心俱动”,使他无形中比别人多出一倍的时间。这一典型事例,使得故事中的人物既有代表性——珍惜时间,又有个性——在“一心二用”中赢得双份的时间。其实,所谓典型人物,就是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人物;所谓典型事例,就是体现一定时代意义又有行事者个人风格的事例。本文选例,便堪称典型。

在农村,世世代代大多是聚居生活,乡邻也大抵已经成为了亲人,也形成了相互借用物品的习惯。在那个年代,邻里之间的物件大都可以相互借用,大到耕牛、人力推车,小到锄头、铁锹以及柴、米、针头线脑等,都在可借之列。一家有了也就相当于周围的几户人家都有了。数百年来,老家那里的民风淳朴,有借有还,自然地借,安心地还,随借随还……这种淳朴民风,加深了乡情,促进了和谐。

在我小时候,经常会看到邻居到我家里借铁铲、锄头、木水桶、红薯等,当然,母亲也会去向邻里借用他们的东西。母亲的记性不是特别好,但自家借了谁家的东西,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从未有过差错。母亲养育着七个子女,家庭条件很是艰难,除了一些农具需要借用以外,有时候还会向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里借米回来。母亲去借,必定每次都会借到,次次借,次次有。等到家里有了米后,母亲必定会第一时间还回去,而且还回去的数量必定比借的多,借人五斤米,还时加上一斤。

记得上中学时,家里为十元钱的报名费犯了难。母亲为了不耽误我上学,便去找村里几户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一户一户地去借,凑够报名费。若干年后,在外地工作的我抽空回乡下探亲,母亲便让我封了几个红包,去看看那些曾经借过钱给我家的邻居。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我对那几家借钱的邻居也不太熟悉,母亲却能轻松说出谁家当时借了我们多少。邻里乡亲借的是信任,还的是承诺。母亲常说,人家借你应急,你就得感谢人家,更不能亏了人家,做人要懂得回馈别人的恩惠,不要把别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

后来,在城市生活的我,当看到一些农村的大叔大妈挑着一些红薯、青菜出来卖,就会回想起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艰苦地挑着沉重的担子。于是,便常常把他们没有卖完的红薯、青菜全部买回家,自家吃不完,便都送给邻居。

做善良、厚道的人,是母亲的心性和本质,也是母亲做人的准则。她终生践行,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一群儿女。相借相还或许是母亲所接受的家风,更会是我传承下去的家训。母亲在那片她生活了近六十年的土地上践行着她的准则,并带着她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哺育了我们,借与我们她所有的爱。

(摘自劳家丰《借与還》)

简析

人与人相处,在经济往来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借与还》这篇散文,通过回忆母亲与乡邻们相处过程中“借与还”的独特表现,赞颂了母亲信守承诺、心怀感恩、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因为儿子读书,母亲借钱凑足了学费;若干年后,母亲依然清晰记得当时谁家借了多少;儿子工作后,还要一一封上红包以致谢意——这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的具体体现。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中的“借与还”,都不可能是多大的数目,但恰恰就是这今天许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彰显出一个人的美德!

贝采利乌斯是瑞典著名化学家,他首先倡导以元素符号来代表各种化学元素,最早引用了“有机化学”概念,在化学界威望颇高,因此,很多化学爱好者都慕名来求教,想成为贝采利乌斯的学生。

贝采利乌斯为了考验这些求学者的毅力,就规定大家必须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要整天在实验室里,而且不能懈怠,时间是一年,最终只能选择一名留下,成为自己的学生。

在这一年时间里,这些人跟随贝采利乌斯起早贪黑做实验,虽然大家怨声载道,但都咬牙坚持着。其实这个实验室是个开放的实验室,除了贝采利乌斯用,还有很多化学爱好者来到这里做实验。

一年下来,留下的人竟然不是这里面考察的人,而是一名独自做实验的化学爱好者,他叫维勒。贝采利乌斯的助手很不理解,就问:“这些人的努力程度和维勒差不多,您为什么要选择维勒呢?”

贝采利乌斯说:“我有一个朋友,他3年来从不喝酒,也不抽烟,不看电影,早睡早起任劳任怨,对妻子绝对忠诚……这个人人品怎么样?”

助手说:“能做到这些,人品没得说。”贝采利乌斯说:“因为他被判刑3年,这是他在监狱里的生活。我看重维勒,是因为没人强迫,他还能做到这些,没有怨言始终认真,而跟随我的这些人,我从他们的眼神和行动中,看到了不情愿。”

维勒确实没让贝采利乌斯失望,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学说而闻名世界。

这件事告诉我们:行为不一定都是品质的体现,心甘情愿的行为才可信和可敬。

(摘自任万杰《可信的行为》)

赏析

什么样的行为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信的行为》给我们讲述了一则发生在著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身上的极为典型的故事。贝采利乌斯在选拔学生时,没有选中那些希望师从于他并且已在实验室做了一年实验的学生,而是选中了一位独自做实验的化学爱好者。其理由是:那位化学爱好者是在没有任何强迫和监督的情况下的自我坚持,而其他学生只是在听命于人的情况下的被迫之举,而前者更能体现出对学术的热爱和坚守。而被他慧眼看中的维勒亦未辜负恩师的希望,在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可见贝采利乌斯看人之准。

初夏,又是毕业季,仿佛听到骊歌;翻开旧相册,看到了1988年4月我与舍友的一张合影,黑白照片,无比感慨。那时我多么清瘦、清朗,背景里的那些树变成国画里的写意线条。仿佛清晨我还清纯,黄昏我就老眼浊黄了。电脑里放着黄小琥的歌,只对其中一句歌词特别感慨:如果来不及高兴就感慨。

老同学在微信里传一张老照片给我,原来大学毕业时,我曾含羞赠送她一张照片……岁月不饶人,我都忘了这事,真没良心。发黄的照片背面我居然还题了字:“我站在路边,看你和行人,都太匆匆……”我常常喜欢在一些旧照片里找到一些旧衣服的记忆、旧时光的情怀,毕竟它们与肌肤深切相亲过。多情的人容易温暖,也容易悲凉。

某次作文课,老师看见一个男生写他在游戏里认识的朋友在汶川地震中遇难,“他在游戏里复活了我多少次,我却不能在现实中复活他……”这就是生命,只有离去没有来兮。

很多疼,不是失去,而是老去。

生如夏花,要及时行乐;朝花夕拾,要赶紧幸福。如果说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一切都太迟,除了爱。放下春,初夏渐渐轻盈。我愿意迷失在那片光里……伤口不再尖锐,就不会那么疼;即使是落叶,也要像一片阳光那样降临,就不会疼……做人很苦,尽量止痛;疼过,所以更懂疼爱这万物众生和指缝里流逝的此时此刻。

(摘自罗西《光阴弄疼了我》)

赏析

这短短的几段文字中,寄寓了作者对韶华易逝、人生渐老的感慨。作者摘取了生命中曾经发生的一组细小而又典型的事例,寄托著对逝去年华的无限眷恋。昔日舍友们留下的青涩的合影、毕业时含羞给女同学赠别的背后题了字的相片、一名同学对网友在地震中遇难的感触……这些,都是留在一个人过往生命中的深深的印记。尽管有些日后被慢慢淡忘,但是只要被触起,便又会恍若发生在昨天,使过去一下子变得清晰而立体。文章起名“光阴弄疼了我”,是的,光阴流逝带走了我们曾经的美好,让生命渐渐走向秋冬,又怎能不痛?

猜你喜欢

维勒乌斯事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莫比乌斯摄影基地
材料星故事(一)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