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佳作,先列提纲
2023-11-03邵亚利
邵亚利
技法讲解
导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可见学会列提纲,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课文典例◇
①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②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③“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④“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⑤“不, 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⑥“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⑦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⑧“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⑨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⑩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莫顿·亨特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提纲
中心 作者通过“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脱险经历,体悟到一个人生道理:不管面对怎样大的困难,只要把它化整为零,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它,赢得最后胜利。
结构安排
①~⑤:爸爸来后,“我”依旧毫无信心脱险。(详写)
(借助自然环境、内心独白、动作暗示及与爸爸的对话,反复强调“我”的害怕无助,呼应上文“我”的体弱多病、不能冒险及“我”上不来、下不去等情节。)
⑥~⑩: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萌发信心走一步(详写);随后信心大增再走一步(次详);再继续一次一步往下爬(略写)。
(爸爸的指导需扣住文章标题,为文末揭示主旨服务;运用心理描寫和动作描写写“我”在爸爸指导下认知及行为的变化,为下文感悟埋下伏笔。)
?“我”成功迈出最后一步,获得巨大成就感。(次详)
(通过动作暗示、内心独白,突出“我”脱险后的多重感受。)
综合点评 通过节选提纲,可以窥见文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以事喻理,中心突出。
②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行文曲折有致,详略得当。
③文章巧用伏笔,前后照应,记叙周密。
④运用景物衬托法、内心独白法、动作语言暗示法等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心理,使读者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体会人物特定场景下的情感。
⑤借助爸爸的话及“我”的行动多次巧妙点题。
◇技法点拨◇
作文提纲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题目:能否突出主题,言简意赅。
2.中心:确定表达的中心,再据此取舍材料。
3.结构安排: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可分为以下几点:
①确定材料主次详略。依据中心需要,确定内容主次,标明“详”“次详”“略”等字样;重点段落也可分层,分出主次详略。
②设计开头结尾方式。依材料及中心,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如开头是开门见山还是设置悬念,是环境渲染还是人物特写,是顺叙还是倒叙等。
③设计点题时机及方式。行文过程中,在一些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用重复的语句或小标题反复点题,可以达到贯串全文、突出中心的目的。
④安排上下文过渡衔接。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使文章浑为一体,结构严谨。
写作训练
[文题][展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天的怀念》《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阿长、母亲、牧羊人、父亲等“小人物”,他们虽然平凡,但他们身上却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小人物,你想谈谈谁?
请列出作文提纲,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作文][提纲]
题目 我的一位实习老师
中心 通过三件事,写实习老师的基本功和敬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构安排
(1)开头:我在四年级的时候,遇见一位实习老师,他姓陈,给我的印象最深。
(2)主体部分:
①实习老师教授《桂林山水》,写其基本功深厚;(详写)
②实习老师教授《现代诗两首》,写其基本功深厚;(次详)
③实习老师感冒坚持批改作业,突出其敬业。(详写)
(3)结尾:现如今,我依然会想起小陈老师。
教师点评
1.中心方面:主题基本明确集中,但未能凸显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建议开头交代清楚。
2.选材上:①选材同质化:①②选材虽有详略但角度单一,侧重点相同,使人物形象单一。建议从其他角度选材,如其阳光、幽默,与同事学生之间的关系等。②选材陈旧化:老师带病工作已是嚼烂的甘蔗,没有新鲜感。建议写一写具备新时代青年老师典型特征的事件。③选材缺少个性化:这三件事可用来写任何一位老师,无区分度,未能体现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建议增加初登讲台时的紧张、羞涩等。
3.结构安排上:①文章是事件的组合,没有起伏。建议以时间为序,内置学生对老师态度的变化,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凸显老师的内在美。②在上下文过渡衔接上,可以以老师的某一个动作神情的保持或变化,推进内容的转换,也暗合开头的印象深刻。
升格
题目:我的一位实习老师
中心:通过四件事说明实习老师虽很害羞,但有才气又幽默,是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结构安排:
(1)开头:我在四年级的时候,遇见一位实习老师,他姓陈,给我的印象最深,是他让我爱上语文。
(2)主体部分:
①初印象:实习老师初进班及同学反应。(次详)
(描写老师外貌、动作、神态等,突出其害羞、不安等特点;以及同学们的反应细节,重在怀疑。开头:犹记得初次见面时,他的脸像鸡冠花般通红。)
②再印象:实习老师教授《桂林山水》,写其基本功深厚。(详写)
(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重在沉醉喜爱,侧面烘托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好。开头:第二天语文课,小陈老师的脸依旧是鸡冠花般通红。)
③后印象:实习老师在课余巧用手指逗学生,写其幽默,与学生打成一片。(详写)
(师生之间的互动,侧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开头:慢慢地,这位和我们“混熟”了的小陈老师,不再有鸡冠花般的通红,反而成了有趣的“孩子王”。)
④送别。(略写)
(以学生对老师的不舍烘托实习老师的优秀。)
(3)结尾:现如今,当偶遇同学时,我们还会提及小陈老师,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还相约一起去看小陈老师。
教师点评
修改后的提纲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1.中心上:中心更加明确集中,着力描写老师留给自己的印象,借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选材上:①选材紧扣主旨,以少胜多。选择课堂、课余等不同场合的典型材料,使得小陈老师形象丰满,有层次,突出中心。②选材真实,切合实习老师的身份和年龄特征:初登讲台的羞涩不安,熟悉后的幽默有趣。③选材新颖,切合时代特征。选择老师讲课时生动的课堂及课余有趣的师生互动等材料,符合新时代的课堂特征和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④选材角度多样,多方面展示人物特点。三个场合分别从性格、教学基本功、师生关系等角度展示人物害羞却幽默,教学功底深厚等特征。⑤选材以情动人。選材用传神的外貌描写绘出人物的神韵,选取的材料能积极传达同学们对老师的喜爱。
3.结构安排上: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写老师的瘦高害羞引发我们的质疑,和下文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及幽默风趣的性格形成对比,突出老师的内在美。②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描写手法多样。既有对人物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正面描写,又借学生的心理和表现来侧面烘托老师;送别场面略写,初印象次详,再印象及后印象较详,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③以时间为序,层层深入。学生对老师的认知的变化,也引发由质疑到喜爱再到不舍的情感变化,增添了层次和深度。④开头加上“是他让我爱上语文”,引起下文,暗含“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结尾由“我”再到其他同学,进一步衬托主旨。⑤在上下文过渡衔接上,以老师脸红与否,推进内容的转换,也暗合开头的印象深刻。
展示
我的一位实习老师
□ 冯 航
我在四年级的时候,遇见过一位实习老师,他姓陈,给我的印象最深,是他让我爱上语文。
犹记得初次见面时,他的脸像鸡冠花般通红,站在讲台前,脸上直冒汗,双手不知往哪儿放,声音也很小。高高的个儿,却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那节课,我们一双双迷惑的眼睛瞪着不起眼的小陈老师,心理犯着嘀咕:“他能行吗?”
第二天语文课,小陈老师的脸依旧是鸡冠花般的通红,但随着课堂的推进,小陈老师的声音逐渐扬了起来,表情也丰富起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哇,在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声音中,我们仿佛在畅游漓江,欣赏着那清澈秀丽的漓江水;在老师形象生动的描述和有趣的手势里,我们似乎看到一座座奇秀险的桂林山!连班上几个最调皮的同学,都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思考着,想象着……自此,小陈老师的课成了我们全班同学的“最爱”。
慢慢地,这位和我们“混熟”了的小陈老师,他的脸不再像鸡冠花般的通红,反而成了有趣的“孩子王”,课余还不时跟我们来一点幽默,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有一次,老师伸出四个指头问我们是几。唉,老师,你未免太瞧不起人了吧?大家非常“气愤”地说出了“4”或“Four”。老师装模作样地点点头,然后“狡诈”地把四个手指头稍稍弯曲了些,叫我们猜一个英文单词,大家冥思苦想,但还是无一人对上答案。最后,老师“得意”地大笑了一声,故作怪样地大声说:“弯的Four-wonderful。”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连称上当。
实习时间是短暂的,小陈老师要回校了。我们不约而同地站到他的办公桌前,看他收拾东西,眼泪不知不觉地留了下来。
现如今,当偶遇同学时,我们还会提及小陈老师,回忆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还相约一起去看小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