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2023-11-03徐鲁
徐鲁
前不久,省作家協会安排去嘉鱼采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次,应该有机会看一看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朋友、老前辈、民间文艺专家谢忠告先生了。不料,一到嘉鱼,县政协的同志就告诉我说,谢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我在心里难过了好些日子。
有一个动人的画面,常常在我的脑海浮现:狭窄的室内,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数叠高耸的稿件夹缝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孤身老人,正躬着脊背,全神贯注地校阅着一篇篇稿件。宛如酒瓶底般的镜片,几乎是贴在稿纸上了。铁划银钩、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这位深情而执着的老人,这位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志愿军老兵,这位从此以后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群众文化工作的“老文化战士”,就是常年居住在嘉鱼县的谢忠告。我们那时候都称他为“老谢”。
……老谢当时是嘉鱼县文化馆副馆长,当嘉鱼县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主编任务落到他肩上时,他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他像一个老兵接到了上级命令一样,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下乡去了。
我记得那些年里,有好几次,我去嘉鱼看他,有如“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一样,文化馆里的人,谁也不知他是在哪一带“打游击”,很难找到他。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他。他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趣事,我记忆尤深。
东吴古镇陆溪口,有位民间老艺人叫杨鹏。老谢常常和他结伴采风。两人凑在一起,一对“半瞎子”,两个“老顽童”。
一天采风归来,天色已晚,老谢想要赶回县城去。杨鹏劝阻说:“回去还不是光棍一条?黑灯瞎火,明天再走吧!”
老谢却摆了摆手,坚持说:“约好了今晚有作者来谈稿子的。”杨鹏只好执手相送。
两个老顽童在夜晚布满泥泞的田埂上边走边谈,兴之所至,禁不住手舞足蹈。但乐极生悲,老谢一步踩空,整个人摔进了水沟里,眼镜没了,头部也摔伤了。杨鹏急得大声喊叫,摸索了半天,先摸到了一只棉鞋,然后才摸到满身泥浆、满脸是血的老谢。天寒地冻,夜色漆黑。杨鹏赶紧为老友包扎好伤口,老谢套上透湿的棉鞋,磕磕碰碰连夜步行了20多里,总算赶回了县城。
也正是这一次,他收集到了《长毛港》等几个很有价值的民间故事。同志们得知老谢受伤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老谢竟乐乐呵呵地说:“这有什么呢?打从抗美援朝起,我不就是这样泥里雪里、摸着滚着走过来的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大半生的基层文化生涯,可谓阅人多矣,受人冷落、遭人白眼的境遇也委实不少。可他又常常为了事业而宠辱皆忘,乐此不疲。为了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老谢可谓殚精竭虑。
他跟我讲,有一天,他半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给当时的县委领导刘书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出版经费的艰难。刘书记看完老谢恳切的长信,当即批了字,让财政局予以支持。刘书记还拿着他批了字的长信,对老谢说:“老谢,你眼睛不好使,我念给你听听吧。”仅仅这一句话,就把老谢感动得眼眶里噙出了泪水。他拿着批示,恭恭敬敬地给刘书记鞠了一躬。
后来,当三大本厚厚实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送到全县各界的手上,老谢喜笑颜开。他说,捧着墨香扑鼻的新书,那些耿耿难眠的夜晚,那些鼻青脸肿的摔打,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谢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和大度的人。当他满头华发,背着铺盖,翻山越岭跋涉在嘉鱼乡间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同志的工作,还受到过原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湖北省首届民间文学“屈原奖”的领奖台上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姿。而当他俯身在昏暗的台灯下,铁划银钩地批阅着一篇篇来稿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大批年轻的文学作者已从他编辑的文艺小报《蜜泉》上起飞,像山雀子一样飞向了全省和全国。不用说,老谢就是帮着他们“打过背包”、扶过他们踏上“战马”的人。
这是一位老战士的华发雅歌,是一位“最可爱的人”的黄昏之献。这使我想到,一个人生命的魅力,也正如太阳的光辉,不仅在黎明时是绚丽多彩的,它在正午和黄昏,同样也喷射出迷人的光华。
(有删改)
(交代事件的缘由,点明题目,叙写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环境描写,体现工作环境的狭窄和工作任务的繁重;外貌、神态描写,凸显老谢专注认真的敬业态度;比喻修辞,写出了镜片之厚,刻画出其忘我的工作状态。
写老谢下乡采风,点面结合;引用古诗句和俗语,写出了老谢深入乡间采风让“我”难找,契合老谢作家、老战士的身份特点,增强了语言的文化底蕴和幽默感。
老谢虽然受伤,但心中依旧记得与作家的约定,拖着受伤的身体,连夜赶回县城赴约,这体现了志愿军战士身上的诚实守信;外貌、环境描写反衬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人物语言富有个性,两个反问句突出了他乐观坚强的精神,对待受的伤毫不在乎的率性。
典型事件,细节刻画,表现了老谢为使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早日出版殚精竭虑、费尽心力的精神。
虽然受到过很多表彰、领过很多奖项,但他仍旧低调工作、默默无闻;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认真对待年轻作家的来稿,认真批阅。在鲜明的对比中,可见其认真、低调、乐观的品质。
“生命魅力”如同“太阳光辉”,“黎明”“正午”“黄昏”喻指人生的青年、中年、暮年时期,而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人们都能散发出自己的能量;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赞美了老战士老当益壮、乐于奉献的精神。)
赏析
本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叙写因得知好友老谢去世而引发的回忆。“志愿军老战士”指谢老曾经参与抗美援朝,所以作者以“志愿军老战士”称呼;本文多写的是谢老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如任务落肩如军人接到命令时的果断,受伤后毫不在意的乐观,工作时镜片贴稿的忘我,黑夜仍要赶路赴约的守信等美好品质,遭受白眼冷落能宠辱偕忘的高尚境界,处处彰显着“志愿军老战士”的人格魅力;让读者想到其在战场上同样的坚韧顽强和勇于担当。
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议论和抒情,如伏案埋头工作的人物特写,夜晚谈话失足落水的情景描写等,充分表现了老谢敬业守信的优秀品质;文中“宠辱皆忘”“殚精竭虑”“乐观和大度”等所涉议论句,对老谢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结尾段以形象化的议论性语言,抒发了对老谢敬业奉献精神的高度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