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草药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1-03王佳兰李明胡云
王佳兰 李明 胡云
摘 要 内蒙古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种类较多、土壤资源充足、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等优势,非常适宜中药材栽培,因此近年来其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中草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内蒙古中草药种植面临着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有待恢复、缺乏种植和加工标准、品种单一导致药材种植效益不高,品种资源系谱不详细,掠夺式采挖、掺假销售冲击市场,文化素质制约种植技术的接纳能力和中草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出推进内蒙古中草药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开展内蒙古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加强政府管理指导,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立足企业援助和资源优势,搞好科技推广示范;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完善内蒙古中草药下游产业链;从政府层面进行支持,促进中草药担保和贷款发展;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加大政府督查力度;中草药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关键词 中草药种植业;现状;问题;对策;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5.050
近年来,人们对中草药的医用和保健作用日趋重视,由此拉动了中草药种植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市场上对中草药的需求量连年增加,但伪劣中草药仍充斥着市场,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由于中草药野生资源的稀缺,自然栽培将是未来中草药的主要源头,但在自然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因未能真正认识植物的生长习性而盲目引进或在非道地产区栽培、栽植方式非标准化、重生产而轻品质等问题,使得中药材和饮片的整体品质下滑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栽培药物的品质,更好地指导自然栽培,并使培育的药物品质更接近于野生资源,是中草药评价的首要目的。
2007年中医立法开始实施,至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中国药物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契机,至今已有200多种常用大宗药材实现大规模种植[1]。2009—2020年,全国中药材栽培规模由118万hm2扩大到了341万hm2,2020年人工种植中药材410万t[2]。郭兰萍等根据中草药的特性,从生态农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中医生态化农产品开发方法,包括“拟境种植”和“不向耕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暗、不负风景常绿”的农产品开发思想[3-5]。内蒙古中草药种植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对当地的环境适宜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 现状
内蒙古中药材来源丰富,且道地药材种类较多,尤其在乌兰察布大苍山和蛮罕山区域、赤峰和通辽罕山一带、小兴安岭地区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地乃至鄂尔多斯市与阿拉善区域,另外还有少数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种分布在各盟市[6]。据统计,内蒙古区域内药用植被有2 200余种,常见的蒙医药物300余种,《我国医药百科大全蒙医学》收载437种类,《内蒙古蒙医药规范》收载322个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厅药物规范(蒙药分册)》收载57个种类。而内蒙古因具有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气候特性和土壤特性,尤其适合有长日照、温差大、喜寒冷、耐干燥等气候环境和土质要求的中药材生长。另外,内蒙古空气质量好、用水充足、土地规模聚集、蒙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为内蒙古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气候水土种类复杂多变,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其特产蒙药,如肉苁蓉、麻黄、锁阳、甘草等在海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增加中药材栽培面积已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7]。近年来,内蒙古正在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草药种植面积正逐渐增加,已逐渐成为内蒙古各盟农户增收脱贫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有待恢复
中草药种植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内蒙古整个中药生产的重要源头。在历史上,中草药种植长期属于小农经济的主要栽培方式,多品种栽培时期短、范围小,地区限制,且栽培技术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大健康生产的迅速发展,对蒙中草药需求量逐渐增加,为适应人口日益扩大的健康需要,对传统上不少以野生或少量种植方式的中草药进行了大面积栽培。而目前已进行人工栽培的药材植株中,95%以上都存在重茬障碍。中草药的重茬障碍不但体现为重茬,而且体现为多年生的同种药用植物,随栽培时间增长其毒能力也明显提高,连作屏障造成了中药材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高发甚至绝收。为了解决连作屏障,在中藥材生长过程中必须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而这些措施非但无法有效改变中药材生长条件,还导致了环境和药物中的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既影响了民众的用药质量,也破坏了健康自然环境[8~9]。
2.2 缺乏种植和加工标准
在内蒙古各地一般按小区片应分地进行栽培,无法提高中药材质量,其栽培、采收、储藏各阶段统一性不够,不利于中药材的后续生产与营销,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10]。在种植方法上仍沿袭着古老落后的垦荒培苗工艺,将种子撒到刚开辟的荒野中,每茬中草药收割后立即撂荒,再重新进行开垦荒地,虽然这种栽培方法操作粗放,生产周期较长,但产量少、质量低,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垦殖区逐渐扩大,使现有土地不能充分合理地使用,给天然植物的生态平衡造成潜移默化的损害[11]。采挖过早,种类混杂,质量下降,生物的多样性下降,种类选择研究落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过度使用洗衣粉,烟熏、硫磺灯液浸渍、硫磺粉等熏制生产方法的违法行为也日趋严重[12]。即使继续使用中草药的生产技术,但仍然使用陈旧的生产方法,并沿袭民间古老的生产工艺,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初加工两次生产的成品难以实现质量量化,污染物质严重超标,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浓度偏高,从而影响了成品质量的提升[13]。
2.3 品种单一导致药材种植效益不高
除黄芩、黄芪、防风、桔梗4个品种外,内蒙古各盟市中草药种植的其他品种,由于种植效益比较低,费工费时,相对难以推广。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难抓全苗,尤其是销售价格偏低,种植时与其他品种一样投入工时而效益不高。
2.4 品种资源系谱不详细,掠夺式的采挖
近年来,由于内蒙古一直未能开展比较系统的中草药资源普查,无法为中草药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依据。同时由于盲目采挖,野外资源日益减少,部分常用野生中药材资源严重匮乏,濒危生物数目大幅增加。众多药效物质尚未完全成熟的中药材被硬性采集,而大批未利用、还带有许多药物成分的中药材则被废弃。人类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也使中药材的存活、生长、繁衍都受到了限制,由此造成种群数量减少[14]。
2.5 掺假销售,冲击市场
在内蒙古中药材市场上有些中草药存在掺杂行为。例如,柴胡因为用药部位较小,所以原本药材是伞形科的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茎,但现在交易市场上出售的柴胡基本都掺有地上茎部分,有的已经成了全草;黄芩,在秋季采挖时应去掉须根和泥沙,晾干后再除去了残余须根,在交易市场上的近几年售价较贵,为提高质量,很多时候都含有黄连须根。但其实入药时本身的投料量就小了,药材成分已经极大地减少,更何况还是药效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想的良好医疗成果[15]。人为掺假,以此充彼。又如,当归,由于其价值是独活的4~6倍,导致部分不法商人把欧当归、防风等加入当归原条及在当归片中售卖,造成了当归交易市场假货横行,极大打击了当归交易市场[16]。
2.6 文化素质制约种植技术的接纳能力
由于内蒙古部分地区经济较不发达,农户居住地相对分散,社会信息传播不畅,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下,中草药栽培的农户也较少,村委会的管理作用薄弱,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单一,农户的科学意识较淡漠,种植理念比较陈旧,习惯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得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从而影响了中草药种植新技术的推广效率。当地引进的公司可对特定品种中药材批量采购,规模化栽培也可避免高产销售风险,但由于中药材栽培多属于农民自产自销,农民没有相应的栽培经验,因此中药材质量并不突出且销路也不顺畅,药物长期滞销和长时间存放造成药性损失[17]。
2.7 中草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內蒙古的中药材还停留在原料生产的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和深度研发等产业提升较慢,行业发展后劲不足[18],由于种植上缺乏龙头企业的推动,道地药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商品的力量不够,内蒙古中草药产业发展整体较慢。
3 推进内蒙古中草药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内蒙古面积辽阔,植物生态种类众多,自然环境因素、气象因子、地理位置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产发展,野生中药材数量相当丰富,具有很多道地药材,是培育中草药的绝佳之地。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速推进中草药种植业的发展,综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1 开展内蒙古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种质资源的研究、采集与保护是中草药资源保存的主要措施,是遗传育种的重要资源库。通过组织各盟市技术研究人员、农业生产基层干部等参与资源研究、采集、整理工作,探明栽培品种、品系、野生物种、产区气候、地理分布、植物分布范围和种群特性等。在探索中药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内蒙古各盟市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对各种资源的生长期、病虫害防控、抗逆能力等进行识别。开展相应的资源优势自然划分、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珍稀濒危的中药物种资源采集与保存,形成了资源库。还应编写出《内蒙古中草药资源植物志》,因为植物志是记录了内蒙古所有药材品种、形态性状、分布范围和作用原理的大型文献资料,能够实现数据共享,长期合理使用。
3.2 加强政府管理指导,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
内蒙古各盟市政府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检查等工作,政府各部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切实做好对中草药种植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做好农村科学示范田,通过示范田效益,让农民亲眼所见示范结果,吸引他们照着学、跟着做,使农业新技术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中草药种植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贷款等惠农政策作为坚强的后盾。
3.3 立足企业援助和资源优势,搞好科技推广示范
建立内蒙古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将农业合作社与种养大户互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农牧人加入到中草药生产中,以基地为依托,以技术为助力,努力做大做强中药材生产,以促进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为载体,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结合各盟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的开展,积极改变种植业格局,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4 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内蒙古各盟市政府应提升农民的农业知识能力,农业科研中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关系密切。要想增加农户对自己栽培的中草药的采收期、采摘技术等的了解,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互联网、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业新科技的传播,用技术武装农户,转变了他们对小农经济的观念习惯,增强他们参与农业新科技的自觉性、主动性。开设针对性较强、教学内容较充实、形式多样的农民新型科技训练班,把他们培养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农民,适应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的需要。
3.5 完善内蒙古中草药下游产业链
应当充分发展内蒙古产业链加工环节,提高产品的规格品质,例如中药添加剂加工工艺、中药保健品、中药养生食品半加工成品、兽用中药产品。完善内蒙古现阶段相关的产业链,扩张新的利润增长极。随着物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草药种植实现了规模化、信息化的巨大飞跃,进一步提升了中草药生产的效率,使中草药生产基地不断拓展。
3.6 从政府层面进行支持,促进中草药担保和贷款发展
增加有利于内蒙古发展的保险产品,减少种植业损失。出台惠民措施,对新增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实施补助,财政集中采购农用物资和有关器械,按市场最低价销售或者租借给种植户,对开发中药材的公司、合作社和农民等进行降息贷款。
3.7 完善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加大政府督查力度
内蒙古各级政府应对营销、使用等生产物流管理的有关工作人员开展社会主义普法教育和基本道德法治教育,深刻意识到产品质量才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老百姓的权益高于一切,经销劣质药假药都是违法活动。从源头着手,从药物的栽培、采集、加工储藏、营销物流管理中把好药物质量关,搞好产品净选加工。逐步健全中药材的国家标准,活性成分含量不仅有定性指标,而且有定量分析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就不可以营销,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真正充分发挥内蒙古医药监管机关的职能作用,要以真正改善蒙医药服务质量为目的,而不是流于形式,仅缴纳相应的税费,应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活动要从严处理,事情尤其重大的要吊销营业许可证甚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3.8 中草药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针对内蒙古中草药种植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1)内蒙古中草药生产布局调查与规划。根据内蒙古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在掌握大部分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内蒙古中药材生长区划、生产区划、品质区划;根据内蒙古大农业区域规划,研究内蒙古中药材发展格局,结合国家现代中药发展战略要求,进行内蒙古中药材栽培区划。
2)区域中药材产业的特征提取。明确各盟市优势特色中药材种类的产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确定产业发展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关联,研究地方特色中药材品种的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
3)内蒙古特色中药材的根际土壤微生态相互作用原理与机理探讨。在内蒙古不同农业区划中选取经典中草药,探索经典中草药与根际土壤微生态交互作用原理;同时利用土壤宏基因组、代谢组等现代科学技术探究中草药与根际土壤的相互作用机理。
4)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根据内蒙古各盟市的种植业特点和各种经典中药材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全面探讨种类筛选、栽培物候期、播栽密度、营养均衡、测土配方施肥、立体种植、间种套种、倒茬、与中药材加工和其他农林牧副业的结合经营等各种实用栽培技术。
5)中草药生态栽培模型的提取与稳定。充分考虑内蒙古农田的使用布局、自然环境组分能量流、自然环境群体构成配置、食物链关系设计、生物学种类筛选等各种因素后,从农业景观、自然环境、生物群落、植物种群、动物個体和基因组等各个尺度的各个生物学阶段,汇总、提炼出经济适用、有效低毒的中药,并进行大田推广应用[19]。
6)内蒙古中药生态农业经济研究。运用TEEB(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原理[20],系统分析内蒙古现有中草药公司管理模式和配套技术,从增加中药材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中药材生产中肥料和杀虫剂的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丰富了中草药基础理论,并引导内蒙古中草药科学种植。
参考文献:
[1] 杨利民.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4):355-363.
[2] 杨雪,何玉成,刘成.中国中药材国际竞争力及提升路径研究[J].中草药,2021,52 (16): 5106-5114.
[3] 郭兰萍,周良云,莫歌,等.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GAP的未来[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60-3366.
[4] 郭兰萍,王铁霖,杨婉珍,等.生态农业——中药农业的必由之路[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231-238.
[5] 郭兰萍,吕朝耕,王红阳,等.中药生态农业与几种相关现代农业及GAP的关系[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0):1179-1188.
[6] 巴根那.内蒙古自治区优质蒙药材生产及GAP示范基地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2-76.
[7] 张春红,满达,邬国栋,等.特色蒙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简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5):771-777.
[8] 郭兰萍,黄璐琦,蒋有绪,等.药用植物栽培种植中的土壤环境恶化及防治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06(9):714-717.
[9] 郭兰萍,黄璐琦,蒋有绪,等.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提取物生物活性及化感物质的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6(10):734-737.
[10] 陈侃伦.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91-92.
[11] 韩多,王海鹏,汪玉萍,等.甘肃省中草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6):56-60.
[12] 陶培芳,张富胜.纹党的生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1997(8):9-11.
[13] 王永捷.岷县当归价格涨跌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44.
[14] 韩多,王海鹏,汪玉萍,等.甘肃省中草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6):56-60.
[15] 赵金科.浅析中药材质量问题[J].黑龙江医药,2013,26(1):104-106.
[16] 王永捷.岷县当归价格涨跌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44.
[17] 陆雅君.关于扎兰屯市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问题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2):36-37.
[18] 刘晓芳.甘肃中医药产业亟待全面升级[N].兰州晚报,2008-7-10(001).
[19] 郭兰萍,周良云,莫歌,等.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GAP的未来[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60-3366.
[20] 赵军,杨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27(1):346-356.
(责任编辑: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