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池县黄花菜特色产业对农民生计的影响评价

2023-11-03高茜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8期

高茜

摘 要 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新兴的黄花菜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大坝村、麻黄山乡、杨儿庄村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获取数据。在比较黄花菜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讨论黄花菜产业发展对该地区农民生计产出和生计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池县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样本特色产业村中还有很多农户仍偏重于传统农作物,资本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大坝村农户生计产出和生计资本总量最高。不同村黄花菜产业农户的生计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支撑力度仍有待提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有机衔接,帮助其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关键词 黄花菜产业;生计资本;农户生计;宁夏吴忠市盐池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5.029

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严重制约[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一些农村的发展状况正在逐渐改善,传统农业生产开始结合特色产业,同时农业生产功能由单一功能逐渐向多功能转变[2]。特色产业的发展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又是实现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全体农村居民的生计改善和全面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3]。

李玉恒等指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提升乡村地区发展质量并提高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强调地区特色产业有助于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的生计水平和获取稳定收入的能力[4-5]。陈秧分等引入“要素-结构-功能”框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与特色产业兴旺的理论基础,解析了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民生计资本的积极作用,认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6]。吴雄周等均指出,特色产业对农户生计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部分阻力,如对黔西南农村的研究发现,特色产业政策遭遇传统生计模式的排斥,因为对于农户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多倾向于将特色产业当作一种生存型资源,而不具有致富特质[7-10]。同时,当前多维度(即生计资本、生计方式和生计产出等)的研究较少,对不同区域相同产业的对比分析较少。

本文以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黄花菜产业为研究对象,从3个黄花菜基地各选1个样本村,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获取数据,在比较盐池县不同区域的黄花菜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对黄花菜产业区域务农的生计模型分析,研究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民生计产出和生计资本的影响。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区域

盐池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地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交界地带,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1′、北纬37°79′,总面积8 522.2 km2。盐池县黄花菜生产区属黄土高原地带,是鄂尔多斯地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干旱农牧业交错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黄壤,含40多种矿物质元素,这种特殊的土壤水质条件非常有利于种苗的成活,加之盐池县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实施,为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人文环境。

盐池县按照“控规模、提品质、树品牌、育龙头、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将黄花菜产业作为增收富民的重要产业之一,尤其是盐池县惠安堡镇和麻黄山乡附近建立了多个黄花菜产业基地,推动黄花菜特色产业高速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盐池县黄花菜种植面积约5 347 hm2,干黄花菜产量1.4万t,产值4.23亿元,带动劳务就业1.93萬人次,实现劳务创收7 870万元[11]。现阶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黄花菜产业,是在实践层面上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但该地区黄花菜产业发展近15年,尚未有统计研究黄花菜产业发展对农民生计产出和生计资本的影响。因此,研究该地区特色黄花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2  数据来源

2023年3月17—31日,对盐池县3个黄花菜特色产业基地所在地(麻黄山乡、大坝村和杨儿庄村)开展为期15天的调研。调研以结构化的问卷调查为主,针对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为辅。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农户家庭基本信息、黄花菜种植情况和结构、家庭物质资本和特色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等。通过调研,共获取3个村的入户访谈问卷231份和访谈报告11份,剔除无效数据4份,共得到有效数据238份。

1.3  生计模型

生计是指谋生的策略、方法或条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为应对外部负面影响(如自然灾害和社会冲突)或积极干预(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而适应性选择的结果。生计反应是指在适应外部环境冲击时的主动或被动生计行为(感知、意愿和行动),发生在不同的维度,包括生计资本、生计战略、生计产出和生计空间。

为了充分表达农村家庭对特色产业的生计反映,必须考虑生计资本的影响,涉及5种主要形式的生计资本,即自然资本(N)、社会资本(S)、物质资本(P)、人力资本(H)和金融资本(F)。通过分析盐池县农户生产和生活现状,构建盐池县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12-13]。如表1所示,自然资本主要为黄花菜质量和人均黄花菜种植面积;人力资本反映农户的家庭情况和劳动能力;物质资本反映家庭的固定资产组成;金融资本反映家庭收支状况;社会资本指农户家庭成员与外界的社交和人际关系等隐形资本。通过分类和赋值,共得到19组数据指标。

大多数现有研究以主观的方式分配权重,这对于判断盐池县生计资本可能不够精确。为了提高量化的可靠性,使用熵权法计算目标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加权方法,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选择性偏差。它根据观察提供的信息确定指标的权重,而不会降低评估指数的维度[14]。考虑到共有19个测量指标,采用主观加权方法会导致较大的偏差,因此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计资本。计算公式如(1)和(2)所示。

式中:D为农户生计资本总值;De为农户分项生计资本;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Yi为样本农户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e为生计资本形式;i为生计资本指标数量。

根据上述方法,特色产业村农户生计资本值计算方法和权重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池县黄花菜特色产业效益

农业发展和产业兴旺均对产出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5]。经过科学评估,专家认为大坝村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黄花菜,2009年起,区、县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黄花菜产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并按照种植面积为菜农配发了晾晒架,使每家每户都具备晾晒的基本条件,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黄花菜的积极性。2010年前后,杨儿庄村和麻黄山乡等也开始种植黄花菜。3个样本村中,除了前两年纯收益为负值(杨儿庄村第1年纯收益为负值)以外,往后每年的投入变化不大,产出在持续增加,尤其是2013年以后,单位面积年产量迅速提升至2012年的4倍以上,纯收益在不断增加(见表2)。可见,黄花菜特色产业对当地的农户收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  发展黄花菜产业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2.2.1  样本村农户参与黄花菜产业情况

特色产业是否被采纳,需要考虑以下2点:1)能否获得相对高价值农业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技术、资金,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服务等;2)是否存在相对高价值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即能够与相对高价值农业产品市场形成有效对接[16]。如图1所示,对3个样本村的238份调查问卷统计发现,69家农户仍然以传统农作物(玉米和水稻)种植为主,82家农户已完成由传统种植业向黄花菜特色产业的转型,87家农户处于过渡型状态(保留原有传统种植业,也发展有特色黄花菜产业),三者的占比分别为28.99%、34.46%和36.55%。继续划分处于过渡阶段的农户可以发现,3个样本村中,过渡型中仍集中于传统种植业,尤其是最早发展黄花菜特色产业的大坝村,参与黄花菜种植的农户数(26户)仍不足总量(56户)的50%,如图2所示。这种差异反映出样本特色产业村中还有很多农户仍偏重于传统农作物,存在由低效农业向相对高价值农业转型的障碍,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分析,从而促进全体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2.2.2  发展黄花菜产业对农户生计产出的影响

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户的生计产出。为了研究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产出的影响,将调查问卷统计的农户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变化作为指标,将调研结果分为高收入水平(高于15 000元·人-1)、中收入水平(6 000~15 000元·人-1)和低收入水平(低于6 000元·人-1)。

统计发现,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户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不同的样本村提升比例存在差异(见图3)。其中,大坝村农户有39%达到了高收入水平,51%达到了中收入水平;麻黄山乡中,17%的农户收入水平达到了高收入标准,42%的农户达到了中收入水平;杨儿庄村中,19%的农户收入水平达到了高收入标准。

相对于起步较早的大坝村,其他两个样本村的高收入人群明显较少,主要原因是黄花菜产业中人均种植面积、机械化、培训及产业链的完整度与前者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调查发现,麻黄山乡和杨儿庄村的低收入人群中,种植黄花菜的农户基本各占1/2,且低收入人群农户普遍认为黄花菜质量差是导致收入较低的原因,部分农户将其归咎于土壤条件和灌溉质量,但经过实地考察,以及对当地灌溉条件和土壤成分分析报告的研究,并未发现其与大坝村有明显的区别。在考察中发现,收入较低的农户普遍对黄花菜的种植、晾晒细节把握不足,整体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故收入较低主要还是受限于农民的技术水平低和初始投入的设备力度不足。

2.2.3  发展黄花菜产业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如图4所示,大坝村高收入农户生计资本指标情况明显优于中低收入群体,除了人力资本(H)外,各群体的其他资本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图5所示,除了自然资本(N)和物质资本(P),不同地区高收入群体的其他资本差别较小;对比图4,其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差异也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的结构具有明显影响,但不同收入组又各有差异。经过计算,各产业村的农户生计资本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坝村(1.75)、麻黄山乡(1.44)、杨儿庄村(1.38)。

3  小结

选取盐池县3个黄花菜特色产业样本村,选用生计资本模型解析各类差异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西北地区,大部分农户思想守旧,仍然偏重于传统农作物,但参与特色产业农户的生计水平明显大于未参与的农户。2)相同产业不同地区的农户生计资本总量存在差异,可能与产业发展时长、农民的初始投入和政府的补贴力度有关。

3)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的生计资本差距主要在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将特色产业落实下去,提高农户的生计水平,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睦欣,庞德良.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及其推进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9(12):116-123.

[2] 沈宏亮,张佳,郝宇彪.乡村振兴视角下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入户调查的微观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20(4):173-183.

[3] 刘卫柏,于晓媛,袁鹏举.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9,39(11):175-182.

[4] 李玉恒,宋传垚,阎佳玉,等.转型期中国农户生计响应的时空差异及对乡村振兴战略启示[J].地理研究,2019,38(11):2595-2605.

[5] 李玉恒,阎佳玉,宋传垚.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J].地理研究,2019,38(3):595-604.

[6] 陈秧分,刘玉,李裕瑞.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J].地理研究,2019,38(3):632-642.

[7] 吴雄周.产业扶贫农户生计协同响应机制的解构及实践[J].甘肃社会科学,2019(4):176-183.

[8] 王志涛,徐兵霞.产业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LDS的準实验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10):32-44.

[9] 宁静,殷浩栋,汪三贵,等.产业扶贫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效果: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准实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4):58-66.

[10] 袁明宝.压力型体制、生计模式与产业扶贫中的目标失灵:以黔西南L村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19-25.

[11] 吴钰,葛志军.宁夏红寺堡特色黄花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22,43(3):75-81.

[12] 赵雪雁.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4):687-698.

[13] 赵雪雁,刘江华,王伟军,等.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以陇南山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6):982-995.

[14] OWUSU V, ABDULAI A, ABDUL-RAHAM S. Non-farm work and food security among farm households in Northern Ghana[J]. Food Policy, 2011, 36(2): 108-118.

[15] 陈莉,钟玲.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的可行路径:以小农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2017(5):116-122.

[16] 马彩虹,袁倩颖,文琦,等.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5):784-797.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