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式托育的公众关注与发展建议
——基于知乎问答话题的文本分析
2023-11-03邱毛
邱毛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部, 湖北 黄石 435109)
一、问题提出
人口问题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我国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1],这也是我国总人口近61年来首次迎来负增长[2]。人口呈现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育意愿低迷,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低生育国家行列[3]。有研究发现,我国60.7%的女性不愿意生二孩是因为没人帮忙看孩子[4],因此,发展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照护对于提升女性生育意愿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展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等文件,随后各个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意见。当前,发展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成为提升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而家庭式托育以其规模小、师生比小、环境与家庭相似、有利于婴幼儿较快适应等优点,日益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关注。
国内关于家庭式托育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国外家庭式托育实践经验的介绍, 较少涉及国内家庭式托育的发展现状。如刘天子通过对澳大利亚家庭式托育发展模式的探讨,提炼出“管”“办”“评”三个层面的关键要素,提出我国应借鉴其发展经验,从宏观管理体制、财政分担机制以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对家庭式托育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5]。王兴华、张萌萌从政策工具视角,探讨了日本、法国、英国、丹麦等国家家庭托育政策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家庭托育管理规范缺失的问题[6]。
在网络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对热点事件的看法,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看法往往更主动,这些感性或理性的原始资料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普通公众的看法,具有丰富性、社会性和开放性[7]。这也为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借助网络平台,从公众视角出发了解发展现状。知乎作为大型网络社交平台,其答复者相对而言更加理性,通过对他们问答的分析有助于更客观全面了解事件的产生发展过程[8],所以,知乎常被学者们视为搜集研究资料的重要渠道。如梁艳艳、刘晓基于知乎文本分析,对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逻辑与发展定位进行了相关研究[9];张凤娟、张明超以知乎话题为数据资料,对“双一流”政策实施后的公众反应、关注热点进行了相关研究[10];侯佳静、潘莉基于知乎平台中关于教育内卷的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教育“内卷化”的表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11]。本研究选择知乎作为数据资料的收集来源,以扎根理论分析相关资料,从中了解我国公众对家庭托育的认知现状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笔者以“家庭托育点”“家庭式托育”为关键词,在知乎平台检索相关的问答,检索时间为2023年8月20日。经过人工筛选,去除相关度低的问答,最终收集到有效问答59份,作为研究分析的原始材料。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一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通常,研究者对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分析比对,形成编码,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5]。本研究以搜集到的知乎问答文本为分析材料,进行逐级编码,最终归纳出我国家庭式托育的公众关注现状。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常见的分析质性研究材料的Nvivo11 Plus软件。首先,将筛选出的59份知乎问答合并为一个文档,导入到软件中,对文本中的材料进行分类标签。其次,对标签进行概括提炼,进而建立相应的参考点。最后,对参考点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合并,归入上一级的节点,形成三级编码。
(三)编码
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在充分阅读原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做好备忘录,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表1节选了开放性编码的结果。
表1 开放性编码示例(节选)
2. 轴心编码
轴心编码又称为主轴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完成后,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概念的上位概念——类属,将开放性编码中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后形成概念化类属(表2),在归纳概念化类属的基础上形成范畴化类属(表3)。
表2 概念化类属(节选)
表3 范畴化类属
3. 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又称为核心编码,是指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类属之间的关系整合形成核心类属。如表4,本研究在主轴编码形成的12个范畴化类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总结归纳,整合形成了4个核心类属,分别是家庭式托育的内涵认知、对家庭式托育建设秉持的态度、家庭式托育的发展要素以及家庭式托育的影响因素(如表4)。
表4 家庭式托育关注话题编码
12个范畴化类属和4个核心类属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社会公众视角下家庭式托育发展关注现状框架(如图1)。
图1 家庭式托育的公众关注框架
三、结果分析
(一)家庭式托育的内涵认知
家庭式托育的内涵认知是指现阶段社会公众对家庭式托育的基本认识,也代表着家庭式托育概念的社会传播度。该核心类属主要包含两个范畴化类属,分别是概念认知和价值认知。
1. 家庭式托育的概念认知
家庭式托育的概念认知是指当前社会公众对“家庭式托育”概念的理解和看法。有人将家庭式托育定义为一种新兴的模式,“一般而言,家庭式托育就是个人、家庭或机构在居民住宅中,以收费的形式为婴幼儿提供照顾服务的一种新兴模式”“所谓家庭托育,指的是公民个人或者家庭以自有的住宅为场所,为0~3岁婴幼儿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也有人将家庭式托育定义为一种服务,“主要由个人、家庭或机构在居民住宅中以收费的形式为0~3岁婴幼儿提供照顾服务”,且他们认为家庭式托育具有多个特点,比如“抗风险能力强”“方便家长接送,面积不大,投入成本低,服务灵活,收费合理”。对于家庭式托育的质量,有人认为,“这样的幼儿园,不光采用的是目前世界领先的教育理念,还是小班混龄教学,通常这样的幼儿园园长都是某幼儿教育领军人物,带班教师也都精通某一方面教育的精髓”,也有人认为质量低下。基于对政策文本的理解,他们也意识到了家庭式托育的限制,如“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
2. 家庭式托育的价值认知
价值认知是公众对家庭式托育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对于家庭式托育的价值,人们多将目光聚焦于对幼儿、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作用上,如在讨论关于家庭式托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时,他们关注此种托育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带来的影响,“因为0~3岁婴幼儿最好的生存环境是在家庭,在家庭托育点开展托育养育,婴幼儿就没有很强的疏离感”“园所开在居民楼内,邻里关系更为紧密、便于建立信任”。在讨论关于家庭式托育对家庭的作用时,他们从家庭实际出发,认为“可以有效地解决家里无人带娃儿的境况”“解决了各自居住区内幼儿家长的托育需求,距离也很近,接送方便。”在讨论关于家庭式托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时,“增加了就业人员和就业率”“设家庭托育点,正是普惠托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二)对家庭式托育建设秉持的态度
秉持的态度是指现阶段社会公众对于家庭式托育事业发展的态度,这种态度也表明了人们对于进一步发展家庭式托育的期望值,有助于透视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该核心类属包含了三个范畴化类属,分别是积极态度、消极态度以及观望态度。
1. 积极态度
秉持积极态度的人主要从市场和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发展大趋势出发,认为现阶段我国发展家庭式托育非常有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育儿需求的增加,形成较大市场,如“很多带娃父母初进市场,原本花钱的行为不但可以减少,甚至赚钱,他们对于盈利的需求不那么敏感,所以,整体市场的规模会在短期增长,托育的收费平均价格会下降,托育市场将疯狂地迈向增长”。在发展前景方面,家庭式托育因规模等优势,抗风险能力强,“诸如疫情等突发情况,大规模托育很难长时间承受昂贵的房租水电等压力,而家庭式托育规模较小,如遇突发情况能更加灵活应对,利于稳定发展”。因此,家庭式托育也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家庭的主要生长模式”。
2. 消极态度
秉持消极态度的人主要是从现阶段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认为家庭式托育的发展存在一定难度。“普通的家庭作坊是很难实现托育目的的,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行)”,“很难规模化,更难商业化,比较依赖妈妈平时的交际”,所以他们认为发展的前景不可观。而且在可行性上,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设置的门槛太高,开不起来。设置的门槛太低,就又脱离了办理家庭托育机构的初衷。除非有相关部门的扶助,或者对进入家庭托育机构的孩子,进行一定的补贴。至少社区应该帮助有意愿开展家庭托育点的人,给他们开一些方便之门,不然很难实行”。
3. 观望态度
对于我国家庭式托育建设秉持观望态度的人主要是认为当前家庭式托育发展在我国属于发展初期,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能发展起来,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如“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时间,无数的人才和专业技能需要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也有人提出,“模式尚在摸索阶段,是政府承办、社工团体支持服务,还是幼托转型、民办私立全资?”他们期望发展,但是对具体的发展趋势又不无担忧。
(三)家庭式托育的发展要素
家庭式托育的发展要素核心类属包含了四个范畴化类属,分别是招收幼儿、师资质量、教育内容和环境建设。
1. 招收幼儿
足够的生源是家庭式托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体现。现阶段,对于家庭式托育,人们认为招生较为简单,压力较小,“家庭式托育依托于社区关系,邻里之间沟通便捷且信任度较高,加上家庭托育托位少、生源覆盖范围小,招生压力较小”。生源也较为明确,“建议刚开始做好本小区的客源即可”。
2. 师资质量
师资质量是家庭式托育的质量保障,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对于师资质量,人们关注的主要有师资的稳定性、人员资质和师资培训方面。如人们会关注“老师稳定吗?”在人员资质方面,则会关注其专业性,如“家庭托育点工作人员素质保障问题,托育点工作人员的入职标准是什么?如何保障工作人员素质?”在专业人员培训方面,多持积极态度,强调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3.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家庭式托育的质量保证,也是高质量家庭式托育的最终追求。现阶段,对于家庭式托育的教育内容的关注点集中表现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两方面。在教育理念方面,“深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和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供安全、健康、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培养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在课程建设方面,“家庭托育机构不光是管孩子吃饱穿暖的,里面的课程怎么设置?怎么跟一般的托管机构区分开来,拥有它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课程内容是大家关注的关键点之一。
4. 环境建设
良好的环境是教育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家庭式托育的环境建设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建设和信息化两方面。如在安全性方面,“这种场所的安保也必须重视,毕竟现在偷孩子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的”“家庭托育机构所在的住房必须符合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信息化程度较低,还是比较传统的运营方式,难以满足家庭日渐多元化的看护需要”“支持政府管理部门或与第三方合作推出相关的APP,以方便有托育需求的家长搜索本地的家庭式托育机构,并能对相关机构进行评分。”
(四)家庭式托育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是指公众视角下影响我国家庭式托育发展的因素,正确认识影响因素有助于我国家庭式托育的健康发展。该核心类属包含了三个范畴化类属,分别是政府支持、家长支持和投资成本。
1.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是指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在发展方向上给予指引等方式来促进我国家庭式托育的发展。有效的政府支持能够规范发展,为家庭式托育提供动力支撑。现阶段,公众也意识到了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在政策指引方面,强调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如“要求太高,有可能导致政策无法落地”,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帮助,“希望各地政府能有牵头几个部门,做到每月至少一次上门检查,包括一些基础培训也可以上门提供”,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家庭式托育的健康发展。在财政支持方面,希望“各城市根据自己情况对于家庭托幼提供一定补贴,比如个人所得税,住房水电补贴等”或者“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支出,参考社区办园点的补贴方式给予托育机构租金等补贴”。在运营流程方面,人们较为关注运营程序以及费用收取,各种手续流程的办理,如备案、选址、监管等;在费用收取方面主要表现为定价较为困难或担心收费过高。
2. 家长支持
家长支持是指家长对于该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家长群体作为家庭式托育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充足生源的决定因素。现阶段,公众对家长支持方面主要聚焦于探讨收费和稳定性两方面,在收费方面,认为“家庭托育各项要求一个不少,各种检查资料、管理、饮食、健康、养育,人员要配齐一个不少。但每户经营者的招生限额是5人,这样分摊下来的生均成本会很高。谁来出钱?是父母吗?既然都出得起高价了,为什么不请1v1?”因此,对于家庭式托育的费用支出是家长是否支持该事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稳定性方面,“如果托育点盈利不佳中途停办,已经入托育点的学生如何安排?如果跟教培机构一样,孩子半路突然没地方去了,那就麻烦了”。
3. 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是指开办家庭式托育服务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成本,公众对于家庭式托育发展的成本预算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认为成本高,“前提条件就是你要租或者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最少要一百多平方米。这种情况下,再去雇佣专业的老师或者拥有专业知识的保育员、厨师、医生等,加上水电煤气费,一个月的支出其实很高。”也有人认为成本低,如“价格便宜。因为在家庭开展托育,水、电、气暖都是民用的,大大降低了家庭托育点的成本,故而机构经营者收费也很低”,同时,人们也认为“市场没有回应前不要投入资金”。虽所持观点不一致,但关注点都集中在投入成本上。
四、我国家庭式托育的发展建议
(一)畅通渠道,深化公众认知
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是家庭式托育发展的动力来源,为进一步深化公众的认知,增强家庭式托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畅通渠道,增强信息传播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开发线上传播渠道,提升公众对相关概念的接受度。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建立专门的家庭式托育宣传网站,定期投放相关讲座视频以及上传各地家庭式托育发展数据,让更多人通过网站了解家庭式托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号或者利用官媒宣传等方式,宣传有关信息,进而提升家庭式托育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深耕线下渠道,深化公众对家庭式托育的理解。如社区可组织相关的政策宣讲会,通过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家庭式托育,此外,社区也可通过宣扬优秀家庭式托育点来提升公众对其的认知。政府部门可设置家庭式托育咨询的专门窗口,为公众提供权威解释和开办家庭式托育的相关服务。
(二)合理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是转变公众态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式托育长远发展的基础。我国家庭式托育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要进行合理规范,完善顶层设计。首先,完善家庭式托育资格准入机制。家庭式托育的发展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促进其良好发展,必须从影响因素着手,强化外部力量的支持,共同促进家庭式托育的发展。做好家庭式托育准入规范,通过颁布相应的政策文本,在简化办学登记、注册备案等办学流程的基础上,对准入条件进行细化,从源头上保证家庭式托育的发展质量。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建设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将家庭式托育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举办者和家庭三者所需要承担的比例进行合理规划,最大程度上加强政府的财政投入,减少办学者对于投资成本的顾虑。最后,建立常态化质量监管机制。一方面要出台相应的家庭式托育服务质量评估标准,让家庭式托育质量监管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调动基层政府组织,对家庭托育点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检查,做到监督常态化,以保证家庭托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要素,提升服务质量
高质量的服务是家庭式托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现阶段我国家庭式托育发展的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要素,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家庭式托育的服务质量。
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的师资是高质量托育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一是提升培训质量,高校是职前培训的主要阵地,要承担起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鉴于现阶段家庭式托育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高校不仅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其今后加入家庭式托育行业奠定基础;并且,由于0~3岁婴幼儿的照护与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还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关课程。在职后培训方面,要充分利用举办者、社区、基层政府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多样化培训方式,以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二是严把资格准入关。通过设置专业人员准入标准,对家庭式托育的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知识储备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严格把关,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基础。三是提升福利待遇,设置薪资福利标准,保障从业人员的待遇,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进而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要规范课程设置。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课程内容对于婴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家庭式托育的服务质量建设,可以在《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课程建设经验,如英国教育标准局2021年修订的《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结合家庭式托育的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课程标准,以指导家庭式托育的发展。
最后,要营造安全的教育环境。要严格遵守《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婴幼儿健康养育的基本要求,在房屋通风、日照、温度、照明等方面以及房屋结构设施设备、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用具等方面严格把关;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多方参与,实现合作共赢
作为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式托育的发展需要充分借助外部支持力量。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在方向指引、制度建设、财政投入等方面做出科学设计,扮演好指挥者、监督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其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家庭托育点的建设中来,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要求,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开展民办性质家庭托育点,激发家庭式托育点的建设活力。最后,家长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解读,具体了解家庭式托育的发展价值,树立正确的择园观,以及加强与托育点的合作意识,共同促进家庭式托育的发展。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为我国家庭式托育的发展增添凝聚力与活力,共同促进家庭式托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人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降低,其中重要原因是托育供应不足。家庭式托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托育方式,在提升生育意愿、缓解人口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家庭式托育发展需要公众具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需要清楚内部发展要素以及外部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公众认知、顶层设计、服务质量以及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以厘清家庭式托育的现实逻辑和发展方向。
现阶段我国家庭式托育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为充分实现家庭式托育的价值,需要在充分了解国外家庭式托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家庭式托育发展情况开展相关调研,了解家庭式托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出更加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促进家庭式托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