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科技,谁在掌控谁

2023-11-03席瑞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具效率科技

本期主持人

席 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奇葩说》辩手

今年高考的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当我们从作文考题里跳脱出来,置身于现实生活来思考,面对无处不在的技术,你怎么看待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1 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什么?

刘家亦:出门只要带上身份证和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

任 洁:技术让我做到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比如足不出户地享受美食、购物,和朋友随时随地“线上团建”。

盛逸舟:技术不仅给医疗、社会治理等方面带来了便利,也让普通人的视野更加广阔,我们不仅经营自己的生活,也能感受他人的人生。

刘振炜:科技不仅能为我们搜罗信息,更能助推个人观念的改变。我们博览各种各样之人,能以更包容的心态接受多元文化。

鲍映辰:最大的便利是对信息的云处理,让我们在需要时即可找到相关信息。同时,技术让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泛,让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共享学习资源。

王 辉:技术拉近了我与一切事物的距离,如沟通的距离、出行的距离、知识的距离……技术缩短了重复性工作的时长,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从而拉近了我与更好的我之间的距离。

赵昱洁:技术的一大好处是时时刻刻的记录,这让未来的我可以从海量的编码中提取出需要的回忆。

2 你觉得技术让你变得更不自由吗?

黄定安:我在手机和社交媒体上浪费了大量时间。手机的不间断通知,也让我难以集中注意力做其他事。

郑妙可:教室里安装了360 度无死角监控,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让我觉得很不自由。

诸子睿:有些同学没有条件或者不会刻意去了解网上的热搜、热梗,导致没有共同话题在班上被排挤,有些同学为了尽力与大家信息同步而活得很累。

任 洁:社交软件大多有显示是否“在线”等功能,这让我无法逃避不想进行的社交活动。我也不敢在网上随意发表观点,生怕被围攻。

刘佳敏:我常常被网上的声音影响,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变得飘忽不定。

王奕晴: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感觉大数据比我更了解自己。

陶 影:技术的发展让城市成为精密的仪器,让人成为“工具人”。

鲍映辰:技术会选择性地呈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

盛逸舟:在网上,我们关注“爱豆”、陌生人的生活,反而会忽略身边的亲情、友情和爱。

张嘉豪: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东西正在被科技蚕食。以前我喜欢约上好友逛书店,沉浸于书店的氛围,而现在大家都用软件读书。科技的发展,也让实体书店难以生存。

席 瑞: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科技导致我们过度沉溺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比如社交媒体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和注意力,过分注重网上关系而忽略了身边的人,等等;二是科技对人的规训,比如运用监控来监督学生学习,社交软件“在线”状态的显示让人无所遁形,“信息茧房”的封闭,以及对时间和效率的追求,使人变成了“工具人”。为什么作为工具的科技,越发展却越让我们自身变成了工具?似乎科技在创造一些自由的同时,也给我们戴上了新的枷锁。

席 瑞: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与信息技术的普及,科技早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了每个人可利用的工具。因此,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具体可感的。同学们的回答可以总结成两类,一类侧重于便捷,另一类侧重于联结。当然这两者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前者如有的同学说现在一台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搞定消费、通信、身份证明等诸多事情,还有的同学提到我们可以搜索到海量信息,云技术能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及时存储。后者则是科技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与更广阔的世界、他人发生联结,比如网购、云聚会,在看见更多人生活的同时也记录自己的回忆。一言以蔽之,科技拓宽了我们生活的广度,又加快了世界运行的速度。

3 对于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你觉得有办法解决吗?如果有,怎么解决?

齐 喑:人才是技术的主人,比如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要明白为什么使用手机。如果是为了聊天,就不能转而沉迷于游戏。

林兮予:技术只是工具,不能过于依赖。该动手时,我们还是要自己动手,如在使用导航时要有意识地培养方向感,在空闲时自己打扫房间,等等。

管浩企:首先,我们可以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专注于有意义的线下活动。其次,我们可以定期进行“数字断舍”,清理无用的信息内存。我们还可以屏蔽通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更有效地规划时间。最后又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通过与家人、朋友面对面的交流,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赵昱洁:从研发者的角度,进一步完善算法(打破“信息茧房”)和防沉迷机制。

刘振炜:拓宽学识,提升自我,从而认识到科技的利弊。

刘家亦:一是“以毒攻毒”,通过改进、创新技术,解决其负面影响;二是从国家、社会层面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标准。

周明蔚:我们可以选择更安全、更注重隐私保护的软件,同时,关注一些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

陈圣悦: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类的需求。若我们对技术存在意义的认知不断被完善,就能削弱它的负面影响。

郑妙可:技术的负面影响几乎都是操控者引起的。比如有人利用AI换脸做坏事,很多人却将责任推到技术研发公司上。在别有用心的人手里,技术就会产生危害。对我们个人来说,要始终保持正直、善良。

吴翁淇:在后真相时代呼吁真相,学好语文,在思辨中沉潜自我。

席 瑞:多数同学提到了自律,无论是加强思辨能力,还是强调应该有节制地使用手机。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现阶段的互联网平台正在想尽办法让你“支付”时间,且乐在其中、无法自拔。对互联网经济而言,日活跃用户数量决定了产品的商业价值,因此程序员、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都在绞尽脑汁地希望你多停留在这些App中,甚至让使用界面遮蔽时间,让你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完全靠个人来抵挡这样一套无数人参与的商业逻辑,是很困难的。有些同学提到了企业与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确定一些伦理底线,可大多比较空泛,或许这对阻止信息泄露这样违法的事情比较有效,但难以消解我们被科技规训的不自由感。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的前半句比较好理解,比如高铁、飞机的普及,让我们能够在一天之中“闪现”全国,再比如通信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即时通话、进行视频聊天。这也是我给同学们的第一问,关于科技发展的好处,同学们的回答都指向了效率的提升,而效率就是我们对待时间的一种视角。按照科技乐观主义者的想象,效率的最大化,最终能够让我们更精细地掌控时间,从而变得更自由,实现对人的解放。

然而,科技发展并未如前述设想那样。比如,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即时联络已是家常便饭,在不用苦苦等待朋友、家人反馈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越来越多不想回应的信息,于是,接踵而至的消息提示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再比如,各种会议软件让我们能在家开展工作,但也意味着我们要随时待命,没有了“下班”的概念。追求效率本是为了解放时间,然而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效率,当效率的追求越来越没有终点的时候,我们深陷其中,成了别人追求效率的工具。

不仅如此,各种App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与时间,我们在短视频、热搜、娱乐八卦中“支付”了自己的休闲时间,甚至意识不到时间流逝之快。反过来,这又造成了我们陪伴手机太多,陪伴现实世界的家人、朋友、爱人太少的现状。

最后,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角度。人与时间的关系,其实也是人对时间的体验方式,科技追求效率化的另一种后果就是时间被均质化了。我们都知道,时钟是标示时间的工具,但时钟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以科学的姿态强化了我们对时间的流失、效率的追求的体验。伴随科技的发展,我们不再看时钟,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手表、手机对时间的显示。然而,人们对时间的体验却从来不是匀速的、均质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时刻,你觉得时光飞逝,非常可惜;也会有一些时刻,让你觉得度日如年,非常煎熬。正是关于时间体验的不同,构成了我们对现实世界丰富的感受。可如今,我们只盯着那块表,忘了自己的心。追着表走的,都是时间的仆人。

梭罗曾感慨过:悲哀啊,人类已经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了。科技改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还有我们思考、交往、生活的方式。只有反思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开被规训的钥匙。

插 画 陈木小

学生记者 韩 政 王沈伟 马思鸣

郑络予 周婷婷 王奕晴

陈圣悦 陶 影 赵昱洁

猜你喜欢

工具效率科技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巧用”工具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