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储位优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3-11-03张慧丽赵亮曹凯徐贞贞陈静静田京辉许昌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许昌461000

中南药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发药药量调配

张慧丽,赵亮,曹凯,徐贞贞,陈静静,田京辉(许昌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 许昌 461000)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推进医院“智慧药房”建设,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促进新时期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1]。智慧化药房建设已经成为医院药房发展的新目标,也是现代药房发展的必然趋势[2-4]。近几年,自动发药机在我国各地许多医院相继开始应用,其科学合理地使用能使药师工作模式发生极大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剂准确率[5-6]。但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期维护和程序的持续改进,以满足医院的个性化需求。

为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型,我院门诊药房于2020年12月引进江苏艾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IRON-1200型全自动发药机1台(包含高发部分和1号机器,见图1),用于盒装药品的储存和调配,另外配备2台智能定位调配机用于异型包装药品及拆零药品的储存和调配。设备使用初期主要依据经验发药数量和药盒包装尺寸决定放入机内的药品品种和数量。但随着医院用药目录品种的不断调整、药品包装盒的改变以及疾病随季节变化的规律,需要不断调整机内药品品种、数量及储位,以充分利用机内空间[7]。本研究根据我院药房实际工作,探索一种相对较简单、易懂的算法用于调整入机药品的储放品种及数量,用于提升自动发药机轨道利用率,减少加药次数,提高配药速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旨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促进医院药学发展[8]。

图1 自动发药机(A)和智能调配机(B)的实物图

1 资料

通过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发药机管理软件获取2021年8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期间的出药记录、上药记录、药品所占轨道数、单轨道储药量数据,统计出机内药品的总出药数量、高峰期出药量以及平均每日加药次数。

2 方法

2.1 高峰期出药量确定最佳储放量及最佳轨道数

将药品的每日出药记录从大到小依次排列(舍弃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较大的几个出药数据确定高峰期出药量,即机内最佳储放量,药品的最佳轨道数等于最佳储放量与满槽数量的比值。本文以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为例,8~10月出药数据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下(单位为盒):40、39、39、36、36、36、34、34、33……,由于前几个数据差异不大,由此确定高峰期出药量为40盒,结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单轨道储药量为18,得出最佳轨道数为高峰期出药量/单轨道储药量=40/18=2.22(个),实际中可把轨道数设置为3个,每日一次性将3个轨道储满药品,即每日加药1次即可满足高峰期的出药量。

2.2 药品的储位优化原则

由于自动发药机的空间有限且轨道尺寸固定不变,药师无法将机内所有药品均按照最佳储放量调整轨道数。对于最佳轨道数≥5的药品,不但占用大量的轨道,更会增加加药时间(机械臂单次加药量少)。此时就需要考虑将其移到自动发药机的高发部分。因为高发部分的轨道宽度可以根据药品宽度调整,并且单条轨道储存的药品数量要远大于机内轨道。由于加药是人工直接批量上药,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机械臂单盒加药的时间,同时也可将高发部分出药量不大的药品移入自动发药机轨道内。对于每月平均出药量≤10盒的药品,说明其药品用药频率低,如果持续放到自动发药机,就会减少这些药品的周转率,增加药品质控管理的难度,此时需将其移到智能定位调配机,由于智能调配机储药量小,为减少加药频次,可将智能定位调配机出药量大的药品移入自动发药机1号机。

2.3 根据处方联用规律适时调整机内药品位置

在优化最佳轨道数的同时,可从大量处方信息中提取出药频率高的药品联用规律,将联用药物配比高的药品分到临近层的轨道,可减少药品传输行程,缩短出药时间。

2.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各指标数据,进行储位优化前、优化后指标的对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药品储位的优化结果

2021年1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按照总出药量的大小共持续优化药品品种180种,包括出药量较大的前100名药品、出药量极小的后48种药品、入机新药14种、高发移入的5种药品以及智能调配机移入的13种药品。采用高峰期出药量计算最佳轨道数,由于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小儿青翘颗粒、益气和胃胶囊等8种药品计算的轨道数≥5条,故将其移到高发;而盐酸司来吉兰片、盐酸米多君片、盐酸乐卡地平片等48种药品每月平均出药量≤10盒,为减少轨道占用率,将其移到智能定位调配机(见表1)。另外,根据出药量的大小,可将高发部分及智能定位调配机的部分药品移入1号机器(见表2),使自动发药机得到充分利用。

表1 1号机内部药品品种数及轨道数目的优化

4 自动发药机储位优化的成效分析

自2021年11月开始,经过3个月对其储位不断的优化探索,单张处方调配时间、加药次数及上药时间减少,自动发药机以及实时发药窗口发药率增加。选用SPSS 22.0软件对优化前后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1 单张处方调配时间

经过3个月的储位优化,单张处方平均调配时间由(20.65±6.94)s缩短至(11.84±4.14)s(见表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7,P<0.001),单张处方调配时间越短,说明机器调配速率越高,同时患者等候取药的时间越短。

4.2 自动发药机发药率

自动发药机发药率是自动发药机发药量占门诊药房总发药量的比率。储位优化后,自动发药机发药率从78.69%提升到85.21%(见表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657,P<0.001),其值升高,表明更多药品通过机器调配,机器的利用率增加。

4.3 实时发药窗口发药率

实时发药窗口发药率是通过直发窗口发出的药品量与门诊药房总发药量之比。本药房共设置1个直发窗口和4个混发窗口。直发窗口的药品全部由自动发药机调配,具有调配速率快,无需调配药师的优点;混发窗口的药品由发药机和药师手工共同调配。实时发药窗口发药率28.49%提升到40.00%(见表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77,P<0.001)。结果表明,持续优化机内药品储位,可提高实时发药窗口的发药效率,减少人工调配的时间。

4.4 加药次数

为保证正常的出药速率,每日需要向自动发药机补充药品,补充药品次数越少,表明设置的药品轨道数越合理。由表3可见,自动发药机加药次数从平均每日(5.16±1.27)次减少至每日(2.10±0.70)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83,P<0.001);上药时间从(3.78±0.54)h缩短至(1.75±0.3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10,P<0.001)。结果表明,持续优化机内药品储位能大幅度减少上药次数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使药师能更好地投入到药事服务中[9]。

5 讨论

5.1 自动发药机储位优化的重要性

我院为一所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患者疾病呈现多样化,处方构成特点呈现药品品种多且比较零散。如果自动化发药机储放药品只依据其经验发药数量和药盒包装尺寸决定放入的品种和数量,并且随意加入药品,就可能导致某些药品的库存量不够当日使用,需要多次补药,增加工作量;某些药品的库存量太大,既增加加药工作时间又浪费轨道。所以随着患者的用药需求、医院用药目录品种的不断调整、药品包装盒的改变以及处方联用药品的规律,需要不断调整机内药品品种、数量及轨道数目,以充分利用机内空间,减少加药次数,提高调剂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符合智慧化药房建设的要求。

5.2 采用高峰期出药量求药品最佳轨道数优势

目前文献报道的储位优化是通过设定轨道利用率最佳值来调整储放轨道数,用公式描述即为:F=N/S=N/(Q×V)(F为轨道利用率,N为某药品的平均日发药量,S为机内某药品的最佳储放量,Q为某药品占用的轨道数,V为每条轨道储放药盒数),并且通过设定某药品S最佳与N的倍率关系,通常文献设定S最佳=1.5N,即根据公式求出Q[7]。此方法计算相对方便,但不是所有的药品最佳储放量与平均日发量都存在1.5倍的比率关系,所以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医院及所有的药品。

与设定轨道利用率优化储位相比,高峰期出药量求药品最佳轨道数适用于不同地方不同药品的储位持续优化,方法简单易懂、准确可行,能快速判断出机内不同药品的最大库存数是否满足门诊药房当日的用药需求,是一个符合规定且人性化的创新应用,可为其他医疗机构智慧化药房的储位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药师可结合本院患者的用药需求和疾病的季节性规律,定期导出出药记录,获得高峰期用药数量,及时调整机内药品的品种和轨道数。

5.3 根据处方联用规律储放药品的优势

如果同张处方中几种药品存储轨道离得较远,自动发药机传输皮带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把所有药品传输到发药出口,所以药品的存储位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处方的调配速率。药师可结合本院实际处方用药情况,将具有关联性的药品存放在临近的储位,可缩短传输带的工作距离,提高处方的调配速率[10]。除此之外,还可结合Apriori算法挖掘药品之间的关联规律[11],持续优化机内药品的位置,设计出最优的出药路径,加快自动发药机的调配速度,进一步完善智慧化药房工作流程,促进其发挥最大效能。

5.4 储位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药师在选择轨道时应注意轨道与药盒之间须预留一定的空间,如果预留空间不足,会导致药盒不能顺利滑入轨道,出现药盒拱起甚至空缺现象。反之,当药品批量滑落轨道后,则会导致药盒在轨道倾斜甚至重叠现象,不但造成机内库存不准,而且影响出药和补药的正常操作。其次,由于自动发药机的空间和轨道数是一定的,药师无法将所有药品都按照处方联用规律和最佳轨道数优化来优化,且每月若将所有药品按最佳储药量来调整机内药品轨道数,无疑会增加药师的工作量,因此,药师可根据本院出药频率的大小依次优化。最后,自动化发药机虽然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调配模式,但同时也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自动化发药机运行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药师除了学习药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基本的设备维护知识和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以保证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转[12]。

猜你喜欢

发药药量调配
养猪饲料巧调配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智慧药房自动发药装置专利技术分析
两倍药量
大气调配师
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西药房排药及发药效率中的作用
门诊西药房配发药新模式初探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药量适中
调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