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2023-11-03李鹏李宇轩张园园李星星燕荣锟林谦李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益气中医药大学

李鹏 ,李宇轩 ,张园园 ,李星星 ,燕荣锟 ,林谦 ,李岩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发病率、病死率及再住院率较高,预后较差[1]。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失和是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2-4]。气与血,一阳一阴,互根互用,相互维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母,血能化气,亦能载气。气血正常运行,脏腑阳气得以温煦,阴精得以滋养,人之身体平和健康。气血关系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造成多种疾病发生[5]。近年来,中医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较多。为解该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及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方式直观展示[6],为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1:“心力衰竭”或“心衰”;#2:“气血理论”或“气血”或“气虚血瘀”或“益气活血”;#3:“中医药”或“中医”;#4:#1和#2和#3。检索时间范围为自建库至2022年8月。检索日期:2022年9月1日。

1.2 文献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心力衰竭气血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文献、学位论文。

排除标准:①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无关的文献;②成果、会议、标准等文献;③综述、Meta分析等非原始研究文献;④重复发表文献。

1.3 数据处理

合并相同单位不同名称,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机构曾用名规范为现用名,如“贵阳中医学院”规范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合并同类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统一为“心力衰竭”。合并相近表述,如“中医药”“中医药治疗”“中医药疗法”统一为“中医药疗法”等。

1.4 数据分析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3.5.0.9054软件,结合人工阅读模式删除重复文献;阅读摘要与标题、原文排除无关文献,得到最后纳入文献。将纳入文献由Refworks格式导出成txt文件,另将文件名称设定成“download-##”形式,置于input 文件夹。采用CiteSpace5.5.R2内置数据转换程序将该数据文件转化成软件可读取的数据形式[7]。

关键词同时出现频率为共现性,高频率出现一定程度上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8-9]。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关键词分类、分布、出现时间等特点,更直观体现研究话题、研究内容和关联关系[10-11]。共现性与中心度密切相关,共现性高的关键词与中心度大的关键词同时出现概率更大,相应关键词于共现网络中的影响程度越高[12-13]。一般认为中心度≥0.1的节点为关键节点。采用LLR算法对共现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网络的聚类模块值(Q)>0.3代表聚类结果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0.5提示聚类结果合理[14]。基于聚类结果,选择时间线(Timeline View)视图进行时间线分析。Burstness菜单下设置参数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参数设置:设定时间跨度为“1988-2022年”,时间分区以“1年”为1个时间切片,节点类型分别为作者、机构和关键词,TOPN=50,TopN%=10.0%,采用Pathfinder网络算法,其余参数保持默认设置。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得到文献5 933篇,其中CNKI 2 356篇、VIP 857篇、万方数据2 720篇,删除重复文献2 121篇,据筛选标准剔除文献2 284篇,最终纳入1 528篇文献。

2.2 发文时间分布

纳入文献发文时间分布见图1。2000年之前发文量较少,间断发表67篇;2000年之后发文量逐年增多,2020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66篇;2021年与之相差不大,2022年因为数据不全,发文量仅58篇。总体来看,至2022年,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领域年发文趋势为波浪形增长。

2.3 研究机构

绘制研究机构共现网络,见图2。图谱包括87个节点、5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 9。由图2可知:①发文量最高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2篇),其次为辽宁中医药大学(38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7篇)、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篇)。目前该领域发文机构主要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②中心度排名前5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表明上述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较多。③同地域或邻近地域院校及医院合作较紧密,如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机构紧密合作;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核心,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机构紧密合作。④研究机构之间跨地域合作关系较少,主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与其附属医院形成合作网络,提示跨地域研究机构合作尚待加强。

图2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机构共现网络

2.4 核心作者

绘制作者共现网络,见图3。图谱包括194 个节点、27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4 8。网络密度较小表示该领域作者间尚未形成广泛合作模式。由图3可知:①发文作者有2 733位。其中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张艳,发表45篇;其次为杨冬花15篇、王硕仁11篇、赵明镜11篇、王振涛10篇。②中心度排名最高的有4位,分别是张艳、王振涛、朱明军、王亚红,表明其合作者较多。③主要形成以张艳、赵明镜、杨冬花、王硕仁、王振涛为核心的5个较大的合作团体。从整个图谱来看,虽有较多作者在该领域进行研究,但整体结构分散,合作关系微弱;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团队之间合作交流,共享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

图3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作者共现网络

2.5 关键词

2.5.1 共现分析

高频关键词包括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法、心功能、临床疗效、冠心病、中医药疗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等。关键节点涉及益气活血法、心功能、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等,见表1。

表1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高中心性(≥0.10)关键词

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该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气虚血瘀等证型,多以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为原因,以益气活血、益气温阳为主要治法,以心功能、脑钠肽、临床疗效等为主要预后评价标准,以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随机平行对照实验为主要研究方向。

图4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2.5.2 聚类分析

绘制关键词聚类网络,见图5。该图谱Q=0.827 4,S=0.545 3,提示聚类结果合理可信。获得13个有效聚类,主要研究方向可归纳为:治法方药规律研究(#0、#1、#2、#5、#6、#7)、临床疗效和质量评价(#4、#11、#12)、动物模型研究和机制探讨(#3、#8、#9、#10)。关键词聚类标签见表2。

表2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标签

图5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

2.5.3 时间线分析

绘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见图6,可反映各聚类的时间跨度及各聚类关键词联系情况。其中,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疗法方面的研究从出现开始一直持续,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2001年之后一直持续,益气活血复方及活血利水法持续研究;而动物实验、用药机制研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图6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2.5.4 突现分析

突现分析获得17个突现词,见图7。突现分析可直观展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及趋势。可以看出,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是中医药疗法、益气温阳活血方、益气活血法等,气血理论在心力衰竭的研究热点有所转移,治法从1993年关注活血利水,至2008年关注益气温阳活血、2010年关注益气活血法,至2017年关注益气活血利水方,研究持续至2020年。2011年之后主要关注中西医结合疗法,相继临床研究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成为热点,至2016年关注临床药理方向,约持续4年。近年中药与美托洛尔相结合的领域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并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趋势。

图7 1 528篇基于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突现关键词

3 讨论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心衰”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15],被学界认可,沿用至今。《医林改错》指出“血管无气,必停留瘀”,气虚则血瘀,气虚、血瘀贯穿心力衰竭发展始终,对心力衰竭的进展、转归至关重要,故气血理论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6]。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发展情况、研究热点及动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文献年发文量统计显示,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成果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作者及机构共现分析显示,2000年之后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广泛开展,其中张艳发文较多,较早形成研究团体,近期该团队着重于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衰方向的研究,并得出结论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改善心梗后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是杨冬花及王硕仁团队,在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研究较为活跃。杨冬花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改良为益气温阳活血,并进行相关基础与机制研究;王硕仁将益气与活血分开研究,发现益气药和活血药均可改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率,且单纯益气药也可起到活血作用。目前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辽宁、北京、天津等地,主要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机构合作最为紧密。以张艳团队为例,可发现作者与科研机构合作紧密,主要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研究平台,呈现医、教、研结合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及科研发展。同时建议不同地域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的科研技术进步。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多集中在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治则治法多从益气活血、益气温阳活血、益气活血利水、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向进行探索。研究类型以随机平行对照试验为主。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反映该领域研究方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专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中医治法,气虚血瘀证的治法以益气活血为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第2阶段为中西医结合阶段,运用益气活血类中药结合西药对患者的临床研究,进行相应的药理、基础学实验,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第3阶段则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证候积分等方面,说明近年研究热点不仅围绕药物、疾病,更强调患者主观感受,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突现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两方面:①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益气活血利水法就被提出,且研究延续至今,早期研究以改善症状为主。②中西医结合相关研究,从2010年起中药联合西药的临床治疗开始激增,可能与2009年起中国实施临床路径试点有关,且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如血流动力学、N端脑钠肽前体、临床药理等关键词激增,说明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开始关注药物作用机制,且中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突现持续至今,可推断其仍是目前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运用气血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情况,可直观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脉络。自1988年相关文献发表以来,不断有学者运用气血理论探讨心力衰竭的治则治法,并有研究者发现,单纯运用益气类药物与单纯运用活血类药物均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可见气血理论在心力衰竭领域的重要性,尤其是以益气活血法治疗。随着气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气生血、气摄血尚待进一步研究。该领域虽已形成稳定研究团队,但合作多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跨区域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如该领域形成更大规模甚至全国性联盟组织,梳理目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采各家之长、统筹安排、协作攻关,将促进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产出。建议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更多基础实验研究,可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益气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大学英语MODEL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