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2023-11-03钟育雄

科技风 2023年28期
关键词:校友立德民办高校

钟育雄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在当今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下,高等教育已进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内涵质量、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时期,校企协同育人既是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高校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用型民办高校致力于为新时代国家发展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是改革与创新的切入点,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理念下,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民办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能够更直接了解企业的需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结合市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推动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大学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的关键阶段,要推进立德树人贯穿校企协同育人各环节,引导学生坚定理念信念,树立远大志向,让学生真正掌握课本理论的同时也学到了第一手的实际操作知识,提高学生实习、实践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企协同育人也为高校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与社会接轨,向“双师”“双能”型人才迈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如企业可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双方实现双赢。

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办高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民办高校能否持续、稳步发展关键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人才培养质量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特色不鲜明,社会的认知度较低,这已成为当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发展的一个困境。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应用型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仍存在差距,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致使协同育人的效果弱化。民办高校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目前国内优质的企业资源往往集中在公办高校,主动与民办高校洽谈人才协同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的企业较少。

(二)企业参与民办高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因校企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应用型民办高校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双方核心利益存在差异。校企双方合作目标不一致、教学与生产性实训有差别、学校科研力量和成果转换能力相对薄弱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热情不足,有的民办高校为了完成指定任务,跟企业合作存在很大盲目性,双方合作不深不实。企业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只是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关注度低,缺乏对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忽视学生思想方面的发展。此外,企业在学生实习管理等方面增加了管理成本及安全风险,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无法预见,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了企业运营负荷,从而为企业经营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影响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已有规定的执行落实单位也不明确,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这也是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面临的主要瓶颈。

(三)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由相关部门推进成效不显著,多数是较浅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目前民办高校在经费支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缺乏优势,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大部分停留在建立实习基地,接收实习生及参观交流、开设讲座等层面,没能从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使得行业信息、实践资源、师资人才无法有效整合,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加上校企双方较大的流动性,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致使校企协同育人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短期性的特点,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从总体上看,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活力不足,对校企合作仍需要持续深入探索和实践。

三、应用型民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面向企业需求的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是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发生变化,在此形势下,民办高校要立足经济转型的背景,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企业需求树立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对标对表,把满足企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作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来开展工作,贯穿于学校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模式、教学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校教育特色的发展,因而学校要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视和关心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也要拓宽视野,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量,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积极配合民办高校工作,为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出资出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积极统筹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对加入校企协同育人的企业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扶持并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为校企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保障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合理有效地开展下去。民办高校要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的重要地位,要建立“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机制,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在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民办高校要运用本地企业资源,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断创新技术工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实现校企双方在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文化培养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克服短期行为,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

(三)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1.关注市场需求,倾听企业心声

坚持需求导向,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民办高校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召开毕业生、实习生座谈会,围绕企业对实习就业学生反馈、学生知识的欠缺等开展调研,准确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开展的满意度,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听企业诉求、帮企业解忧、促企业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明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也使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进行学业、职业规划,不断增强学生奋力追梦的内生动力。民办高校根据座谈调研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操作、实习就业、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型技能素质,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学院教学、实践、立德树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合校友资源,拓宽合作渠道

母校对于校友而言,是一个承载了无数回忆的地方,校友们对母校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校友分布于各行各业,掌握着各种信息资源,他们的专业结构与母校毕业生相匹配,校友资源在校企合作尤其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要进一步深挖、利用好校友尤其是创业校友的宝贵资源,发挥校友在校企合作上的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民办高校要有专人负责校友工作,广泛收集校友信息,完善校友组织和校友数据库建设。通过成立各地区校友分会、邀请校友回访母校、召开优秀校友报告会、举办校友联谊活动、设立校友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增强校友与母校联系,强化校友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凝聚校友力量。积极组织校友企业来校开展专场招聘会,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可以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们提供针对性创业咨询、指导和扶持,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校友资源,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与优秀校友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聚焦立德树人,校企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的良好体现是要推动学校和企业有效互动,共同参与到学校教学活动中来,聚焦立德树人,形成优势互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民办高校需要在对市场需求与应用型人才要求趋势的研究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如公共基础课程要融入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设置要实施项目化、实践化,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办好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企业可以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联合开展课程竞赛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企业指导,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完成课程教学,融合课程作业开展学术竞赛,将企业承担的实际项目用于教学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评审,让学生参与到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认知;毕业设计是对大学课程的一次综合训练,是实践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可在企业完成,由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真题真做,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清楚企业需求,切实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及团队合作能力,聚焦立德树人,形成校企互融,优势互补。

4.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意识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但民办高校对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师资队伍平均年龄偏低、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强,存在流失率高等问题,且教师平时教学工作繁忙,前往企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立德树人成效不强。学校可在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意识,给专业教师制定企业实践经历或任职的要求,在评优晋级等激励措施上给予调控,探索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与用人办法,完善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畅通双向渠道,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校中,教师以教书育人影响学生;在企业中,师傅以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协同发力,不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民办高校教师可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技能教学水平,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坚持以德施教,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5.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企业立德树人的辅助作用

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建设实习就业基地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民办高校和企业双方要以共建就业实习基地为契机,加强沟通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作,校企协同育人成为民办高校和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民办高校等多方主体深度参与,通过完善参与机制、强化责任共担意识,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以树人为教育目标,以立德为建设根本,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集聚学校、企业资源创建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切实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民办高校协调、健康、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校友立德民办高校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校友风采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