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人体病理基础”课程的应用
——以某中职卫生类学校为例

2023-11-03张耀燕朱孔利谢莉莉

科技风 2023年28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人体病理

张耀燕 朱孔利 谢莉莉 仇 芝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医学教研室 江苏南通 226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也随之普及与开展,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处处彰显着信息化的魅力,如微课、慕课、在线直播等现代化科技感十足的教学手段,成为新时代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或途径[1-2]。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主讲者在课堂上对本课程的专业名词、定义解释、相关临床案例视频、PPT形式展示,教师独自说教及课后刷题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对“人体病理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高,且课堂效果不佳。任课教师面临一人任教多个班级的超额教学任务,同时还会身兼学校行政事务、班主任班级管理等,繁杂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上种种客观因素,也无形中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与及时反馈,使得教师忽视了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一味地在课堂上灌输所安排教学内容,完成授课计划。教师通常认为学生应该会掌握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但现实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遨游和探索充满医学知识的海洋中缺失了该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授课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知识强行记忆,不能将所学医学知识系统化、彻底化掌握并灵活运用[3]。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凸显,并彰显出微课中课程内容系统化、整合化和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希望通过采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中职护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新观念,提高“人体病理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了护生的临床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一、微课在“人体病理基础”中的应用

“人体病理基础”课程由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有关内容组成,是医学类的基础专业课,沟通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人体病理基础”主要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疾病时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4]。“人体病理基础”的研究方法既有病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动物实验;同时也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组织和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观察等[5]。

微课的时长在5~10分钟,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通常以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主体而实施地精简、完整的教学课堂活动[6]。微课的核心内容是突出“人体病理基础”相关知识点或相关临床应用,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案例等相关内容以视频、动画、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课后,学生可灵活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在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尽管微课时间较短,但教学目标突出明确,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点,真正意义上实现寓教于乐。

微课与传统教学相比,其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手段多样化,能够方便快捷地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提升学习效果、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便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推进“人体病理基础”课程的进一步优化。

二、中职院校教学现状

(一)教学质量

“人体病理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为护理专业的护生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其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泛,如炎症、常见疾病、主要器官的衰竭等,牵涉到人体解剖、生理学等方方面面。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灌输式”与“一人堂”的教学模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授课教师难以在45分钟的课堂里完成课程中量大且晦涩的医学知识讲解任务。因此,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人体病理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能理解与掌握所讲解的知识,且不能将理论知识和临床中常见疾病形成系统的关联,对疾病的认识、理解不足,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学生自然很难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学需求迫切面临的问题。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以微课教育为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人体病理基础”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学生质量

受教育的群体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思维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学习主动性和纪律性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更优异,成绩欠佳的学生成绩更欠佳。还有一部分同学沉浸于临床案例故事、游戏互动中,任课教师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维护课堂纪律,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文化、素质水平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同,从而会出现同一个班的学生层次、结构分层的现象,导致教学的进度和难度难以把握,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情况同时出现,“收”“放”不能自如,影响教学效果。

三、增强微课在“人体病理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使用方法

微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补充,也充实了“人体病理基础”的教学资源。目前微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PPT式。PPT由相关文字、图片和动画组成,采用EV、QQ等录屏方式,并加以教师配音讲解。(2)讲课式。教师在教室、录播室、生命科学馆等教学场所,将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并拍摄,经过后期剪辑处理成微课。(3)角色扮演式。依据教学内容为蓝本,进行剧本加工、演员选拔,服装、道具准备,由教师或学生扮演医生、患者及家属等角色,并进行拍摄,后期剪辑处理成微课。任课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学习平台,告知学生课程邀请码或二维码,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后,进入课程中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将相关微课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巩固,不受传统教学课堂与教学模式的局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微课在“人体病理基础”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1.明确核心素养目标

着眼于提高“人体病理基础”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积极面对护理临床实际问题,有效、及时处理问题,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关系,如讲解抽象的疾病发生机制、发生病变时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等,任课教师可借助校生命科学馆、VR、互动平台等教学设施、录制相关章节的微课,并将录制好的微课通过趣味化、直观化处理,上传学习平台,供学生查看学习,为推动“人体病理基础”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对于重难点内容的教学,如讲解大叶性肺炎时,纤维素渗出包裹肺泡,限制肺脏的扩张与回缩,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任课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创造性,结合日常生活常见用品气球、胶布为道具,胶布缠满气球后,模拟展示人为向气球里充气,结果显示气球难以舒展开,进而引申到大叶性肺炎发生的机制中,突破重难点。通过录制10分钟的视频,可以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发送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下载并学习。

2.优化课件质量

现今,微课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需要任课教师重视微课的质量,这就对专业基础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若想提高微课课件质量,须加大对微课应用方面的探索与研发[7],同时需要使用Flash、GIF、PS等技术手段,使微课更具美观和吸引力。任课教师掌握微课“短、小、精”的精髓,避免课件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观感,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仔细甄别与筛选需要制作微课的章节内容,将课程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不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制作成微课,要有选择性地进行。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虽然微课在“人体病理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作为任课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微课教学,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两条主线并驾齐驱,为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保驾护航。线下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一人堂”“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学习,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解决打不开、进不去、看不见等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差异化、个性化、泛在化学习,积极教学反思。基于线上教学手段得出反馈数据,可得出准确的教学评价,便于教师持续、动态、准确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学校重视“人体病理基础”课程教学微课数据库建设,加大投入研发与建设力度,完善相应的学习平台。同时,学校要重视微课应用的共享性,卫生类中职院校之间可以建立共享机制,同时可以与卫生类兄弟院校、信息技术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开展微课课程研讨会等,商讨如何有效、方便、科学推广微课的应用,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行之处。这一点需要引起中职学校以及广大教师的重视,应当在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微课课程资源体系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8]。

4.教学评价

课改后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较课改前明显提升,同时渗入思政内容,明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传统课堂教育忽略了最为主要的教学主体——学生,而将教师作为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在每上完一节理论课后,不能及时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不懂之处也只能请教同学和网上搜索,有时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准确和权威的解释。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完毕,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疑难点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上传至教学平台,将由专业任课教师给予解答。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移动终端或网页端及时、准确地更新教学内容和各类资源,充实“人体病理基础”微课资源库;根据教学质量反馈,及时、灵活变通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与进度,这样的评价体系能综合、有效地评估微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5.微课教学的反思

在“人体病理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我们从中得到些许体会:(1)促进完善智慧校园框架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推进课程的实施。(2)微课教学内容要仔细甄别选用,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上传微课资源中。微课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帮助学生构建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微课课程的开发与研制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如团队的分工、视频的录制与剪辑、学生的练习与彩排等。(3)支持与响应学校教学改革,加强微课开发团队的建设,尊重与守护微课资源知识产权,推广微课资源成果,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结语

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给中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也为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微课教学的应用为中职教育输送了新鲜的血液[9]。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微课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补充,其方便、快捷、生动的特点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10]。微课不仅适用于理论教学,同样也适于实训技能教学。微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课前预习、课中提升、课后巩固、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形式,此教学模式便于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及方法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能全程依赖微课,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教学,需将微课融合到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要契合学生的心性特点[11],要求任课教师甄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时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中职学生能够快乐、积极、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以育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综合性、专业技术性人才[12]。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人体病理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