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三方联动机制,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2023-11-03单金婷
周 玲 单金婷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61800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学段之间的连接,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都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配合、相互衔接”。长期以来,幼小衔接被认为是幼儿园应该承担的工作,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也被认为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202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其中明确要求“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必须积极协同联动,才能让幼小衔接真正科学化、规范化。然而,目前家园校三方联动机制尚未建构,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在幼小衔接中缺乏沟通合作,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在幼小衔接中整合资源,三方联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围绕三方联动机制建构的现状和途径对幼儿园和小学的领导、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与访谈,试图厘清三方联动机制建构的思路,为提升幼小衔接协同性提供参考。
一、整体规划:组建幼小衔接联盟园校
(一)开启对话通道,组建联盟园校
幼小衔接三方联动机制的建构需要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首要任务是关注幼儿园和小学领导者队伍,借助领导层面合作打破幼小衔接结构性障碍。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碰头会,为辖区内幼儿园和小学校领导搭建对话通道,开展幼小衔接专项工作的对接工作。园、校领导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就幼小衔接联动工作达成共识,明确方向,组建幼小衔接联盟园校。其次,组建后的各联盟团队应围绕联动内容、联动途径商讨制订详细的联动方案,签订幼小衔接联盟协议,确保联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长期的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落到教育活动实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幼小科学衔接的关键,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间的联动是提升幼小衔接质量的重中之重。以园长、校长的联动带动两个学段年级组的联动,最后让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幼小衔接联动工作来,改变过去幼小衔接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幼儿园一头热的现象,充分调动小学的衔接意识和主动性,形成双向衔接的良好局面。最后,联盟园校还应组建幼小衔接联动工作督导团队,制订具体方案,对联动次数、联动内容、联动成效进行督查指导,每学期形成书面反馈报告。各园所和学校也应成立联动工作督查组,由校领导、年级组长负责,根据督查结果组织整改,确保联动工作科学开展。
(二)指定联动专员,定期组织活动
为了确保联盟园校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各幼儿园和小学应指定幼小衔接专员,负责对接幼小衔接工作,收集联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商解决对策,并定期组织联盟园校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及开展实践活动。首先,定期组织各类常规联动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幼小领导座谈,就联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整体布置,持续推进、阶段总结,领导层面解放思想、重视联动工作是幼小衔接联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和前提。每学期组织教师定期召开学习和动员大会,将幼小衔接理论学习作为必修课。其次,组织探索有特色的联动活动,如拍摄联盟园校幼小衔接宣传片、开展社区宣讲、对有需求的家庭进行入户指导。然后,负责拟订合适的引领与激励机制。如鼓励并要求学校中层领导深入班级,定点联系、全面指导,就幼小衔接联动工作进行引领,组织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班级就联动工作开展成效进行评比,对先进做法和典型案例通过学校官网、公众号或撰写新闻通讯稿进行表彰和宣传推广。最后,积极对接相关负责部门协调、推动联动工作的开展。
(三)整合家长资源,扩大联动效应
幼小衔接联盟园校还应鼓励并积极吸纳家长参与其中,形成幼小家长联盟,家长通过参与幼小衔接工作,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掌握正确的减缓衔接坡度的方法。如组织幼儿园大班家长和一年级家长进行交流等各类家长沙龙活动,幼儿园可以邀请已经毕业入读小学幼儿的家长回园分享幼小衔接经验,小学可以主动邀请幼儿园家长来校参加各类活动,增进家长对小学的了解,充分发挥家长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区域范围内营造家园校协同,紧密配合的良好幼小衔接生态。还可以整合家长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大众宣传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譬如开通联盟微信公众号,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管理,围绕政策解读、优秀案例、学习心得、家长学校等主题定期推送视频、音频、文章,邀请名校长、名园长以及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定期就幼小衔接问题开展专题对话,公众号同步直播,扩大联动效应。还可以开通线上信箱,组建骨干教师和优秀家长团队解答困惑,并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汇编成册,面向社区免费发放。
二、精准调研:了解家长和教师的需求
(一)领导担任组长,组建调研团队
家长和教师是幼小衔接三方联动的参与者、实施者,联动机制的建构应当建立在充分调研家长与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理性审视,合理满足,方能有助于提升三方联动机制的可行性。从目前三方联动的现状来看,家长的需求并没有得到重视,幼儿园和小学指导的多、倾听的少、要求的多、调研的少,没有实现真正的家园校联动。针对这一现象,幼小衔接联盟园校应当组建由园、校领导担任组长的调研团队,团队成员既要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又要包括家长,主要负责对幼小衔接联动工作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困惑与需求进行精准调研。调研既是收集意见和需求的过程,又是反思个人幼小衔接联动意识和贡献的过程,因此,调研团队可以实行每年轮换制,以调研促联动。
(二)调查家长需求,优化联动策略
调研团队可以编制调查问卷面向两个不同学段的家长进行发放,幼儿园重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家长对幼小衔接有何需求、家长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导、希望得到哪些人的指导、什么样的指导方式更受家长欢迎。除了问卷调查,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召开专题家长会、组织家长座谈、委托家委会收集等方式广泛听取家长的困惑和需求,再将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分类整理、充分研讨、分批解决。小学也应该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调研,重在了解一年级学生在入学适应方面遇到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反观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针对儿童普遍遇到的入学适应问题和幼儿园共商优化幼小衔接的策略。
(三)重视教师建议,提升联动效果
除了家长,教师的需求和建议也应当被重视。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小学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并不了解,对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知之甚少,对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价值也缺乏科学认识,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小学教师往往只能凭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接受访谈的小学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均表示非常愿意了解并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方式、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机会却很少。同样,幼儿园教师群体对幼小衔接工作也提出了不同层面的需求,如幼儿园教师渴望得到更多关于幼小衔接的指导以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理论学习的深度,希望和小学教师的联合教研能够制度化、持续化,希望组织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学习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幼小衔接课程联动的可行方式。
三、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家园校协同联动
(一)开展教研联动,提升教师内驱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决定幼小衔接的效果,教研活动则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和小学积极开展教研联动能加强教师对科学幼小衔接的认识,提升教师主动学习内驱力,增强研究意识,提高衔接质量。一是完善教研联动制度,幼小联盟园校应对教研联动的频率、内容、要求、考核机制等进行规定,使得联合教研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开展幼小衔接政策学习,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研读国家和地区的幼小衔接文件,明确幼小衔接的意义、任务和具体分工,相互交流,统一认识。三是依托省培、市培项目和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如湖南省怀化市罗荣辉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就依托各类资源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每周线上沙龙一小时活动围绕幼小衔接进行持续研讨,每学期初工作室成员分小组认领研讨主题开展准备工作,各小组通过调研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通过专家引领总结提升,工作室定期邀请小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作为交流嘉宾参加研讨,邀请家长参与线上沙龙,鼓励家长在活动后撰写感受发送到班级群,分享体会。四是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活动。幼小衔接中爬“陡坡”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学段的教师对彼此的课程内容、课程要求与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课程进度都不了解,导致幼儿园大班的教师不知如何按照小学课程的要求引导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小学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水平缺乏了解则容易导致盲目拔高要求。针对这些现象,必须开展相互听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寻找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法的共通之处。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有幼儿园教师反馈,通过去小学听课发现了一年级的教师教学也在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原来小学和幼儿园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是有共同点的。同样,也应该组织小学教师去幼儿园观摩交流,有小学教师表示,自己之前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并不了解,通过参访交流,才知道原来幼儿园不是分科课程,而是领域课程,才知道学前儿童是通过游戏和操作建构经验,这也促使小学低年级教师思考在儿童入学之初应如何实现教学方式的衔接和过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联动,教师开始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育方法,提升自己学习内驱力,使得幼小衔接不断科学化。
(二)深化师资联动,促进交流合作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存在着幼儿园单向衔接和小学难以实现“零起点”教学的困境,小学认为幼儿园教的太少,影响了一年级的教学进度,幼儿园则认为小学教得太快,将知识教学的压力下移到了学前阶段,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各自忙于工作,很少有深入交流,双方不理解导致了衔接不顺畅,教研联动虽然让彼此增进了了解,但是受限于次数、时间与日常事务的处理,一贯性和连续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如何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师资联动是较好的途径。目前,师资联动是幼小衔接联动工作中的薄弱方面,如何让两个不同学段实现师资合流亟待探索。一是开展每周一天的沉浸式跟岗计划,幼儿园和小学互派教师,幼儿园教师全程观摩参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等各类活动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小学教师参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加深彼此对另一学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认识,进而根据自己所处学段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二是组织学期换岗交流,小学阶段的教师到幼儿园工作,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工作,和不同学段的教师一起工作、一起思考、一起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师资联动能使得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与儿童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双方教师有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彼此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幼小衔接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三)推进家长联动,夯实协同效果
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技能,帮助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首先,幼儿园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家长学习《指导意见》和《入学准备指导要点》等政策文件,深化认识。可以通过家长会组织专门的幼小衔接知识学习,也可以在班级微信群推送视频链接、优质文章等供家长观看,开展学习后的交流分享活动,鼓励家长用文字或视频的方式总结学习心得。其次,幼儿园可以对标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编制问卷或访谈提纲,通过问卷星、家访、随机交流等途径了解家长在科学衔接过程中的理念与实践误区,有针对性地开设家长课堂,围绕典型和常见问题组织探讨,邀请园长、校长面对面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幼儿园公众号或者班级群每周推送“科学衔接育儿锦囊”等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最后,幼儿园还应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家长和小学的联动。组织亲子活动参观小学,邀请小学校长和一年级家长来园和家长进行交流座谈,组织家长观摩小学一年级公开课都是促进联动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某幼儿园组织大班家长观摩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的拼音教学公开课,通过现场观摩和分析,促使家长更深刻地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式的区别,通过小学教师的说课和现场交流,家长不仅体会到拼音教学的专业性,还了解了一年级对拼音教学的安排,知道了拼音教学是根据学科规律和儿童的发展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过程,打消家长对孩子没有学拼音无法很好适应小学学习的顾虑。总之,幼儿园应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多途径满足家长对幼小衔接指导的需求。
四、质量监测:总结成效并持续改进
(一)建立监测机制,完善联动体系
关于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研究,近十年以来已经得到了我国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专门针对幼小衔接联动质量监测的研究还不够深度,实践层面的探索也比较缺乏。制定监测机制可以从监测主体、监测内容、监测方式进行考虑。就监测主体而言,应当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都纳入监测体系,三方既是联动工作的执行者,又是评价者,执行与评价相辅相成。监测内容应包括联动的频率、内容、效果等,监测方式则应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监测相结合。此外,还应注意在监测过程中整理资料建立联动台账,对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解释幼小衔接联动举措的有效性,有助于对联动质量进行评估,巩固和改进后续幼小衔接联动方案。
(二)总结联动成效,推动持续改进
对幼小衔接联动进行质量监测,及时总结联动经验、持续推进改进有助于提升幼小衔接联动效果。首先,监测小组应将监测数据及情况及时汇总,结合监测过程中的座谈等过程性材料,组织幼儿园和小学分享幼小衔接的设想和具体做法,评选最佳实践范例和最佳幼小联盟,组建联动工作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团队进行宣讲和经验介绍,录制宣传视频,扩大影响力,推广联动经验。其次,建立幼小衔接联动优质资源库,如建立优质教师资源库,开展指导和帮扶工作;建立优质联动案例库;开发网络信息平台,开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以及家长围绕幼小衔接交流意见的专门板块,并请优质教师资源库中的成员定期组织线上沙龙等活动。最后,监测小组还应根据监测结果出具整改意见,持续推进幼小衔接联动工作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