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中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2023-11-03徐信叶徐牡莲

科技风 2023年28期
关键词:青少年学科核心

徐信叶 徐牡莲

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江西上饶 334001

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高中生必须参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文件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贯彻落实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1]。国家教育部强调要把“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实施“五育”并举的教育措施,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2-3]。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意识”和“信息责任意识”四个方面。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潜力军,应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良好的品格和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实践,有助于“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4-6],有助于将来国家人才的培养[7-10]。同时,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接收新思想能力强,可塑性强,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适当的教学策略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态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的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培养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进行信息处理就可以了,忽视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想学好但又怕占用太多时间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时对融合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开课率不高。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学校不够重视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不是必考科目,目前很多高级中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的电脑等硬件教学设施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难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分管教学的管理者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缺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督查,导致部分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缺失,不会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人才的培养。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会影响学生数字化素养、计算思维的培养,甚至使学生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师不够重视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后备人才的主力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正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是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青少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教学过程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不突出或者比较泛化,不利于为国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学生不够重视

大部分的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希望学习之后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但是迫于学业压力,很难集中精力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在这个阶段很难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很难意识到价值观、品格和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鉴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应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将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育,还能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助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后备军,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二、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需求、课程知识与能力掌握的要求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以下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实践。

(一)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史培养数字化创新意识

计算机的发展加快了教育的改革,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感同身受,都能深刻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如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和汽车发展到高铁、飞机,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通信工具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再受地域的限制;LED显示屏的平板和电脑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轻松,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将中国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成果做成PPT进行投影展示,图片与视频相结合,对比黑白和彩色显示屏的电脑或手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可以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感受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

(二)播放优质电影培养操作技能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总体上是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优质的电影进行播放,故事情节可以选择道路安全、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调整情绪,也能提升电脑的操作技能,将道路安全与网络安全相联系,能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电影的情节中,学生能深刻感受到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激情,坚定为国服务的信念,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三)介绍中国动漫的发展史培养创新意识

中国的动漫现在处于复兴时期,很多人喜欢看中国的动漫,尤其是青少年,对国产动漫影视的评价也很高。在教学过程中,将代表性的动漫简介做成PPT进行投影,介绍中国动漫的发展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

(四)演示规范网络的使用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将一些真实事件设计成教学案例,用PPT进行播放并讲解。居民身份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证件,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大部分初中和高中学生办理了身份证。教师在课堂上介绍身份证包含的信息,引导学生妥善保管个人居民身份证,万一不慎丢失,要立即到当地派出所登记挂失,及时到当地媒体或者相关网络部门刊登挂失申明,最大限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教师可以将居民身份证丢失后及时登记挂失的案例做成视频,具体的案例能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信息的重要性,从而重视信息安全;银行卡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银行卡信息的安全性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介绍银行卡的重要性和遗失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要妥善保管银行卡,不能将个人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培养信息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将银行卡丢失后怎么正确操作做成视频进行播放,也可以播放银行卡丢失后产生了经济损失的案例视频,引起学生高度重视银行卡的信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学生能认识到规范使用网络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演示规范的网络使用操作,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规范使用网络,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五)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有意义的数据培养计算思维

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数据是学生需要学会掌握的能力,在软件上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研究杂交水稻,从1964年开始研究水稻直至逝世,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做出来巨大的贡献[11]。假设在袁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每年每亩稻田增产500千克,按4亿亩的种植面积进行计算。布置任务,计算:(1)全国水稻一年增产多少千克?(2)1千克水稻够3个人一天食用,那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3)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00粒米,一年浪费多少?按14亿人口计算,全国一年浪费多少?这些被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设置情境让学生去查阅关于袁院士的研究杂交水稻的数据资料,并计算上面的案例。学生在了解袁隆平院士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六)课余时间拍小视频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做家务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发展学生的劳育,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促进五育并举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在家帮父母做家务或为父母做饭,拍成小视频,并通过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处理,发在班级的微信群中。这样的作业形式不占用课堂授课时间,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评定学生上传的视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的优点;班上的同学可以相互观看视频,促进劳动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锻炼。学生通过帮忙做家务发展了自己的劳育,提升了劳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炒菜,在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肯定之后,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为将来学生走进社会打下基础。在录制视频和处理视频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水平。

三、教学效果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以上教学策略之后,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适当的教学策略,创造了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升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信息意识,形成了计算思维,具备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还提高了信息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人才的后备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非常重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强力支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贯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凸显了“三全育人”的理念;全体学生得到了适当的锻炼,且教学内容契合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达成“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之更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了潜在的人才。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青少年发明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