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协同度评价研究
2023-11-02甄庆飞胡晓茜
甄庆飞,胡晓茜
(青岛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主要形式,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重要空间载体。2020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一体化协同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20世纪70年代,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首先提出协同理论,主要用于揭示开放系统由混沌变有序的运动机理与发展规律。[1]城市之间的协同,即多个城市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划制约,使发展要素在彼此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2]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其协同发展既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关于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研究,方法层面集聚度法尤具代表性,维度涵盖经济、人口、地理等[3];对策方面侧重于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构建财政转移支付体系[4],从“被动输出”转向“主动疏解”,加强优势医疗资源从先进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的输送[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水平及趋势进行测度,分析医疗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医疗卫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可为路径。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指标选取
指标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基于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和模型适用性,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选取了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机构数、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测度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系统的协同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测量指标权重,对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协同度进行评价。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协同学为基础,以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为出发点,对系统内部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实证测量。[6]
1.子系统有序度计算。定义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复合系统S,包含k个子系统,则复合系统S=(S1,S2,S3,…,Sk),Si为第i个子系统,i∈[1,k]。每个子系统由多种指标元素构成,称为序参量,子系统的序参量为Xi=(Xi1,Xi2,Xi3,…,Xin),n为影响该系统运行的序参量个数,n≥1。序参量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如果Xin为正向指标,即其取值越大,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如果Xin为负向指标,即其取值越大,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
序参量有序度的计算公式为:
(1)
上式中,yij∈[0,1],αij和βij分别为子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分量的上限和下限,αij≤xij≤βij,(j=1,2,3,4,…,n)。为避免序参量计算结果出现0或1的情况,βij取最大值的110%作为上限值,αij取最小值的90%作为下限值。
通过线性加权法对指标有序度集成,从而得到子系统有序度,具体公式如下:
(2)
式(2)中的Yi∈[0,1],代表子系统i的有序度,其值越大,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λj为指标的权重系数,表示序参量yij在系统有序运行与系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由熵值法计算所得。
熵值法计算公式:
表1 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复合系统各指标权重
(3)
二、结果
(一)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结合胶东经济圈常住人口数量和地理面积,计算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整体以及各城市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见表2。十年间,胶东经济圈卫生资源配置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卫生机构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床位数和卫生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增长17.31%、71.08%、51.87%、33.40%、74.06%,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幅最大,卫生机构数增幅最小。
表2 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变化情况
五市五项指标均呈增长趋势。潍坊卫生机构数和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幅最大,分别达到23.82%、56.25%。青岛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幅最大,分别达到82.52%、76.82%。日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增幅最大,为117.90%。烟台和威海的五项指标增幅处于五市中中等水平或最低水平。
(二)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情况
1.胶东经济圈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分析。子系统有序度衡量的是子系统内各要素有机结合、互相协调、共同促进系统协同有序发展的水平。据表3和图1所示,胶东五市的医疗卫生系统有序度呈现出动态上升的趋势,2011年处于轻度协同水平,2020年达到了高度协同水平。各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出大幅的上升态势。其中,青岛和日照持续提升。日照提升幅度最大,成为五市中医疗卫生有序度水平最高的城市。烟台、潍坊和威海的医疗卫生系统有序度有小幅度震荡,呈现波动式上升。烟台有序度基础最好,提升幅度较小,但也达到0.5168。此外,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距整体呈缩小的发展态势,至2020年差距不足0.1,且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或落后位置。
图1 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各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演变趋势
表3 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各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
五市医疗卫生有序度平均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1655提升到0.7538,提升了3.55倍。从图1中可以直观地看到,2015年以前,有序度增长主要靠烟台、潍坊、威海带动,青岛、日照基本处于平均水平以下,且五市之间的差距较大。2015年以后,青岛、日照医疗卫生有序度提升至平均水平以上,五市的医疗卫生有序度差距逐步缩小,基本集中于平均水平。
2.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复合系统协同度分析。从协同度演化趋势的角度分析,以2011年为基期,计算2012—2020年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服务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考察其协同发展情况,结果见表4。协同度从0.0819提升至0.5847,增长了6.14倍,经历了2012—2017年的轻度协同水平、2018—2020年的中度协同水平两个发展阶段,一体化发展程度较好。
表4 2012—2020年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复合系统协同度
三、讨论
(一)卫生资源整体配置增加
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及各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呈增长趋势,卫生资源整体配置不断优化。胶东经济圈卫生机构数增长了17.31%,不断满足随人口增加的就医需求。卫生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增长,达到1.03%,平均增幅74.06%,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5人增长到3.41人,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2.90人和山东省同期水平的3.2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13人增长到3.65人,同样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3.34人和山东省同期水平的3.50人,但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中规定的3.80人仍有一定差距;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从4.83张增长到6.44张,高于山东省同期水平的6.37张,但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的6.46张,与《指导原则》中7.40—7.50张的预期差距更大。[7]
(二)区域内部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
各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有大幅提升,但城市间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协同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仅有青岛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数超过山东省同期水平。医疗卫生人员对于经济、政策、环境等外界因素更为敏感,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趋利性。[8]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有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更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更有吸引力。而青岛在胶东经济圈乃至山东省相对更高的经济水平吸引了医护人员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人才的流入,对周边城市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物力资源配置方面,2020年,潍坊和威海的每千人口床位数均超过了全国同期水平,青岛、烟台和日照每千人口床位数低于全国同期水平。这一方面可能与地方政府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岛、烟台等地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从而导致床位需求大幅增长有关。优化胶东经济圈的卫生资源布局,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人口、地理面积和健康需求等因素。财力投入方面,2020年,青岛和烟台卫生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均未达到1%。以往研究发现,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9]2020年,青岛和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分列山东省的第一位和第三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增速相对较慢,这与我国当前卫生健康支出不足、区域支出差异大的国情类似。[10]因此,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适时增加卫生健康支出,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各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不断提升,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提高
2011—2020年,胶东经济圈各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呈动态上升趋势,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医疗卫生复合系统协同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0819提升至0.5847,由轻度协同迈入中度协同阶段。各市医疗卫生系统的整体协同程度以及城市间医疗卫生服务有机整体性在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胶东五市在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方面开展了广泛有效的合作。2020年,胶东五市签署《胶东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在医疗服务、基层卫生、医药体制改革、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同年,胶东五市签订《胶东经济圈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胶东医疗保障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经济圈内居民看病实现“一卡通”,无需异地转诊、备案,出院自动联网结算。同时,积极探索通过组建医学专科联盟、建设医联体等形式推动医疗卫生一体化协同发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与9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与烟台毓璜顶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等签订《胶东经济圈医院协同发展联盟合作协议》,组建了胶东半岛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医学检验联盟、神经外科微创手术联盟等10余个医学专科联盟,进一步推动了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进程。相对于各子系统医疗卫生有序度,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提升幅度较小,仍处于中度协同水平,说明医疗卫生系统有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空间。
四、对策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治理格局,强化协同发展观念
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规划引导的重要作用,强化筹资引资、交流合作、执法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担当,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推进胶东经济圈医疗卫生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其次,要注重协调各地关系,保障各地权益,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协同发展事务,稳定合作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积极性。[11]此外,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应依托其经济优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增建分院、合作办医、对口支援等方式,向经济圈内其他城市辐射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流动性和共享性。同时,各地应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互补与共进。
(二)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奠定协同发展基础
依托潍坊医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等优质医学教育和科研资源,深化医教协同、医校合作,开展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优化医护人员薪资结构,提升福利待遇,提高就业吸引力。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机制,组织专家定期坐诊、远程会诊,实施技术帮扶,探索建立重点岗位人员交流挂职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设置区域内卫生机构和大型医疗设备。增建或引进更多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专业卫生机构,满足随人口增长的床位数等基本需求。地方财政投入直接影响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12]完善筹资机制,拓展资金来源,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建立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制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是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方式。
(三)优化卫生资源规划,提升协同发展能力
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共进。加强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规划和评估体系,提升卫生资源规划和评估的科学性,开展全过程动态监督,形成常态化反馈机制。根据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地理面积以及资源禀赋等因素合理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在财政资金、医疗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区域内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缩小经济圈内不同城市间的差距。
(四)强化科技赋能,提高协同发展质量
发展卫生科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药、医疗器械与设备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抓住“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利用互联网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立经济圈内统一的患者就医信息跟踪系统,实现五市间、不同医疗机构间就医信息无缝衔接,利用科技实现区域内就医的高效与便利。利用大数据建设经济圈内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共享平台,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预警、通报和沟通交流机制,实时检测区域内卫生动态[13],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探索建设区域医疗平台云服务,打造互联网“云医院”,为居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