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023-06-07秦专松姚茂华
秦专松,姚茂华
(1.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2360;2.长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8100)
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各族红军将士在重庆的多个革命老区点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熊熊革命烈火,发生了众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以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红一军团司令部遗址、石壕红军烈士墓、川陕革命根据地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等为代表的类型丰富、数量繁多的红军遗址资源。这些有形的与无形的红军遗址资源是“各民族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财富及其物质文化载体”[1],也是现如今我们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多得且极其宝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从扩大红色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充分开发好、利用好重庆各个革命老区“田间地头”的红军遗址资源,有助于推动当地文创产业、文旅产业的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一、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特点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以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在以酉阳为中心开展革命斗争,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所遗留的红军遗址、遗迹、遗物、纪念地、建筑物以及各式各样的红军标语、红军诗词、红军故事等红军遗址资源;其二是中央红军长征时的先头部队路过以綦江为中心的渝西地区,进行浴血奋战时所遗留的各种红军遗址资源;其三是红四方面军以城口为中心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环境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时遗留的各类红军遗址资源。
(一)资源品位高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主要是依托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的革命斗争历程而生,“是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鉴证”[3],具备品位较高、影响较大、内涵丰富等时代特征。作为重庆七个革命老区之中唯一建立过省级苏维埃政权的酉阳县南腰界镇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了全国革命老区100个系列景区(点)之一。见证了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各族红军将士“坚守理想、不忘初心、敢打硬仗、攻坚克难、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4]革命历程的酉阳县南腰界镇红军街入列文化部“中国传统村落”。仅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在“田间地头”遍布的红军遗址资源当中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重庆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总体而言,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党和各族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有着深度和温度并存的精神内核,在全国各地区的红军遗址资源中影响较大。
(二)资源分布广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红军将士和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及其载体”[5],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血脉基因。“这些资源既有大量革命战争年代的物质内容,也蕴含共产党人、红军将士们永恒的精神内涵”。[6]调查得知,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还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酉阳、彭水、黔江、綦江、城口等地区的资源相对集中。其他区县也同样分布着类型丰富、数量繁多的红军遗址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总数已有160余处。从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酉阳、秀山、彭水、武隆、石柱等地的沟壑险滩旁,到渝西地区的綦江、江津等地的田间地头里,再到渝东北地区的城口、巫山、梁平、巫溪、忠县、开州等地的崇山峻岭间,广大乡镇都分布着宝贵的红军遗址资源。总体来说,重庆不但红军遗址资源丰富,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其中“以南腰界为中心的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开端,也是红二军团恢复建制的起点”[7],在中国红军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印记。这些红军遗址资源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促进乡村发展,带动文化振兴,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助力物质、精神“双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三)资源品类全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类型多样,既有包括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万涛烈士故居,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大会纪念亭,贺龙大军攻占大昌遗址,《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宣传遗迹等在内的物质形态文化资源,又有包括《十唱红军在酉阳》《红军诀别诗》《贺龙来到南腰界》《摘蜜桃恋红军》《贺龙红军到青岩》《想红军》《世代不忘红军情》等在内的精神形态文化资源。红军革命遗址遗迹及其背后的由广大共产党人和无数红军将士谱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感人革命事迹,构成了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重庆的革命历史,书写了重庆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与红军将士共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精神篇章。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能够在改变个体甚至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焕发出一种强大精神动力”。[8]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充分发挥红军遗址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中的重要作用,使其主动走进、融入大众的视野范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实现政治效应、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二、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
重庆是一方英雄的土地,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光辉红色历史。红军遗址资源“承载着党和红军艰难困苦的土地革命斗争历史,承载着党和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9]。若不想将这种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10]的红军遗址资源彻底埋没,就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激发“乘数效应”,实现重庆红军遗址资源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从而使其所蕴含的综合价值得以全面实现。
(一)立足资源保护,定位开发策略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斗争、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光辉历史”[11],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具有关联性强、带动性强、受益面广、可持续性强等优势”。[12]由于保护意识不强、资金投入有限以及遗址归属多元等问题,部分红军遗址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最终难以修复。保护红军遗址资源,应当科学划分等级,精准定位开发策略,突出“红军文化”主题,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与周边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习俗进行立体开发建设,以“红”推“绿”、以“绿”扶“红”,努力促进自然、人文与社会经济的有机整合,形成各县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总体格局。此外,还可对主题相近、特色相仿、空间跨度小的红军遗址资源进行一体化片区开发,定位地域差异性、资源融合性等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精心做好规划与包装,建设和打造一批知名度高、规模较大的红军遗址资源特色产业,将其培育成为重庆重点支柱产业,实现科学良性发展。
(二)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利用资源
对红军遗址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要针对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齐全的鲜明特点,明晰“文化”与“旅游”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来赋予其新的意义。“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为旅游注入品质和内涵,旅游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13]首先,应加强对红军遗址资源的研究阐释和学术交流,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凝练总结的基础上转换开发理念,将其同重庆悠久的历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同各种民俗资源相融合,加快品牌的凝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体系和文化产业集群,把红色游、生态游、田园游和民俗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红色文化与民俗旅游的交相辉映。例如:武隆区四川二路红军司令部、政治部双河场旧址,坨田红军战斗遗址,可与武隆芙蓉洞绿色生态旅游进行整合。[14]其次,要挖掘“红岩精神、抗战精神及陪都文化、三线建设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15]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将其与红军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相融合,编制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从而打造独具重庆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进行由点成面、由线成片、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彰显独特文化魅力。最后,要整合好各种网络资源,适时采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库,进而在重点栏目有选择性地推出贴近地方群众和生活实际的、“就发生在他们的父辈或祖辈身上”[16]、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红军遗址资源,“开发设计一个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红色文化数字展馆”[17],引发全网关注、全民关注,借此重点打造一批政、研、学相结合的且布局优化、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由静到动、由平面到立体的复合型重庆红军文化网站,开展“互动式”参观体验,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实现红军遗址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
(三)加大建设投入,打造文化品牌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是在筚路蓝缕的革命战争时期逐渐积淀起来的宝贵财富,是深扎信仰之根、淬炼理想之魂的文化育民工程的重要根基,也是促进经济社会与文化共赢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资源。要充分认识到红军遗址资源在活跃地方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在政治优势、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其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使其“底蕴更加深厚,内容更加丰富,魅力更加独特。”[18]这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首先,要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开发新体系。众所周知,加强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必须统筹协调,攻坚克难,积极努力化解资金短缺这一瓶颈问题。”[19]要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类红军遗址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提供资金保障。还应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组建重庆红军遗址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基金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加大引进外地资金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拓宽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利用新模式。其次,要在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上营造优良环境,打造文化品牌。品牌化战略是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的最终目标和发展方向。因而,应积极组建由党史办公室、社科联、档案局、旅游局、地方志办公室、市委党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旨在培育和打造重点红军文化品牌项目的协调领导机构,在做好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和相关文献史料的调查征集工作的基础上,依托高科技创新体验形式,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为重点,开辟红军遗址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红军文化网络动漫、网游及衍生品,“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具有国内知名度的精品景区和拳头产品”[20],避免出现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军遗址旅游经济带,让红军遗址资源“发声”、让红军革命历史资料“说话”,积极推进红军革命记忆“有形化”建设,精心打造人文品牌,形成综合联动的红军文化产业链,不断提升重庆红军遗址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举既能讲好红军革命故事,又能促进红军遗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品牌效应。
三、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红军遗址资源“带来充足的客源流、资金流、信息流”[21],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重庆各个区县特别是红军遗址资源富集地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红军遗址资源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良好的区域效应、整体效应、群体效应。充分挖掘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历史价值,使大量尘封在历史中的红军革命记忆得以重新进入公共空间。尽管各个区县的地域环境、民俗特点等有所不同,红军遗址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它们的基本功能、文化内涵及精神指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开发规律和原则也是统一的。
(一)统筹兼顾原则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境界的写照,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恶劣环境中斗争的岁月痕迹,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其用进行开发利用是以真实的遗址资源为教具,以真实的革命故事为教言,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为初衷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具有多重价值的工程,它既是传承红军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重温初心使命、发扬红军文化精神为群众服务的政治工程,也是部署红军遗址资源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各区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革命老区面貌焕然一新的经济富民工程,更是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工程。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其中既有重要活动纪念地、红军领导人故居、红军革命战斗遗址、重要会议旧址等物质形态的,也有红军诗歌、红军标语、红军故事等精神形态的;既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宣传遗迹、南渡沱红军渡口遗址等原始形态的,也有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綦江石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继发形态的;既有在城口、酉阳、秀山、黔江等地集中存在的,也有在巫山、巫溪等地零星存在的。开发利用红军遗址资源“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红军遗址保护等方面的效益”[22],不可盲目。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军遗址旅游产品,让红军革命历史更生动、更感人,可以提升红军遗址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各区县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精神传承等要素统筹起来,有效破除无序开发、盲目建设甚至乱搭滥建的“各自为政”的不良倾向,向着全面、系统、可持续的方向提升开发的层次。
(二)区域合作原则
区域合作是整合红军遗址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优化旅游空间及产品结构、建设精品旅游景点、增强重庆各个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分布形态上来看,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星罗棋布,散见于綦江、酉阳、城口、黔江、彭水等19个区县的“田间地头”,或呈点状,或呈线状,或呈片状。有的分布于两省或数省交界处,城口县、酉阳县等地遗存的红军遗址资源,其中一部分便为各省之共有资源;而有的则分布在沟壑丛林、崇山峻岭、河谷险滩里。开发利用红军遗址资源应针对各个区县的不同特点,整合周边资源,组合开发,形成规模优势,努力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合作的整体竞争能力,做到不枯燥、不干涩。重庆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时,就是计划以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在綦江的革命路线为主,同时兼顾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统一规划,统筹投入,合作开发,争取在主题展示、文旅融合这两个片区上做足、做好文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共赢,使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发展融入时代潮流,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进而构建重庆红军遗址梯度旅游圈,打造“红色+”“生态+”“绿色+”等具有特色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形成重庆各个区县经济发展“一盘棋”。此外,还可推动酉阳、秀山、彭水等地与贵州地区,城口、开州、忠县等地与陕西地区,围绕红军遗址资源进行区域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加强红军遗址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有效衔接,将红色品牌“打出去”,着力提高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知晓率、知名度,走出特色开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