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中振兴的价值意蕴、困境及策略研究

2023-11-02王士欢郝琦蕾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对策

王士欢 郝琦蕾

摘要县中振兴是建设高质量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县中振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环节,是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县中振兴存在着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不足、发展资金匮乏、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等现实困境。缓解县中现实困境,应树立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改革理念;加强经费统筹,完善县中教育经费分担机制;提升教师待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高校长领导力,加强家校协同育人,从而更好地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县中;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02.0081.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影响着县域教育、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2021年12月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更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县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县中振兴不仅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相关政策,探寻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价值意蕴、面临的困境,进而探索引领县中走出困境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县中振兴的价值意蕴

(一)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县中振兴要基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探寻县中特色发展的路径,缩小县城高中教育与城市高中教育的质量差距,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的高中教育,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县中相较于城市高中,整体办学水平较低。在宏观上,县中振兴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如增加财政拨款;在微观上,县中要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县中教师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享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过程的公平。此外,县中振兴要改变“唯分数论”的价值导向,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定位的观念,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化的发展,助力教育的结果公平。

(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

教育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构成的纵横且错落有致的生态系统[2]。在以前,县中聚集县域最好的教育资源。乡镇学生在村里上小学,镇上上中学,县城上高中,县中培养的优秀人才服务于县城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构成县域的良好生态系统。但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城市的“吸虹效应”导致县中人才外流,造成“县中塌陷”的结果。“县中塌陷”导致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下滑,影响县域经济、文化等发展,进而加速了县域人才流失,县中原有的教育生态遭受破坏。县中教育改革是县中振兴的基本途径,县域教育改革最基本的价值定位在于通过改革教育而实现对县域社会的改造。县中振兴要基于自身所具有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通过独具特色的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同時提高教师待遇,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吸引本地的优秀教师回流并扎根县中,为县域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县域人才振兴,为县域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与技术保障,从而构建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系统。

(三)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3]。县中振兴将有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既表现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发展,也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的发展,总之,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县中振兴要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原则,构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4]县中振兴必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增强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县中振兴需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打下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

二、县中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优秀生源流失

县中优秀生源的流失,是内外因素交错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家庭经济收入水平逐年上升,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教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多数家长的理念,城市中学大多拥有较之县中更为优美的教学环境、更为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城市中学和县中的横向对比下,家长倾向于选择送孩子到城市中学就读,产生了优质生源跨区择校的现象。再加上部分高中跨区“掐尖”招生、部分家长的盲目跟风,加重了县中优秀生源流失的现象。城市高中、“超级中学”招收到各地优质生源,再加上本身雄厚的师资和优良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在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价值导向下,这些学校因此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县中由于教师和优质生源流失,再加上现有的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应试训练的模式已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育质量下降,具体表现为县中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数量和质量上下滑,因而在学生、家长中的口碑下滑,从而加剧了县中生源流失的现象,产生了“马太效应”。此外,大批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向外流失,生源流出呈现出低龄化倾向[5]。优秀学生跨区择校的现象,不仅对就读于县中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县中教师的积极性。

优秀生源向外流失,一方面会使部分学生对县中的教育水平持怀疑态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而且由于缺少尖子生的驱动效应,学生安于现状,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衰减,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中考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生源质量下降,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成就感下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发展资金匮乏

县中的资金关系到县中振兴教育改革的可持续性,包括教学设备设施的更新、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人员配备和保障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我国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政府拥有资源分配权,其制度供给能力和意愿决定了县域内教育生态演变的方向、形式和主导因素。《计划》提出:“各有关部门把县中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支持开展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学校建设。”[6]文件中对县中发展的资金来源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县缺乏产业支持,在经济总量不高的情况下,即便提升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资金短缺仍是县中振兴的困境之一。新高考、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中发展资金的缺乏,难以为县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此外,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教室等教育教學资源设施短缺,学生、教师发展平台受限,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加大。一方面,县中教师培训经费不足,教师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另一方面,县中教师紧缺,导致县中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而县中资金的短缺使县中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陷入“生活”与“情怀”的两难境地,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教师是县中振兴的基层力量。县中的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两方面。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县中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出于自身待遇、专业成长机会以及子女教育的考虑,从县中辞职而向城市中小学涌去,导致学校师资结构失衡,同时影响留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投入不够,形同“隐形流失”。县中的中层领导在学校管理体系中,起着沟通校长和教师的桥梁作用。中层领导的流失,导致领导和基层教师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影响学校管理等。骨干教师在县中教师群体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离不开骨干教师带领教研团队开展校本教研、开发校本课程。县中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亟须引进新教师,但由于县中的待遇和环境的局限,导致招聘困难,新引进的教师中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比重逐年下降。即便招聘到重点师范院校的新教师,大部分也将县中当作跳板,之后通过调岗、教师招聘考试等方式,回到城市、家乡学校工作。县中的教师短缺,再加上新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直接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此外,目前县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具体体现为:县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缺少研究的意识,教学研究能力较差;县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较薄弱。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县中的办学水平下滑。

(四)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内因、外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例如,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家长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教育质量的影响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县中优质生源的缺失,师资数量不足,在职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资金匮乏等因素,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校长的领导力及家长的配合也不可忽视。目前,县中存在办学理念滞后、管理方式僵化、校园文化建设乏力等问题,这都与县中校长的领导力息息相关。有些县中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7]。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核心,校长的专业素质和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计划》提出,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每所优质普通高中至少托管帮扶1所薄弱县中[8]。但部分县中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有限,缺少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考量,直接移植城市优质普通高中的经验,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教育质量无明显的提升[9]。

三、县中振兴的策略研究

(一)树立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改革理念

实现优质生源回流是县中振兴的关键突破口。优质生源回流,除了深化招生管理改革,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之外,最根本的是提升县中的吸引力。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核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学校特色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趋势,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一方面,县中应立足学校实际,扎根当地文化资源、民族特色、学情,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探寻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如湖南怀化市芷江一中通过联手高校,开发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课程,探索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思路与途径[10]。另一方面,县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的改革理念,扭转“重育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观。积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加强课程育人主阵地建设,改革创新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育人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11]。县中应基于学校的生源状况,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例如,山东省章丘四中从高一下学期开始的“人生规划课”已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必备营养餐”,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该校一张新的名片[12]。树立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教学理念,是县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经费统筹,完善县中教育财政分担机制

充足资金是县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县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不能保障县中发展所需资金的充足,因此要建立多主体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中央对财政存在困难的县中要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研究,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13]。最后,县中所在地政府要根据县域的经济状况,合理增加县中的教育经费投入,并鼓励县域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县中投入发展资金,助力县中教育改革,进而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三)提高教师待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县中振兴需要教师发挥其主体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坚持“向外引进”和“内部提升”相结合。教育部门应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学校范围,支持本地师范院校面向县域高中定点培养免费师范生,补充高中师资队伍[14]。人才要“引得进”和“留得住”,关键是提升县中教师的薪酬待遇,吸引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县政府应提升当地教师待遇,尤其改善骨干教师的工作待遇。县中应着力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从减轻教师非教学工作量、适当降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三个方面入手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课堂,同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予其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利,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此外,县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联合省、市级重点高中,搭建教师教研、备课互助发展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技术的共享,拓宽县中教师的视野,提升县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增加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分享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县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四)提高校长领导力,加强家校协同育人

县中振兴需要高中学校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创新。我国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权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县中振兴需要提升校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首先,县政府应通过聘任制,严格选聘县中校长,基于《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定期对县中校长的工作进行考评,以推动县中校长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其次,县域教育部门要定期选送县中优秀校长到优质高中学习、交流,深入学习高中特色发展战略,同时顺应新课改、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新趋势,学习管理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15]。最后,县中校长要明确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重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性,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研等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同走出县中发展的困境。总之,县中校长应在县中管理上坚持育人为本;内容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上基于教师充分的自主权;效果上关注长远的发展[16]。

家庭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提升县中的教育质量,加强县中的吸引力,要加强家校聯系,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县中的学生父母多为农民和工人,教师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反馈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期待等。其次,根据学生具体的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家校协同方式。对于父母在家务农的学生,教师要定时进行家访;对于进城务工的学生家长,教师主要借助微信、钉钉等方式取得直接联系。在与家长的联系互动过程中,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教师和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17],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王士欢郝琦蕾,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4)

参考文献:

[1][4][6][8]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1.12.14)[2022.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112/t20211216_587718.html.

[2]刘丽群,张文婷.振兴县中: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6):8.13,21.

[3]程从柱.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6.26.

[5][14]王新凤.高等教育机会获得视角中的县中困境及其应对[J].教育学报,2022(5):95.105.

[7]中国教育新闻网.县中振兴关键是提升学校自主发展力[EB/OL].(2022.05.14)[2022.11.21].http://www.jyb.cn/rmtzgjyb/202205/t20220514_693048.html.

[9]吴秋翔.从“县中塌陷”到县中振兴:高考专项计划如何改变县中困局[J].中国教育学刊,2022(2):8.14.

[10]中国教育新闻网.做新时代县中办学治校的“大先生”[EB/OL].(2022.03.02)[2022.11.21].http://www.jyb.cn/rmtzgjyb/202203/t20220302_681431.html.

[11]教育部.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2.11.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zt1818_bd/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12]教育部.保障县中提升发展的“密码”——山东强化机制保障促进县中发展提升[EB/OL].(2022.02.26)[2022.11.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2/t20220228_602965.html.

[13]杜晓利.推进县中发展的政府责任解析[J].人民教育,2022(Z1):73.76.

[15]王坤.从知识贫困中突围:论县域普通高中的塌陷与振兴[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7.

[16]雷望红.我国县中发展的运行逻辑与振兴道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6):14.21.

[17]周秀平.跨越“县中困境”的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5.21.

责任编辑:刘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