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数据分析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索

2023-11-02钱璐

文理导航 2023年35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钱璐

摘要:小学教学属于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以学习简单运算、常见平面图形与数据分析为主,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铺垫,关系到他们将来的深造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分析是一类既基础、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使其能够发掘与体会到数据中蕴藏的信息,提高他们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据分析素养;培养策略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来看,数据分析指的是针对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相关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与推断,形成相应的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与整理数据、提取信息、分析与推断信息、获得结论等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据分析学习活动,把数据分析概念融入到数学知识讲授中去,使其从中学会搜集、整理、提取与分析数据,全力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素养。

一、立足数学知识本身,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1、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制造数据分析机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因为小学数学课本中本身就含有不少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要点,需把这些内容给充分运用起来,为其制造更多进行数据分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素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出发点,让小学生拥有更多分析数据的机会,长此以往帮助他们慢慢形成良好的数据分析习惯,使其数学分析素养得到逐步提升[1]

例如,在进行“数一数”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大家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指导寻恶俗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數对方有几根手指,让他们一边伸手指、一边数一数,使其从1数到10,激起数数的兴趣。接着,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图片,搭配教学语言: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大家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有多少?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图中从“1”到“10”的人与物,使其找到不同数列的人或者物体,让他们对从1至10这10个数字建立具体认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自由认读1至10各数,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然后不按照顺序随机的指数让他们读,以此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制造更多进行数据分析的机会,使其初步建立数感。

2、深入发掘学科知识,丰富数据分析活动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较为浅显,难度一般,但是相应的小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均不够高,他们发掘信息的能力也不强,这些因素影响到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及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好表面的数据分析材料以外,还要带领小学生一起认真研读课本内容,深入发掘数据分析方面的资源,以此丰富数据分析活动,使其全身心的参与到数据分析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中数据的广泛性,以及分析数据的乐趣。

在开展“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时,教师设计导语: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习“数一数”,会数一些物体的数量,现在大家在教室内寻找一些物品,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听一听。鼓励学生自由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告知他们生活中经常需数数,要想把数的结果记下来,就需认识数,使其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教师出示教材例题中的场景图,要求学生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知道是在庆祝教师节,引出问题: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中都有些什么?分别有多少?让他们先自己数一数,再相互交流各自数数的结果,使其共同数出图中人与物体的数量。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且指出图中拉琴的有1人,有1架手风琴,1块黑板,并拿出1支铅笔、一个练习本,伸出一根手指,使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认识数“1”,随后以此类推带领他们认识从2至10各数,丰富数据分析形式。

二、渗透生活教学理念,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1、巧妙引入生活数据,吸引学生主动分析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大部分都同生活有关,不仅教材中拥有大量的生活化元素,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数据更是广泛存在,这为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带来良好条件。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围绕所授内容巧妙引入相应的生活数据,以此拉进课堂同生活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环境中主动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2]

以“年、月、日”教学为例,教师先询问:请你们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年历卡,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能在年卡上面找到自己的生日吗?学生从年历卡上面找到各自的生日,并指出现在是哪年、哪月、哪日、几时、几分、几秒,借机设疑:想一想,在这几个时间单位中,哪些是你们以前没有学过的?告知他们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接着,教师提问: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那么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常识知道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则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然后让他们从年历卡中找出一年的12个月份,每个月份的天数,使其获得1至12、28、30、31等数据。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一起归纳与梳理,发现每个月的天数有30天与31天,2月份是28天,使其总结规律,带领他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认识大月、小月与2月。

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数据分析意识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特别是数据分析更是枯燥乏味。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课本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数据分析融入至情境中,启发小学生主动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使其在情境中发现、搜集、整理与分析数据,降低学习难度,改善他们的数据分析效果[3]

在“小数乘小数”教学中,由于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个牧场的围栏,标出数据,长度是2.6米,宽度是0.8米,现在需要把整个围栏涂上油漆,每平方米需要油漆1.2千克,那么一共需要的油漆有多重?以此把学生代入到情境中,扮演粉刷匠的角色搜集数据,让他们结合相关数据列式与计算,使其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新课学习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要想知道需要的油漆有多重,首先需把这个围栏的面积给计算出来,再利用面积这一数据同每平方米所需的油漆量相乘,使其在这一思路下把题目中出现的数据提取出来展开分析,列出式子2.6×0.8=2.08(平方米),2.08×1.2=2.196(千克),借此强化他们的数据收集意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如此,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促进他们亲自收集、提取、分析与使用数据。

三、注重课下活动设计,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1、课前主动收集数据,做好课堂分析准备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教师需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数据搜集与分析活动之中,使其获得大量自主获取收集的机遇,不断增强数据分析意识,促进数据分析素养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当传授一些搜集、整理与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根据实际学习需求课前主动搜集相应的数据,一方面当作课前预习任务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做好课堂进行数据分析的准备[4]

比如,在講授“蒜叶的生长”过程中,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学试验与统计了解蒜叶根须与叶片的生长情况,认识在阳光下与房间中蒜叶生长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由于试验周期较长,教师应把课前时间给充分利用起来,要求学生提前回家种两颗蒜苗,分别种在阳光下与房间中,每天早上起床观察与测量蒜叶的根须与叶片生长情况,连续操作两周,使其获得第一手数据,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数据,统计班内同学蒜叶的生长情况,为接下来的课堂数据分析做准备。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课前数学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出来以后发现不同同学种植的蒜叶长度不同,阳光下与房间中的蒜叶长度也不同,引导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影响蒜叶生长的因素,使其结合数据分析共同探索与统计蒜叶生长规律的方法。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相关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使其进一步体验数据统计活动的过程以及统计数据的作用,发展他们的数据分析素养。

2、课后开设实践活动,学生深入分析数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据分析机会可谓是相当之多,不仅在课上学习中进行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课下环节同样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只有可课堂上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促进他们整体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以后可在课后环节开设实践活动,围绕理论知识布置与之有关的数据收集任务,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到生活中去,使其获得第一手数据,让他们深入分析这些数据[5]

例如,在实施“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时,课内环节,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使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认识统计表与统计图,使其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不遗漏、不重复的分段整理数据,让他们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之后,在课下环节,教师可以开设课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下调查活动,统计班内同学的生日月份,一起搜集、整理与汇总数据,先在统计表中按照月份顺序1至12填出来各个月份生日的同学,再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出一个条形统计图,使其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与特点,让他们据此分析与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如此,教师利用课后时间为学生提供亲自获取数据的机会,使其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统计表与条件统计图,将所学知识付诸到实践行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全面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素养与数据统计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既长期、又重要的任务,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需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以固有教材内容为基本切入点,善于发掘与合理运用有关数据分析的部分,制造更多进行数据分析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使其学会分析数学中的数据,为数学核心的素养的形成提供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红妹.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2,No.668(02):127-129.

[2]李园园.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数据分析力提升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2,No.797(16):44-45.

[3]丁文娟.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数据分析素养的有效培养[J].教育界,2023,No.517(05):77-79+61.

[4]郑清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No.207(26):76-78.

[5]黎艳珍,梁世学.亲历数据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4):107-109.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