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uMI 780型PET/CT仪18F-FDG最适图像采集及处理条件探讨
2023-11-01赵燕燕毛旻航王丽丽张晓莹王惠煜吴玉涛顾思芸刘士涛
孙 震,赵燕燕,毛旻航,王丽丽,张晓莹,王惠煜,吴玉涛,顾思芸,刘士涛,董 筠,钱 政,庄 橙,陈 涛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核医学科,上海 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1203;
3.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807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自20世纪末问世以来,因其联合18F-FDG对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卓越贡献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uMI 780型PET/CT仪是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二代PET/CT仪,它在继续沿用硅酸钇镥晶体(LYSO)和飞行时间(time of fly,ToF)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晶体-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取代了传统的“晶体-光电倍增管”PET探测器系统,使PET探测进入数字化时代[1-2]。
由于采用了区别于已有PET/CT设备的PET探测系统,因此确定其在应用18F-FDG进行临床显像检查时的最适图像采集和处理条件对于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款设备,保证图像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研究采用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使用uMI 780型PET/CT仪进行18F-FDG全身代谢显像的最适图像采集条件,如最适18F-FDG体重注射量、最适单床位采集时间及最适的PET图像重建参数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出最佳的临床应用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纳入2017年8月—2018年5月400例符合要求的受试者,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87例,年龄27~95岁,平均年龄(60.2±12.1)岁。将受试者分为4组(A1、A2、B1、B2,每组100例)研究序列。A1:18F-FDG注射量按体重2.96 MBq/kg(0.08 mCi/kg),体部PET显像2 min/床位、脑部3 min;A2:18F-FDG注射量按体重2.96 MBq/kg(0.08 mCi/kg),体部PET显像1.5 min/床位、脑部2 min;B1:18F-FDG注射量按体重3.70 MBq/kg(0.10 mCi/kg),体部PET显像2 min/床位、脑部3 min;B2:18F-FDG注射量按体重3.70 MBq/kg(0.10 mCi/kg),体部PET显像1.5 min/床位、脑部2 min。受试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大于18岁,同意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 依从性良好;③ 3个月内无生育计划。排除标准:①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② 妊娠及有可能妊娠的妇女(须接受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且为阳性),哺乳期妇女;③ 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者短期内注射或口服CT造影剂者;④ 依从性差者;⑤ 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者(试验当天空腹血糖值大于10 mmol/L);⑥ 临床诊断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者;⑦ 情绪不稳定或者出现痉挛症状等无法正常完成PET/CT检查者;⑧ 在PET/CT检查前24 h内进行剧烈运动者;⑨ 在PET/CT检查前6 h内未禁食者,或者口服高含糖药物者;⑩ 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临床试验者。本研究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2 18F-FDG PET/CT显像
采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uMI 780型PET/CT仪。18F-FDG由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放射化学纯度>95%。受试者空腹6 h以上,确认血糖<10 mmol/L,平静状态下按受试者纳入组别剂量静脉注射18F-FDG后安静休息约60 min,显像检查前5 min排空膀胱并口服250~300 mL对比剂充盈胃腔,分别进行脑部和体部PET/CT检查。
脑部PET/CT检查,受试者取仰卧位、头部固定于专用头托内,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OML)垂直于扫描床平面。PET显像采用列表 模式,显像时间按受试者纳入组别施行;CT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为自动毫安秒(根据患者体重不同自动匹配毫安秒)、螺距0.6、球管单圈旋转时间0.8 s、层厚2 mm。
体部PET/CT检查,显像范围自股骨中上段至颅底部。PET显像采用列表模式,单床位显像时间按受试者纳入组别施行,床位间重叠35%,采集4~5个床位;CT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为自动毫安秒(根据患者体重不同自动匹配毫安秒)、螺距1.0、球管单圈旋转时间0.5 s、层厚3 mm。
1.3 PET图像处理及评价
对4组受试者PET图像应用不同的重建算法,或相同重建算法、不同参数进行处理、评价。
1.3.1 PET图像处理
脑部PET图像处理,分别应用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进行图像重建,视野300 mm,矩阵128×128,层厚1.34 mm,并对图像进行CT衰减校正、散射校正和随机校正。R1:斜坡函数滤波(0.5)+汉宁窗+平滑(非局部均值+梅斯滤波);R2:OSEM(4次迭代,20个子集)+ToF+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平滑(非局部均值+梅斯滤波)。
体部PET图像处理,采用OSEM算法不同的迭代次数或平滑的高斯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进行图像重建,视野600 mm,矩阵150×150,层厚2.68 mm,并对图像进行CT衰减校正、散射校正和随机校正。R3:OSEM(2次迭代,20个子集)+ToF+PSF+平滑(高斯FWHM 3 mm);R4:OSEM(3次迭代,20个子集)+ToF+PSF+平滑(高斯FWHM 3 mm);R5:OSEM(2次迭代,20个子集)+ToF+PSF+平滑(高斯FWHM 4 mm)。
1.3.2 PET图像评价
由2名具有多年PET/CT读片经验的医师各自独立对4组受试者所有重建后的PET图像按照表1、2所列的评价内容、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等级设为优、良、差3个等级,分别记为3、2、1分,当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出现歧义时由第3名更高级别的医师进行评价并共同讨论后确定评价结果。
表1 脑部PET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表2 体部PET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Matlab R2010b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lillietest函数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应用vartestn函数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适用于参数检验的用anova1函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不适用于参数检验的用Kruskal-Wallis函数进行显著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受试者人群自然状况比较
4组受试者人群除A1、A2组受试者的体重略高于B1、B2组外,其余男女性别比、年龄、身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A1、A2组18F-FDG的体重注射量分别为(3.022±0.106)、(3.023±0.112)MBq/kg(P=0.641),B1、B2组分别为(3.763±0.101)、(3.789±0.124)MBq/kg(P=0.171,图1)。
图1 4组受试者人群的18F-FDG体重注射量
表3 4组受试者人群自然状况比较x±s
2.2 脑部PET图像质量评价
2.2.1 不同重建算法对脑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
各组图像的代谢分布、设备性伪影、图像均匀性均表现为R2(OSEM)重建算法明显优于R1(F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图2)。
图2 脑部PET不同重建算法(FBP vs OSEM)图像质量比较
2.2.2 不同显像时间对脑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
当18F-FDG注射量为2.96或3.70 MBq/kg,应用R2(OSEM)重建时,显像时间3和2 min(A1vsA2或B1vsB2)图像的代谢分布、设备性伪影、图像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
图3 脑部PET不同显像时间、不同注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
2.2.3 不同18F-FDG注射量对脑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
当显像时间为3或2 min、应用R2(OSEM)重建时,18F-FDG注射量2.96和3.70 MBq/kg(A1vsB1或A2vsB2)图像的代谢分布、设备性伪影、图像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
2.3 体部PET图像质量评价
2.3.1 不同显像时间对体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
当18F-FDG注射量为2.96 MBq/kg时,显像时间2 min图像(A1)的代谢分布、图像均匀性均明显优于1.5 min的图像(A2)(P<0.05),而设备性伪影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注射量为3.70 MBq/kg时,显像时间2 min(B1)和1.5 min(B2)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在采用R3(迭代次数2、高斯FWHM 3 mm)重建时,显像时间2 min的图像均匀性和总评分优于1.5 min(P<0.05,图4)。
图4 体部PET不同显像时间、不同注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
2.3.2 不同18F-FDG注射量对体部PET图像质量的影响
当显像时间为2 min时,注射量3.70 MBq/kg(B1)和2.96 MBq/kg(A1)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显像时间为1.5 min时,注射量3.70 MBq/kg(B1)的图像在代谢分布和图像均匀性上表现为比注射量2.96 MBq/kg(A1)更好的趋势,虽然在R4(迭代次数3、高斯FWHM 3 mm)重建时图像的代谢分布和图像均匀性以及在R5(迭代次数2、高斯FWHM 4 mm)重建时图像的代谢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图像质量的总体评分在R3、R4、R5 3种重建参数组合均表现为注射量3.70 MBq/kg的图像明显高于2.96 MBq/kg(P<0.05,图4)。
2.3.3 不同迭代次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应用OSEM算法重建体部PET图像时,迭代2次图像的代谢分布和图像均匀性明显优于迭代3次的图像(P<0.01),但对设备性伪影无显著影响(图5)。
图5 体部PET应用OSEM重建时迭代次数(2 vs 3)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3.4 不同高斯FWHM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应用OSEM算法重建体部PET图像时,高斯FWHM为4 mm的图像代谢分布和图像均匀性明显优于高斯FWHM为3 mm的图像(P<0.01),其中A2组高斯FWHM为4 mm的图像设备性伪影明显优于高斯FWHM为3 mm的图像(P<0.01),而其他组别两者间图像的设备性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6)。
图6 体部PET应用OSEM重建时高斯FWHM(3 mm vs 4 mm)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 讨 论
18F-FDG PET/CT是临床肿瘤诊断、疗效评估、预后预测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在18F-FDG PET/CT检查时,除了PET/CT仪设备的基本性能外,18F-FDG体重注射量、采集时间/床位以及图像重建算法和参数是决定PET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检查感受以及PET/CT的使用效率。
在本研究中,根据uMI 780型PET/CT仪的基本性能以及以往应用各种型号PET/CT仪进行18F-FDG PET/CT的经验确定了试验分组的原则,即18F-FDG体重注射量选择2.96 MBq/kg(0.08 mCi/kg)和3.70 MBq/kg(0.10 mCi/kg),采集时间/床位选择脑部显像3 min和2 min、体部显像2 min/床位和1.5 min/床位分别组合形成4个研究组序列。400例受试者依先后顺序随机纳入4个研究组,每组各100例。4组间受试者人群的男女性别比、年龄及身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A1、A2组受试者人群的体重略高于B1、B2组,但是考虑到A1、A2组和B1、B2组采用相同的18F-FDG体重注射量,且A1和A2组间以及B1和B2组间的18F-FDG体重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4组受试者人群的结构不存在对研究结果构成影响的统计学偏倚。
脑部PET图像各组内OSEM算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FBP算法,且尤以“设备性伪影”差异最大,考虑这与OSEM算法本身对泊松噪声做了统计建模以及使用了ToF技术能够降低图像的噪声信号有关[3-4]。体部PET图像OSEM重建时迭代2次明显优于3次,且主要表现为“代谢分布”和“图像均匀性”的改善,考虑为3次迭代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信号所致;而高斯FWHM以4 mm为最佳[5]。
无论18F-FDG体重注射量为2.76 MBq/kg或者3.70 MBq/kg、显像时间为3 min或者2 min,OSEM算法重建的脑部PET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部PET图像在18F-FDG注射量为2.76 MBq/kg时,显像时间以2 min/床位为佳;注射量为3.70 MBq/kg时,显像时间1.5 min/床位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比以往各种型号PET设备普遍采用的18F-FDG体重注射量3.70~5.55 MBq/kg、脑部显像时间至少3 min、体部显像时间1.5~2.0 min的图像采集条件,uMI 780型PET/CT仪明显降低了18F-FDG的注射量、缩短了显像时间,这与其明显增高的系统灵敏度、较长的轴向视野(300 mm)、优化的采集模式以及重建算法和参数直接相关,这不仅减少了受检者因注射18F-FDG产生的辐射剂量,降低了PET/CT的检查成本,同时缩短检查时间进一步改善了受检者的检查感受,降低了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发生体动的概率,提高了PET/CT设备的使用效率[2,6-10]。
综上所述,本研究推荐国产uMI 780型PET/CT仪临床应用18F-FDG的最适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案:①18F-FDG注射量2.96 MBq/kg;脑部显像2 min,OSEM重建;体部显像2 min/床位,OSEM重建的迭代次数为2、高斯FWHM为4 mm。②18F-FDG注射量3.70 MBq/kg;脑部显像2 min,OSEM重建;体部显像1.5 min/床位,OSEM重建的迭代次数为2、高斯FWHM为4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