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西藏高原科研思维培训中的应用
2023-11-01张晓宇达娃卓玛陈秀梅
张晓宇 达娃卓玛 陈秀梅
[摘 要] 为培育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的科研能力,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于2020年8月—2021年11月,选择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课题组的6名医生、8名护士以及3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PBL教学组(n=22)和传统教学组(n=22),并进行科研带教及成绩考核。研究显示,PBL教学组学员在理论考试、当面问答、科研课题模拟设计等环节的得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学员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果表明,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西藏自治区当地医护人员的临床科研能力。
[关键词] 科研;以问题为中心;教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科技局项目“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LSKJ202004);2021年度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藏地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对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XZ202101ZR0068G)
[作者简介] 张晓宇(1979—),女,江苏盐城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主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研究;达娃卓玛(1979—),女(藏族),西藏拉萨人,学士,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产前诊断研究;陈秀梅(1983—),女,江苏宿迁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主任医师(通信作者),讲师,主要从事高血压与冠心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7-0021-04 [收稿日期] 2022-08-26
对口支援西藏是我国强边固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每年选派对口支援省市的医务人员到西藏进行医疗支援,服务好当地民众的医疗需求。为精准帮扶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援藏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本地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变“输血”为“造血”,援藏医疗人员在积极开展“传、帮、带、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受援医院医疗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1]。
科研思维及科研相关训练是西藏各级医院发展的薄弱环节,而高原相关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当地具备一定科研思维的医护人员来总结研究,不断提高高原地区的医疗水平。本课题以高原课题研究为依托,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本地医护人员的科研思维,训练其基本的科研方法,比较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科研训练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医疗援藏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线索。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于2020年8月—2021年11月,选择参加课题研究的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的6名医生、8名护士以及30名实习医护为研究对象,将6名医生、8名护士、30名实习生分别随机平均分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组以及传统教学组。两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以及传统授课方法进行科研思维培训,3个月后对两组采用理论笔试、当面问答以及科研课题模拟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学员进行科研教学效果反馈调查。
(二)研究方法
1.学习内容。为有利于科研教学,把临床科研必备的知识点分为多个模块进行教学,模块包括:科研的基础思维、临床科研的常规开展方法、高原地区的医疗难题、高原地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如何在高原地区开展临床科研、妇幼保健医院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向等,并在科研开展过程中随时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学方法。PBL教学组:在每个学习主题开展前,围绕该主题进行问题设置,鼓励医护人员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在约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课题组教师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答疑,最后进行小规模的理论授课,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再次进行反馈、讨论,形成结论。传统教学组:针对学习主题制作幻灯片,授课教师对医护人员进行集中理论授课。同时,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与学员进行沟通与答疑。
3.效果评估。客观评估:学习结束后,采取笔试方式对两组医护人员进行笔试考核,考核形式包括25道选择题(100分)、当面问答(100分)、科研课题模拟设计(100分)。主观评估: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个人评分的方式,分别从是否激发科研兴趣、是否掌握科研基础、是否了解科研重要性、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是否提高自学能力、讨论參与程度、对科研工作促进作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等10个方面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打分评价(单项分值为0~10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对每项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用Stata 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一)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入组情况
随机入组后,PBL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在性别、年龄(p均>0.05)上无显著差异。对两组人员进行入组前笔试(25道选择题,共100分)、当面问答考试(10道问答题,共100分),结果显示,两组医护人员在笔试成绩及当面问答考试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各项考核结果比较
经过3个月不同的科研教学后,分别对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人员进行笔试、当面问答考试以及科研课题模拟设计考核。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组相比,PBL教学组医护人员的笔试成绩、当面问答考试成绩及科研课题模拟设计成绩均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提升(p均<0.05),见表2。
(三)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对两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PBL教学组在是否激发科研兴趣(9.18±0.81vs
7.18±0.26)、是否掌握科研基础(8.54±0.29vs
7.23±0.29)、是否了解科研重要性(8.31±0.26vs
7.02±0.31)、教学内容满意度(8.63±0.29vs
7.13±0.31)、教学形式满意度(8.41±0.27vs
7.04±0.29)、是否提高自学能力(8.27±0.32vs
7.22±0.24)、讨论参与程度(8.40±0.29vs7.28±0.32)、
对科研工作促进作用(8.36±0.24vs7.31±0.27)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8.45±0.27vs6.64±0.29)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1),而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9.42±0.21vs7.14±0.46)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医疗援藏作为改善民生、提高当地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项目,在边疆稳定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批次对口支援西藏医务人员在服务好本地群众医疗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提高当地医护人员医疗、科研能力水平的举措。本文以高原课题为依托,比较了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高原科研教学中的优势,以期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为高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与科研队伍。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更注重知识的传递,对不同基础学习对象的教学接受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关注不足,对学生的考查以结果为导向,易造成学习效率较低。有学者认为,仅通过课堂授课,学生吸收知识的比例约为5%[2]。现代教学必须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并加以改进。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努力推动教学改革,比如有的高校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有的教师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近年来,PBL教学法因其能增强教学效果而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受到推崇。
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驱动学生完成学习过程[3-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理念、训练新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循循善诱地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灵活掌握技能[5-6]。在既往的临床医师、药学、基础学科教学、护理教育中,P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7]。
“科研是日常臨床工作的浓缩与提炼,而进一步做好临床工作正是科研的目的所在”[8]。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是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发展路径。前期调查显示,本研究团队所在的援建医院,即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以专科和本科学历为主,缺乏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研究经历。本课题团队以江苏援藏专家所获拉萨市科技局资助“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的课题为依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创新性地运用了PBL教学法培养当地医护人员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结果显示,PBL教学组较传统教学组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且PBL教学组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因此,本研究团队认为,PBL教学法在科研思维训练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西藏当地医护人员对科研的认识,增强科研思维,并有助于激发其科研兴趣。
本研究团队认为,PBL教学法在培育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科研思维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教学培训经验可尝试推广至其他临床技能、基础学科、护理等教学中,补齐受援医院短板,培养当地“造血干细胞”,变“输血”为“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与科研队伍。
参考文献
[1]拉巴桑珠,扎西达娃,卓玛次仁,等.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对西藏医疗卫生发展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J].中国医药,2021,16(12):1761-1765.
[2]吴玉婷,杨文秀,刘艳洁,等.运用智慧教学工具构建病理学本科教学改革体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6):5-9.
[3]FRAMBACH JM, TALAAT W, WASENITZ S, et al. The case for plural PBL: an analysis of dominant and marginalized perspective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J].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19, 24(5):931-942.
[4]TSIGARIDES J, WINGFIELD LR, KULENDRAN M. Does a PBL-based medical curriculum predispose training in specific career path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MC res notes,2017,10(1):24.
[5]STENTOFT D. Problem-based projects in medical education: extending PBL practices and broadening learning perspectives[J].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19,24(5):959-969.
[6]ONYON C.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heory[J]. Clin teach, 2012,9(1):22-26.
[7]廖长秀,黄桂坤,王金妮,等.PBL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22,24(4):271-275.
[8]鐘南山.临床医师与临床科研:挑战与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8):681-682.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Training in Xizang Hospital
ZHANG Xiao-yu1,2, ZHUOMA Da-wa3 , CHEN Xiu-mei1,2
(1.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 3.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Lhas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Lhasa, Xizang 85001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Lhas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ix doctors, eight nurses and 30 interns in Lhas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group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aught by PBL teaching method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ested indifferent forms. The scores of doctors and nurses in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PBL teaching method has mor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local medical personnel in Xizang.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blem centered learning;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