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方案的构建与研究

2023-11-01傅亚君周极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出院方案满意度

傅亚君,周极新,邓 娜,王 霞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器官移植科;2.呼吸与危重症监护室,江西 南昌 330006)

随着我国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现肾移植已作为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1]。肾移植让患者摆脱了透析治疗带来的麻烦和痛苦,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的寿命。据统计,我国每年肾移植手术超1万例,肾移植数实际累计已超过10万次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2-3]。但肾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非常容易引起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并且肾移植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与其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4-6]。“一病一品”是指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基础上,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方案,让患者获得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服务[7-8]。目前国内外肾移植患者应用“一病一品”方案的报道非常少,也无统一规范。因此,本研究拟构建肾移植患者的“一病一品”护理方案,并探讨该方案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科收治的82例肾移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8~57岁,平均(43.34±7.36);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9例,大学17例;透析时间6~43个月,平均(27.56±6.21)个月;体重指数16.6~25.8 kg/m2,平均(22.04±2.36)kg/m2。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26~59岁,平均(41.57±7.08)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中学22例,大学11例;透析时间9~52个月,平均(29.49±7.01)个月;体重指数17.2~26.3 kg/m2,平均(21.76±2.04)kg/m2。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时间、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的肾移植患者;(2)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3)具有正常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排除标准:(1)心、脑、肝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2)生命体征不稳定;(3)重度营养不良;(4)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治疗。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2)研究期间出院、转院、死亡。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肾移植患者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疾病指导,介绍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包括肾移植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遵医嘱完成相关治疗,并进行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等。

1.2.2观察组 采用“一病一品”方案进行护理,具体方案如下:(1)成立“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小组。小组分为三级管理体系:护士长为一级管理,高年资护士为二级管理,责任护士为三级管理,实行一级到三级逐步管理,所有成员工作经验均在5年以上。(2)项目组织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成员统一培训,介绍开展 “一病一品”项目的背景、实施方案、观察指标、效果评价方法等,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参与项目的实施。一、二级管理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质控检查,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质控分析,并及时整改。(3)构建“一病一品”护理方案。方案共由4步组成,分别为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和出院后。①入院时热心接:责任护士主动迎接,向患者介绍工作人员(责任护士、管床医生、护士长和科主任)、病房环境、规章制度、便民设施等;进行入院评估,包括护理评估、病区日常生活自理评定、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②住院中耐心讲:向患者耐心讲解肾移植疾病相关知识、肾移植手术流程;术前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并指导患者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术后交代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早期康复锻炼,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尿,预防并发症。细心观:细心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检查、检验结果和治疗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诚心帮: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且进行鼓励,指导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的技巧。③出院时温心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出院五要素:风险因素;出院带药;何为紧急情况;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救治方法;出院教育与随访。交待自我观察与应对措施,温馨送离患者。④出院后爱心访:建立随访登记表,将患者拉入肾友群,并且通过微信或电话不断为患者答疑解惑,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指导定期复查。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1个月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观察指标

1.2.3.1遵医行为 采用肾移植术后遵医行为调查问卷[9]。从用药情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自我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总分100分,不遵医为≤60分,部分遵医61~85分,完全遵医为86~10分,遵医率=(部分遵医率+完全遵医率)例数/总例数×100%。

1.2.3.2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花静等[10]编制的肾移植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量表项目包括认知症状管理、运动锻炼与和医护人员交流3个维度,15条目,“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为各项得分之和除以15,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2.3.3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评估自测量表[11],包括躯体健康、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家庭等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0~3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2.3.4护理满意度 采用范莉莉等编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12],包括护理质量、关怀程度、治疗效果等方面。评分范围0~100分,非常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为61~89分;不满意为≤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2.3.5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比较2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和血糖异常发生率。

2 结 果

2.1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n(%)]

2.2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目前,肾移植已被认为是治疗肾功能不全至尿毒症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13-15]。但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而多数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并且自我管理能力也并不理想,很有可能引起患者肾功能再次丧失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6-17]。

3.1“一病一品”护理方案能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 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一旦停药或者不规律服药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缩短移植肾寿命。遵医行为是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前提,同时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是移植物功能长存和患者生命长存的关键,自我管理差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低,且移植肾失功率更高[18]。英国肾脏协会发表的《肾移植患者术后护理指南》[19]中也指出,肾移植患者术后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服药、饮食和随访等方面。然而,相关研究显示肾移植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并不理想[20],主要与患者年龄、移植术后时间和得到的支持等因素有关[21]。而年龄和肾移植术后时间等客观因素不可控制,因此从患者得到的支持方面去着手能起到更好地效果,也与本研究方案较为相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一病一品”护理方案干预后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与杨巧兰等[22]的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小组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健康教育手册、PPT、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包括肾移植疾病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与锻炼、饮食的注意事项、出院“五要素”、自我检测以及复查时间等,再加上“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小组进行的个性化指导,让肾移植术后患者能够熟练的掌握饮食、日常的锻炼及治疗等,进而促进患者健康行为养成,提升遵医行为。另一方面“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小组的电话、微信随访及心理疏导能够及时的发现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决,促进肾移植术后患者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及生活,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此外,专科护理小组所建的肾友群能够增加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良性互动,医护人员通过提供自我管理支持,进一步提供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3.2“一病一品”护理方案能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衡量人们健康状况和疾病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肾脏病患者在早期往往采用保守治疗,而疾病一旦进展到第5期,即尿毒症期,则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或移植治疗来维持生命,不能够正常参加工作,维持有意义的社会、家庭角色,再加上高额的医疗费用,面对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压力,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干预前,并且在躯体健康、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家庭等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一病一品”护理方案能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结论,这与张洪等[24]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士主导的“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致。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肾移植患者“一病一品”护理干预方案以患者为中心,研究组成员院外按时随访,实施监督指导,接收患者院外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对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本研究以微信及电话随访为主要方式对出院后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使出院后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得到延续,并且使患者与“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小组建立长期的联系与合作,“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小组的反复有针对性、个性化及阶段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肾移植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提高了肾移植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促进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

3.3“一病一品”护理方案能提高肾移植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较于传统每月电话随访,本研究通过建立肾移植患友群,持续为患者答疑解惑,并且建立护理随访门诊,为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通过多样化且专业化的护理方式,让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本研究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值也趋近于0.05,考虑主要与本研究中的样本量较小有关,需通过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与肾移植常规护理比较,肾移植“一病一品”护理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肾移植术后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该研究仅对肾移植患者进行较短时间的评估对比,未来可进一步探究该方案对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影响。

猜你喜欢

出院方案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烂脸了急救方案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