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研究*
2023-10-31张治国
张治国
(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一、引言
跨境语言(border language)虽是世界语言生活中由来已久的一种现象,但国内外对它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少。[注]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2-8.跨境语言研究属社会语言学的一个范畴,是个“后起的薄弱学科”,也是一个研究的“新领域”“今后会有较大的发展”。[注]戴庆厦.导语:我国跨境语言学研究[J].当代语言学,2016,(2):233.目前国内外对我国跨境语言的研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某些跨境语言的调查研究,[注]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张宁.克木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138-143;朴美玉,苏金智.跨境语言背景下的延边朝鲜语教学问题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18-26;李兵.瓦罕塔吉克语概述[J],民族语文,2016,(1):76-97.二是对跨境语言的宏观综述,[注]戴庆厦.开展我国跨境语言研究的构想[J].百色学院学报,2013,(4):42-47;郭龙生.媒体语言中的跨境语言规划研究[J].文化学刊,2014,(3):5-11;周庆生.中国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J],文化学刊,2014,(3):12-17;黄行,许峰.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语言规划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9-17;李春风.我国跨境语言研究三十年[J].当代语言学,2016,(2):286-294;朱艳华.论跨境语言资源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3):204-208.三是对跨境语言的理论探索,[注]Lagere,K.Cross-Border Languages[C].Gamsberg Macmillan,1998;戴庆厦,乔翔,邓凤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27;周明朗.跨境语言关系动力学[J].双语教育研究,2014,(1):7-14.但这3个方面均未涉及任何关键跨境语言的内容。此外,在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研究方面,中国的关键语言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学界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关键外语方面,[注]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11;张治国.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66-74+159;张天伟.我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3):92-96;刘美兰.美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李艳红.美国关键语言战略实施体系的构建和战略目标[J].外语研究,2016,(2):1-8.至于关键跨境语言的研究尚属空白。故本文选择关键跨境语言为研究对象,拟对此做一些尝试性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理论层面阐明跨境语言的概念、形成和特点;关键跨境语言的概念界定、研究视角和研究意义;关键跨境语言与跨境语言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实践层面整理中国的跨境语言数量和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级,然后推导出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级别表、与中国共享跨境语言的关键邻国级别表以及拥有跨境语言的关键省份级别表。
二、关键跨境语言的理论梳理
由于学界对跨境语言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人们对跨境语言的了解和研究也不多,更别说关键跨境语言了,因此,本文有必要在基本理论概念上阐明跨境语言、关键跨境语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跨境语言的定义、形成和特点
1.定义
跨境语言,也称跨国语言,其英文表达有多种形式,除上文提到的外,常见的还有cross-border language,trans-border language,language of the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transnational language。它是“同一民族语言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语言变体”[注]戴庆厦,乔翔,邓凤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27.,其跨国数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而言,跨境语言的跨国数越多,说明其使用范围越广,作用越大。目前,英语是全球最大的跨境语言,汉语则为世界强势跨境语言。[注]周明朗.跨境语言关系动力学[J].双语教育研究,2014,(1):7-14.
跨境语言与移民语言和外语在内涵上有一些重叠之处,三者有时容易混淆,从而加大了我们对跨境语言的理解难度。为此,我们引入跨境语言的4个理解要素:使用点、使用语、使用者和使用式(详见表1),并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跨境语言。[注]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2-8.
表1 跨境语言的狭义及广义概念比较表
据表1,当移民语言或外语在一个国家取得了合法身份和地位后(如宪法认可),它就可成为该国的跨境语言。可见,有些跨境语言(尤其是广义上的)源自移民语言或外语。传统上,狭义跨境语言是根本,是主流。但随着人类跨境活动(如殖民、移民和难民等)的增多,跨境语言的外延也扩大了,进而有了广义跨境语言。如印度与美国的英语在狭义上不属于跨境语言,因为它们的使用者不是跨境民族,两国也不是接壤邻国,但在广义上却算跨境语言。
2.形成
跨境语言原本是完全相同的一门语言,但后来由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使用,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地理、制度、语言等影响因素,长此以往,相同的语言就会在各自的国家出现许多语言变异(variation),进而产生变体,即跨境语言。跨境语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发展模式总体上可归结为如下两种:
第一是先有(跨境)语言,后有国境线。有些(跨境)语言的存在比国境线的划分更早,一旦国境线确定后,这些语言就成了跨境语言。例如,尼泊尔语在尼泊尔及印度东北部都使用,两国国境线的划分使得尼泊尔语就成了跨境语言。[注]Toba,S.,I.Toba &N.K.Rai.Diversity and Endangerment of Languages in Nepal[M].Trans.by L.S.Pathak.Kathmandu:Kathmandu Office,UNESCO,2005.传统上,大多跨境语言的形成皆属此类,且它们基本上都属于狭义跨境语言,往往还是边境语言。
第二是先有国境线,后有跨境语言。这类跨境语言是由于“移民、自然迁徙、战乱等原因”而形成的。[注]戴庆厦.开展我国跨境语言研究的构想[J].百色学院学报,2013,(4):42-47.例如,1864年英国与不丹的战争使得大量尼泊尔人被迫卷入,战后许多尼泊尔人就留在了不丹,于是,尼泊尔语就成了不丹的跨境语言。[注]张治国.南亚邻国不丹的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研究[J].语言战略研究,2016,(3):76-82.再如,哈萨克斯坦的东干语和我国的汉语陕甘方言属跨境语言,使用东干语的东干人是19世纪下半叶我国西北地区回民起事失败后迁入中亚逐步发展形成的。[注]转引林涛.中亚东干语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J].当代语言学,2016,(2):234-243.由这类模式形成的跨境语言,有的属狭义跨境语言,有的则是广义跨境语言,它们也未必是边境语言。
3.特点
跨境语言的特点主要源自其“跨境”的属性,于是,跨境语言具有多维的双重性特点。
第一,跨境语言既是“桥梁”,又是“篱笆”。一方面,跨境语言成了两国或多国边民交流的通用语,消除了彼此间的语言障碍,同时,还给使用者带来一种相同的民族身份或语言身份感,缩短了他们间的心理距离。所以,跨境语言可为两国或多国的相关民众架起一座“语言之桥”和“心灵之桥”,这有利于跨国人们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相关国的边境贸易和边境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往往具有界定集体边界的功能,因此它对于国家身份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注]Kellner-Heinkele,B.&J.Landau.Language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entral Asia:National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Soviet Legacy[M].London:I.B.Tauris,2012:1.,尤其是对于刚独立的国家尤其如此。因此,有些国家出于政治的目的有意把原本相同的语言给予不同的名称,以便在国际边境上筑起了一道无形的“篱笆”,以示自己是个独立的国家,仿佛在告诉邻国:我与你不一样。此时,跨境语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边境身份”[注]Chriost,D.M.G.Language,Identity and Conflict: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nguage in Ethnic Conflict in Europe and Eurasia[M].London/ NY:Routledge,2003;Watt,D.&C.Llamas (eds.).Language,Borders and Identity[C].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4.,成了邻国间的“语言边境”(linguistic border或language boundary)。例如,最近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两国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就罗马尼亚语(Romanian)和摩尔多瓦语(Moldovan)是属于同一种语言还是两种不同语言的问题进行了辩论。[注]博纳德·斯波斯基.语言管理[M].张治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朝鲜语和韩语、印地语(印度)和乌尔都语(巴基斯坦)、马来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如果单纯根据语言标准和互懂度(intelligibility)来判断,语言学家认为上述各组语言是同一种语言。所以,斯波斯基指出:“政治对于如何给语言变体进行归类是一个关键因素。”[注]博纳德·斯波斯基.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M].张治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3.可见,跨境语言与语言意识形态是息息相关的。[注]周明朗.跨境语言关系动力学[J].双语教育研究,2014,(1):7-14.其实,克洛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根据语言关系把语言分为距离语言(abstand language)和扩展语言(ausbau language)两类,前者是指天生不同的语言,后者是指本来相同或相近,但由于人为的修改而使之有些不同的语言。[注]Kloss,H.Abstand-languages and Ausbau-languages[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967,(9):29-41.显然,跨境语言属于克洛斯所指的扩展语言。
第二,跨境语言既有本土语言的特点,也有外语的特性。首先,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说,跨境语言的起源是相同的,它们具有同样的根,只是后来人为地被分开了,属于不同的国家,进而导致它们间的差异逐渐增多。因此,两种跨境语言中相同的部分就有本土语言的特性,不同的部分则有外语的感觉。此外,由于跨境语言受本国政治、强势语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受跨境国同样因素的影响,所以,跨境语言之间的接触若长期被人为因素所阻隔,它们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彼此成为外语的可能性也加大。其次,从语言使用者的视野来看,有些跨境语言是本国某些人的母语,具有本土语的性质,同时,它们也是本国某些人的外语,具有外语的属性。例如,对于我国的俄罗斯族来说,俄语是母语,但对于我国的非俄罗斯族人来说,俄语是外语。但这一特性在跨境语言属于国语的国家除外,如对于蒙古国的各族人来说,蒙古语怎么都不算是外语,只能是本土语言。总体而言,跨境语言同时具备本国语和外国语的某些特点,我们在对跨境语言的教学、研究、应用及政策制定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
第三,跨境语言既受本国众多因素的左右,还受跨境国不少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跨境语言的影响和活力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国家。例如,我国朝鲜语在发音及词汇方面,既受汉语的影响,也受韩语的影响。[注]朴美玉,苏金智.跨境语言背景下的延边朝鲜语教学问题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18-26.再如,印地语、乌尔都语和迈蒂利语(Maithili)都是尼泊尔和印度的跨境语言,尼泊尔政府尽管没有特别重视这些语言,但由于受到许多境外(特别是印度)势力的支持,这些语言在尼泊尔的活力比尼泊尔境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要保持得更好。[注]Eagle,S.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Nepal[A].In R.B.Baldauf Jr.&R.B.Kaplan (eds.).Language Planning in Nepal,Taiwan and Sweden[C].Clevedon/ Buffalo/ Toronto/ Sydney: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二)关键跨境语言的定义、研究视角和意义及与跨境语言的关系
1.定义、研究视角和意义
所谓关键语言是指“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外交通畅、信息安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等重要领域的语言”[注]张治国.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66-74+159.。简言之,关键语言就是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安全与经济发展的语言。根据语源,我们可把关键语言分为关键本国语言、关键跨境语言和关键外语3类。可见,关键跨境语言就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安全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跨境语言,它是关键语言中的一类。为了使关键跨境语言的学术研究更科学和更全面,我们有时需要跳出语言的框架来看语言。因此,关键跨境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语言、邻国和本国省份3个维度来进行,从而可得出关键跨境语言级别表、共享跨境语言的关键邻国级别表以及拥有跨境语言的关键省份级别表。
近年来,关键语言的研究引起了我国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界的关注,因为关键语言的规划与实施有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费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语言建设上“抓重点”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关键跨境语言的研究与规划也可以在众多的跨境语言中遴选出重要的对象,然后进行重点研究和发展,以确保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与发展。
2.关键跨境语言与跨境语言的关系
关键跨境语言是跨境语言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是重点或核心。关键跨境语言既有关键本国语言的特点,也有关键外语的属性。关键跨境语言的研究和规划可以让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数量较多的跨境语言中遴选出对国计民生更重要的跨境语言,以便国家或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和重点应用跨境语言。
关键跨境语言的研究与规划要视跨境语言的数量而定。对于跨境语言数量较多的国家而言,就非常有必要进行关键跨境语言的研究和规划。但对于跨境语言不多(如仅有屈指可数的一两种或几种)的国家来说,那也就没有必要单列关键跨境语言了。此外,关键跨境语言的数量可以是动态的,这也要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如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而定。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多选一些,而综合实力较弱的国家可少选一些;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综合实力较强的年代可多选一些,而在综合实力较弱的年代可少选一些。但通常,关键语言(包括关键跨境语言)都要“少而精”,[注]张治国.全球治理视域下我国外语语种规划研究[J].外语教学,2022,(4):1-7.否则就不是关键语言了。
三、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的推导
(一)明确中国跨境语言的总体数量及名称
由于学界对“周边国家”“跨境语言”“语言”乃至“方言”等术语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国学界对跨境语言的数量统计也存在不同的结果,如“30多种”[注]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2-8.、“33 种”[注]周庆生.中国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J],文化学刊,2014,(3):12-17.、“38 种”[注]朱艳华.论跨境语言资源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3):204-208.和“50余种”[注]黄行,许峰.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语言规划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9-17.。但无论哪个数字,都不算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跨境语言进行各种分类分级,以便为关键跨境语言的遴选提供数据。
本文的“周边”“周边国家”或“邻国”是指相互之间具有领土或领海接壤的国家,它们分别是东北亚邻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东南亚邻国(缅甸、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南亚邻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和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就是说,本文的中国周边国家未包含与中国无领土或领海接壤的邻近国家(如土库曼斯坦、泰国、柬埔寨和新加坡等)。此外,下文的跨境语言是指狭义方面的含义。还有,鉴于汉语及其方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国周边国家华侨所使用的汉语及其方言也未列入本文的研究范畴(东干语除外)。为了便于下文的数据统计,本文在综合上述术语界定及对目前国内外所公开发表的跨境语言数据的统计基础上,再根据相关书刊的数据,整理出39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跨境语言,现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如下(“/”之后的名称表示国外名,若无则表示中外同名):阿昌语、布朗语、布依语、朝鲜语或韩语、傣语/泰语、德昂语、独龙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俄语、仡佬语、哈尼语/阿卡语(Akha L)、哈萨克语、汉语陕甘方言/东干语(Dungan L)、赫哲语/那乃语(Nanai L)、京语/越南语、景颇语/克钦语(Kachin L)、克木语、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Kyrgyz)、拉祜语、浪速语、勒期语、傈僳语、珞巴语、蒙古语、苗语、门巴语、怒语、塔塔尔语/鞑靼语(Tatar L)、图瓦语、瓦罕塔吉克语、佤语、维吾尔语、乌孜别克语、瑶语或勉语、彝语、载瓦语、藏语/宗卡语(Dzongkha)、壮语/岱侬语(Nung or Tay L)。
(二)对中国跨境语言进行分类分级
1.中国跨境语言级别表
首先,根据我们对中国跨境语言在境外使用简况的收集,将中国跨境语言所跨邻国的数量统计后归类如下(表2)。
表2 中国跨境语言所跨邻国数量统计表
如表2所示,我国的跨境语言所跨邻国数一至五个,其中跨一个邻国的最多(14个),五个的最少(2个),但强势语言和大语言一般跨较多的邻国(3至5个)。
然后,根据我们对跨境语言在国内外的使用人数、地位、本体状况及跨邻国数(即表2)的统计结果,可将中国的跨境语言分为以下4个等级(表3)。
表3 中国跨境语言级别表
表3显示,第一、二级别的跨境语言地位高,使用者多,但数量少;后两个级别的跨境语言地位低,使用者少,但数量大。显然,第一级别的跨境语言是我国最重要的,也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跨境语言。
2.与中国共享跨境语言的邻国级别表
首先,根据我们对中国跨境语言所跨邻国的数据统计,把与中国共享跨境语言的邻国及其跨境语言整理如下(表4)。
表4 与中国共享跨境语言的邻国统计表
据表4,在中国20个周边国家中,有17个与我国存在共享的跨境语言,还有3个与我国无(狭义)跨境语言。它们是日本、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它们均是海上邻国,其跨境语言的形成主要是靠移民,而本文未把广义跨境语言考虑在内,故它们未能进入上表名单。另外,表4还显示,与我国共享跨境语言多的都是有领土接壤,且交通较便利的邻国(如缅甸、俄罗斯),而与我国共享跨境语言少的都是领海相连(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或交通不便(如不丹、尼泊尔)或民族较单一的邻国(如朝鲜和韩国)。这些特点符合上文提到的跨境语言的两种形成模式,同时也说明跨境语言与邻国间的接壤方式、交通便利及民族构成有一定的关系。
然后,依照邻国与中国共享的跨境语言数(即表4)及中国跨境语言的级别(即表3),本文把与中国共享跨境语言的邻国分为以下4个等级(表5)。
表5 与中国共享跨境语言的邻国级别表
依表5,我们可发现:从跨境语言的数量来说,与我国共享跨境语言最多的邻国是缅甸,达到18个之多,但其中具有主体语言地位的只有一个,即傣语/泰语,而且,泰语还只是在泰国才算是国语;从跨境语言的地位来看,拥有我国一、二级跨境语言最多的邻国是俄罗斯;在表5的二级国家中,中亚邻国所占比例较大,一、二级跨境语言也较多,那是因为中亚五国在苏联解体后的独立导致了该地区的国语数陡然增加。
3.中国跨境语言的省份级别表
首先,根据我们对我国跨境语言主要使用点(以省或自治区为单位)的统计结果,将中国跨境语言所处省份的信息列表如下(表6)。
表6 中国跨境语言的省份统计表
从表6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跨境语言分布在17个省或自治区,其中11个是边境省份,6个(即贵州、四川、湖南、江西、青海和陕西)是内陆省份,而且它们所持有的跨境语言数量较小。可见,中国大部分的跨境语言都分布在边境省份。
然后,依照中国省份的跨境语言数量(即表6)及跨境语言的级别(即表3)两个指标,本文把中国跨境语言所处省份分为以下4个等级。
我们从表7可发现中国跨境语言所处省份的如下两个特点:从跨境语言的数量来说,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达21个之多。从跨境语言的地位来看,境外主体语言最多的省份是新疆,有6个。故云南和新疆应该是我国跨境语言研究、使用和教学的重要省份。
表7 中国跨境语言的省份级别表
(三)得出3个维度的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级别表
根据上文3个级别表(即表3、5、7),它们都是所有中国跨境语言或相关因素的级别表,分为4个级别。毫无疑问,关键跨境语言及其相关因素的名单只能从这3个级别表中选取。虽然在没有确定关键跨境语言、关键邻国和关键省份的具体数量或名单的前提下,我们无法完全确认哪些是我国的关键跨境语言、关键邻国和关键省份,但我们可以肯定这3个级别表中的第四级是最弱的,它们无论如何都很难进入关键跨境语言的名单,可以被删除。于是,我们从语言、邻国和省份3个维度来获得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级别表(表8)。
表8 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的三维度级别表
根据表8,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3个结论:第一,我国的一级关键跨境语言有6门,它们是朝鲜语或韩语、俄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和藏语;与我国共享跨境语言的一级关键邻国是缅甸和俄罗斯;我国拥有跨境语言的一级关键省份是云南和新疆。这些语言、邻国和省份是我们在研究或制定我国关键跨境语言政策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第二,表8中的二、三级关键跨境语言、关键邻国和关键省份是否能真正入选我国的关键跨境语言名单,则要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周边关系)而定,本文无法锁定。第三,表8中的这3个维度有时是协调统一的。例如,一级邻国(如俄罗斯)有一级跨境语言(即俄语等),也和我国的一级省份(即新疆)有领土接壤。但表8中的这3个维度有时则无法协调统一。例如,三级邻国(如朝鲜)有一级跨境语言(即朝鲜语),跟我国的三级省份(即吉林)毗邻。总之,表8中的这3个维度若能一致是最好的,这更有利于我们判断它是否适合被列入我国的关键跨境语言名单。
四、结论
与中国领土或领海接壤的周边国家达20个之多,中国是世界上周边国家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与这些国家构成的狭义跨境语言数量有39个,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语言数量。因此,中国完全有必要在跨境语言中遴选出关键跨境语言名单,以便更好地发展这些跨境语言,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联互通建设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邻国多以及跨境语言多的这些特点来助推中文在周边国家的“涟漪式”推广与传播。[注]张治国.语言国际推广与传播中的地理分布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3,(1):1-11.本文指出,我们在研究关键跨境语言时需要跳出语言看语言,因此,本文不仅探讨了我国的关键跨境语言,而且还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关键邻国和关键省份。作者经过大量的数据推演后得出了3个维度(即语言、邻国和省份)的中国关键跨境语言级别表,可供学界或相关部门参考。